非线性作业

非线性作业
非线性作业

非线性系统作业

姓名:董志存

学号:11S004017

作业(11月7号)

利用算子T 表示一个系统。当系统的输入为r(t)时,系统的输出为y(t),则 记为y = T(r)。系统的叠加性是指对于任意的输入r1,r2均有

T(r1 + r2 ) = T(r1 ) +T(r2 )

齐次性是指对于任意的输入 r 和常数a ∈F (F 为数域,如实数域R 或复数域C ), 均有

T(ar) = aT(r)

满足齐次性和叠加性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问题:系统的齐次性和叠加性是不是独立的两个性质?如果一个系统具有叠加性,是否 可以推断出该系统一定满足齐次性?写出你对该问题的理解。

解答:假设已知系统严格满足叠加性,根据a 的不同取值情况进行讨论:

1. a 为实数时

(1) 当a >0且为整数时,T (ar )= T(1

a

i r =∑)=1

()a

i T r =∑=a ?T(r),故齐次性必然成立;

(2) a =0时,输入信号a ?r =0,有叠加性可知T(r+0)= T(r)+ T(0),进而可知T(0)=0,

即对于满足叠加性的系统,其零输入的(零状态)响应一定为零,所以T (0?r )=

T(0)=0=0? T(r),齐次性也满足。

(3) a 为负整数时的情况:1a =-,根据上面的结论,零输入必有零响应

T(0)= T(r+(-r ))= T(r)+ T(-r)=0,故T(-r)= -T(r),齐次性成立。再用(1)的结论可证明对于a ∈负整数,该命题均成立。 有(1)(2)(3)可知a ∈整数都成立。 (4) a 为有理数,可以设/a Q P =-,则()(

)((

))()Q r r T a r T r T Q Q T P

P

P ?=?==?,因

为1()(

)(

)(

)()P r r T r T r P T T T r P

P P P

=?=??=

,所以()()()Q T a r T r a T r P

?==?,

命题成立。

(5) a 为无理数。此时a 可以表示成为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其整数部分为

0,(1,2,)i a s i = 为a 的第i 位小数和数字乘以10i

-。显然,i s 是一个有理数,且可

以证明001

()i i a s a a a ∞

=+=∑为的整数部分。所以

00

00

1

1

1

1

01

()(())()(())()()()()

()()()

i

i i

i

i i i i i i T a r T a s r T a

r T s r a T r s r a

T r s

T r a s T r a T r ∞∞

∞∞

====∞

=?=+

?=+?=?+

=?+

?=+

?=?∑∑∑∑∑综上所述,只要系统满足1212()()()T r r T r T r +=+,则()()T a r a T r ?=?对于一切实数成立。不妨称这种齐次性为实齐次性,则结论为:如果系统满足叠加性,则它一定满足实齐次性,则此系统一定是实线性系统。

2.a为复数时此命题未必成立。

作业(11月11号)

1.下面为文献[1]中分别给出的Lyapunov稳定性和Lagrange稳定性的定义:

It

问题:写出你对两种稳定性的理解(如含义、区别、联系等)。

解答:Lyapunov稳定性是假设系统正常工作时处于平衡点的位置,当系统受到扰动,状态

偏离平衡点时仍然维持在平衡点附近而不发撒,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Lagrange稳定性是指系统的初值一致有界,且系统受到扰动后的,动态微分方程解也都是一致有界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讨论的是平衡点附近的稳定性,且对初值由要求;而拉格朗日稳定性是对所有初值满足一致有界的条件且运动的方程的解也是一致有界的。

联系是两者对系统初值有要求,稳定性是系统最首要的条件,都是讨论系统受到扰动后是否满足一定要求而定义的稳定性,并且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2、在讨论稳定性时一般要求系统的解对初值具有连续依赖性。显然,系统的平衡点是系统的一个平凡解。假设平衡点不稳定,这时不稳定性和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为什么?

解答:不矛盾。

不稳定性是指对于某个实数0ε>任一个实数0δ>,不管这两个实数有多么小,在

()S δ内总存在着一个状态0x ,使得由这一状态出发的轨迹超出()S ε,稳定性分析就是针

对由微分方程组描述的系统的解进行讨论的,讨论非线性系统假设其解存在且满足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进而根据其解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再进一步得出系统的不稳定性,也就是即使系统是不稳定的,系统的微分方程的解也满足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

注: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是指对于非线性系统(,)x f t x =

,假设()y t 为定义在01[,]t t 上的唯一解,满足初始条件00()y t y =,对于任意给定的0ε>,存在0δ>,使得对于00{|}n

z x R x y δ?∈∈-<,上述方程在01[,]t t 上满足初始条件00()z t z =的唯一解

()z t ,且01()(),[,]z t y t t t t ε-≤?∈

作业(2011年11月16日): 1. 针对如下系统

分别确定其平衡点,利用二次性候选 Lyapunov 函数证明原点是渐近稳定的平衡点。判断原点是否为全局渐近稳定。

解:(1)系统的平衡点为(0,0),取Lyapunov 函数22

12()V x x x =+,

则..

22

1122111222122

()222()2()2(1)2V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在平衡点(0,0)附近,显然有

()

V x

负定,故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又因为

()V x 是径向无

界的,故原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2)系统的平衡点为(0,0),22

12()V x x x =+,

则...

24

112222()2222V x x x x x x x =+=-+,在0平衡点附近,低次项起主导作用,.

()V x 是负定的,所以原点是渐近稳定的。又因为()V x 是径向无界的,所以原点是渐近稳定的! 其他平衡点121,x x R =±∈,根据系统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其他平衡点是不稳定的。

2.考虑如下非线性系统.

(),x f x x R =∈其中3

()f x x x =+。为求该系统的平衡点,令

()0f x =,可得2

(1)0x x +=,该方程的根为1230,,x x j x j ===-。是否可以说123

,,x x x 为系统的三个平衡点?

解答:不可以。本题为自治系统,我们一般假设n R 空间中的原点为平衡点,即

*0,(0)0x f ==,这样的假设不失一般性,如果*0,x ≠则作变量变换*

y x x =-,可得

..

*

()()()y x f x f y x g y ===+ ,其中(0)0g =,显然作变量变换后(状态变量y )的平

衡点为原点。这样经过平衡点变换,可以将非零平衡点变换到原点。所以一般我们讨论零平衡点的稳定性。

证明: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只存在稳定和渐近稳定。对于一般系统,指数稳定可以推出一

致渐近稳定,由此可得对于线性定常系统指数稳定和渐近稳定等价。

充分性:由于()f x 连续可导,根据微分中值定理,存在介于0和x 的n z R ∈,使得

0()()()i i f z f x f x x x

?-=

?

由于(0)0i f =,故

()(0)()(0)()(

),1,2,,i i i i i f z f f z f f x x x i n x

x

x

x

????=

=+-=???????

因而

()()f x Ax g x =+,

其中0(0)|x f A x

=?=

?,()12()(),(),...,()T

n g x g x g x g x =,()(0)()(

)i i i f z f g x x x

x

??=-

??,

显然()(0)()(

)i i i f z f g x x x x

x

??≤-

??,因而由连续性可知

()0,0g x x x

→→

由于R e ()0,1,2,...,,i A i n λ<=所以系统(2)是渐近稳定的,则Lyapunov 方程

0,T

A P PA Q ++=其中Q 是对称正定矩阵,有正定对称解P 。取Lyapunov 函数为

()T

V x x Px =

则2

min ()2()()2()T T

V x x Qx x Pg x Q x

x P g x λ?

=-+≤-+

对于给定的0,γ>存在0k >,使得x k <时,

()g x x

γ<,则有()g x x γ<,

可得2

min ()(()2)V x Q P x λγ?

≤-+,取m in ()2Q P

λγ<

则()0,0,V x x ?

000

()()(()),0t

t

At

A t At

A x t e x e

g d e x e

g d t ττ

ττττ--=+

=+

≥?

?

;所以

00

()(()),0,t At

A x t e

x e

g d t τ

ττ-≤+

≥?

所以系统(1)指数稳定。

必要性:

因为系统(1)是指数稳定的,则其一定是渐近稳定的,则存在()V x 正定,()V x ?

负定。故可取取Lyapunov 函数为

()T

V x x Px =(P 是正定对称的)

因为其线性近似为x Ax =

,所以()()0T T T

V x x A P PA x x Q x ?

=+=-<,所以由则Lyapunov 方程0,T

A P PA Q ++=其中Q 是对称正定矩阵,有正定对称解P ,线性定常系统(2)是渐近稳定的。

综上可知,系统(1)指数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2)是指数稳定的。

最新东南大学研究生英语雅思写作下学期大作业

On the Delay of Geographical Caching Methods in Two-Tier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Abstract We consider a hierarchical network that consists of mobile users, a two-tiered cellular network (namely small cellsand macro cells) and central routers, each of which follows a Poisson point process (PPP). In this scenario, small cells with limited-capacity backhaul are able to cache content under a given set of randomized caching policies and storage constraints. Moreover, we consider three different content popularity models, namely fixed content popularity, distance-dependent and load-dependent,in order to model the spatio-temporal behavior of users’ content request patterns. We derive expressions for the average delay of users assuming perfect knowledge of content popularity distributions and randomized caching policies. Although the trend of the average delay for all three content popularity models is essentially identical,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ached-enabl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an be substantially improved, especially under the load dependentcontent popularity model. Besides,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research conditions, the total network delay, network cost and optimization of network parameters are not analyzed. Keywords: edge caching, Poisson point process, stochastic geometry,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5G Introduction It is known that content caching in 5G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improv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is of high importance in limited-backhaul scenarios. Most existing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key performance metrics neglecting the backhaul limitation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content popularity profiles. In this work, we analyze the gains of cach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deployment, and consider the average delay as a performance metric. Firstly we use passion point process (PPP) method to build the model. This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nsists of mobile terminals (users), cache-enabled s mall base stations (SBSs), macro base stations (MBSs)

Maple 大作业

一、Maple 程序编写实例 1. 如图中1所示单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在,质量块质量为m ,当质量块下拉弹簧处于平衡位置时,静变 形为40mm 。求此弹簧质量系统的振动规律。 解:●建模 图1 系统受力:mg,回复力kx 。物体作上下的自由振动运动。 ● Maple 程序 > restart: #清零 > eq:=m*diff(x(t),t$2)=m*g-k* # ∑=F x m x .. (delta[st]+x): > eq:=lhs(eq)-rhs(eq)=0: #移项 > eq:=subs(diff(x(t),t$2)=DDx, #代换 delta[st]=m*g/k,eq): > eq:=expand(eq/m): #展开 > eq:=subs(k=m*omega[0]^2,eq): #代换 > X:=A*sin(omega[0]*t+beta): #系统通解 > k:=m*g/delta[st]: #弹簧刚度系数 > omega[0]:=sqrt(k/m): #固有频率 > x[0]:=-delta[st]: #初位移 > v[0]:=0: #初速度 > A:=sqrt(x[0]^2+v[0]^2/omega[0]^2): #振幅 > beta:=-Pi/2: #初相角 > delta[st]:=0.04:g:=9.8: #已知条件 > omega[0]:=eval(omega[0]): #已知条件 > A:=eval(A): #振幅数值 > X:=evalf(X,4); #系统振动规律 := X -.04000()cos 15.65t 答:此弹簧质量系统的振动规律x=-0.04cos(15.65t)。 2.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一根抗弯刚度为EJ ﹑长为l 的简支梁上作自由振动。若此物体在梁未变形的位 置无初速度释放,求系统自由振动的频率。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二次作业(含答案)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1.概率抽样的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与多阶段抽样等。 2.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研究)的类型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与个案调查等。 3.问卷中封闭式问题的主要形式有是否式、选择式、矩阵式与表格式。 4.设计问卷初稿方法有卡片法与框图法 5.统计中的集中量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6.社会测量可有四中类型的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何定比尺度。 7.问卷中的问题的答案要具有穷尽性何互斥性。 8.按照对观察内容与程序的控制是否严格,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无结构式观察。 9.根据被访对象数量。无结构式访问可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10.测量的四要素包括: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以及数字和符号 11. 12.街头拦人访问属非概率抽样。√ 13.在概率抽样方法中,整群抽样的一个优点是样本代表性较高。× 14.概率抽样不受主观影响,各调查对象被抽入样本的机会相等。√ 15.四分位差越小,中位数代表性越大。√ 16.描述性调查研究主要探讨关于社会现象的“为什么”方面的问题。× 17.在调查研究进行抽样时,抽样单位与研究的分析单位是可以不一样的。√ 18.社会测量的效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19.在大多数情况下,抽样调查的参数值是已知的。× 20.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属于统计推论。√ 21.问卷中的问题按其内容可把分为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 问卷设计步骤与方法? 步骤: 1:把握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2:搜集有关研究课题的资料 3:确定调查方法的类型 4:确定每个问答题的内容 5:决定问答题的结构 6.决定问题的措词 7.安排问题的顺序 8.确定格式和排版 9.拟定问卷的初稿和预调查 10.制成正式问卷 方法: 1.自由记述式 自由记述式是指设计总是时,不设计供被调查者选择的答案,而是由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对其回答不做任何限制。 2.填答式 填答式是把一个问题设计成不完整的语句,由被调查者完成句子的方法。调查者审查这些句子,确认其中存在的想法和观点。 3.二元选择式 二元选择式又称是非题,它的答案只有两项(一般为两个相反的答案),要求被调查者选择

线性回归推导及实例

数据点基本落在一条直线附近。这告诉我们,变量X与Y的关系大致可看作是线性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线性关系来描述。但是由于并非所有的数据点完全落在一条直线上,因此X与Y的关系并没有确切到可以唯一地由一个X值确定一个Y值的程度。其它因素,诸如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测试误差等都会影响Y的测试结果。如果我们要研究X与Y的关系,可以作线性拟合 (2-1-1) 我们称(2-1-1)式为回归方程,a与b是待定常数,称为回归系数。从理论上讲,(2-1-1)式有无穷多组解,回归分析的任务是求出其最佳的线性拟合。 二、最小二乘法原理 如果把用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的i值(i=1,2,…n)称为回归值,那么实际测量值y i与回归值i之间存在着偏差,我们把这种偏差称为残差,记为e i(i=1,2,3,…,n)。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残差平方和来度量测量值与回归直线的接近或偏差程度。残差平方和定义为: (2-1-2) 所谓最小二乘法,就是选择a和b使Q(a,b)最小,即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直线是在所 有直线中与测量值残差平方和Q最小的一条。由(2-1-2)式可知Q是关于a,b的二次函数,所以它的最小值总是存在的。下面讨论的a和b的求法。 三、正规方程组 根据微分中求极值的方法可知,Q(a,b)取得最小值应满足 (2-1-3) 由(2-1-2)式,并考虑上述条件,则 (2-1-4) (2-1-4)式称为正规方程组。解这一方程组可得 (2-1-5) 其中 (2-1-6)

(2-1-7) 式中,L xy称为xy的协方差之和,L xx称为x的平方差之和。 如果改写(2-1-1)式,可得 (2-1-8) 或 (2-1-9) 由此可见,回归直线是通过点的,即通过由所有实验测量值的平均值组成的点。从力学观点看, 即是N个散点的重心位置。 现在我们来建立关于例1的回归关系式。将表2-1-1的结果代入(2-1-5)式至(2-1-7)式,得出 a=1231.65 b=-2236.63 因此,在例1中灰铸铁初生奥氏体析出温度(y)与氮含量(x)的回归关系式为 y=1231.65-2236.63x 四、一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学原理 如果X和Y都是相关的随机变量,在确定x的条件下,对应的y值并不确定,而是形成一个分布。当X 取确定的值时,Y的数学期望值也就确定了,因此Y的数学期望是x的函数,即 E(Y|X=x)=f(x) (2-1-10) 这里方程f(x)称为Y对X的回归方程。如果回归方程是线性的,则 E(Y|X=x)=α+βx (2-1-11) 或 Y=α+βx+ε(2-1-12) 其中 ε―随机误差 从样本中我们只能得到关于特征数的估计,并不能精确地求出特征数。因此只能用f(x)的估计 式来取代(2-1-11)式,用参数a和b分别作为α和β的估计量。那么,这两个估计量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呢? 1. 无偏性 把(x,y)的n组观测值作为一个样本,由样本只能得到总体参数α和β的估计值。可以证明,当满足下列条件: (1)(x i,y i)是n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 (2)εi是服从分布的随机变量 则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的a与b分别是总体参数α和β的无偏估计,即 E(a)= α E(b)=β 由此可推知 E()=E(y)

研究生ansys大作业

工程图学大作业 学号:姓名: 按图1尺寸建立轴承座的实体模型(因结构和载荷的对称性,只建立了一半模型),尽量采用六面体网格划分轴承座的单元,径向力P1=100N,轴向均布压力载荷P2=20N。 要求按小论文格式写: (1)建模过程。简单叙述; (2)网格划分。简单叙述,列出分割后的实体图和网格图,并说明单元和节点数;(3)加载过程。详细叙述加载部位和加载过程(附图); (4)计算结果。列出米塞斯等效应力、第一主应力和变形图,并进行强度分析; (5)学习体会 (孔到两边线距离均为15mm) (一)、建模过程 1、生成轴承座底板 首先按照题目所给的数据操作生成矩形块; P1 P2

再生成圆柱体,并且沿着X轴方向复制生成另一个对称的圆柱体; 最后,拾取矩形块作为母体,再拾取两个圆柱体,进行体相减操作,从而生成轴承座底板,结果如下图所示: 2、生成支撑部分 把坐标系移到轴承座底板的右顶角处,生成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15、35的矩形块;再把坐标系移动到刚生成的矩形块右上角,并且沿Y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生成一个半径为30的1/4圆;再把坐标系移动到最前边的圆心处,再分别生成一个半径为17、高度为22和一个半径为20、高度为3的两个圆,然后进行两次体相减操作,减去辆圆柱体,从而生成支撑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 3、合并重合的关键点 执行Main 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s>Merge Items命令,弹出Merge Coincident or Equivalently Defined Items对话框,在Label后面的选择框中选择Keypoints,单击OK按钮。 4、生成肋板 先合并重合的关键点,然后打开点编号控制器,通过创建关键点来创建一 个三角形面,再向右拉伸3个单位,最后的生成结果如下图所示:

汽车试验学测试作业及答案

1-2求周期性三角波的均值和均方根值。周期性三角波的数学表达式为 202 ()202A T A t t T x t A T A t t T ?+- <

1-3求双边指数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双边指数函数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0()(0)0at at e t x t a e t -?-∞<?<<∞ ?? 解: ()()()()()()() 000000 2 2 221d 211d d 2211d d 221122*********j t at j t at j t a j t a j t a j t a j t X x t e t e e t e e t e t e t e e a j a j a j a j a a a a ωωωωωωωωπ πππππωπωπωπωπωπω∞--∞∞----∞∞--+-∞--+∞-∞==?+?=+=?-? -+=?+? -+=?+= +????? 1-6设()x t 与()y t 为互不相关的两信号,且()()()f t x t y t =+,()x t 、()y t 的自相关函数分别为()x R τ和()y R τ,求证()()()f x y R R R τττ=+。 证 :

3统计学原理作业3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3 第五章-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6、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 D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 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B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B )。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C ) A.直线相关 B.完全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复相关 11、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B )A、γ=0B、γ=1C、-1<γ<1D、0<γ<1 10、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c=30+60x ,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2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增加( B ) A.60元 B.120元 C.30元 D.90元 11、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B ) A.高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完全不相关 D.低度相关关系 12、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D )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 C.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D )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案例分析

1. 表1列出了某地区家庭人均鸡肉年消费量Y 与家庭月平均收入X ,鸡肉价格P 1,猪肉价格P 2与牛肉价格P 3的相关数据。 年份 Y/千 克 X/ 元 P 1/(元/千克) P 2/(元/千克) P 3/(元/千克) 年份 Y/千克 X/元 P 1/(元/ 千克) P 2/(元/ 千克) P 3/(元/千克) 1980 2.78 397 4.22 5.07 7.83 1992 4.18 911 3.97 7.91 11.40 1981 2.99 413 3.81 5.20 7.92 1993 4.04 931 5.21 9.54 12.41 1982 2.98 439 4.03 5.40 7.92 1994 4.07 1021 4.89 9.42 12.76 1983 3.08 459 3.95 5.53 7.92 1995 4.01 1165 5.83 12.35 14.29 1984 3.12 492 3.73 5.47 7.74 1996 4.27 1349 5.79 12.99 14.36 1985 3.33 528 3.81 6.37 8.02 1997 4.41 1449 5.67 11.76 13.92 1986 3.56 560 3.93 6.98 8.04 1998 4.67 1575 6.37 13.09 16.55 1987 3.64 624 3.78 6.59 8.39 1999 5.06 1759 6.16 12.98 20.33 1988 3.67 666 3.84 6.45 8.55 2000 5.01 1994 5.89 12.80 21.96 1989 3.84 717 4.01 7.00 9.37 2001 5.17 2258 6.64 14.10 22.16 1990 4.04 768 3.86 7.32 10.61 2002 5.29 2478 7.04 16.82 23.26 1991 4.03 843 3.98 6.78 10.48 (1) 求出该地区关于家庭鸡肉消费需求的如下模型: 01213243ln ln ln ln ln Y X P P P u βββββ=+++++ (2) 请分析,鸡肉的家庭消费需求是否受猪肉及牛肉价格的影响。 先做回归分析,过程如下: 输出结果如下:

重庆大学研究生数理统计大作业

NBA球员科比单场总得分与上场时间的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 篮球运动中,球员的上场时间与球员的场上得分的数学关系将影响到教练对每位球员上场时间的把握,若能得到某位球员的上场时间与场上得分的数据关系,将能更好的把握该名球员的场上时间分配。本次作业将针对现役NBA球员中影响力最大的球员科比布莱恩特进行研究,对其2012-2013年赛季常规赛的每场得分与出场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得分与出场时间的一元线性回归直线,并对显著性进行评估和进行区间预测。 正文 一、问题描述 随着2002年姚明加入NBA,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篮球这一项体育运动,并使得篮球运动大范围的普及开来,尤其是青年学生。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希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与个人兴趣相结合,若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理统计模型来做相应的分析,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解析篮球,并用以指导篮球这一项运动的更好发展,这也将是一项不同寻常的探索。篮球运动中,得分是取胜的决定因素,若要赢得比赛,必须将得分超出对手,而影响一位球员的得分的因素是多样的,例如:情绪,状态,体力,伤病,上场时间,防守队员等诸多因素,而上场时间作为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其对球员总得分的影响方式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倘若知道了其分布规律,则可从数量上掌握得分与上场时间复杂关系的大趋势,就可以利用这种趋势研究球员效率最优化与上场时间的控制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湖人当家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在2012-2013年赛季常规赛的每场得分与上场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对显著性进行评估,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二、数据描述 抽出科比布莱恩特2012-2013年常规赛所有82场的数据记录(原始数据见附录),剔除掉其中没有上场的部分数据,得到有参考实用价值的数据如表2.1所示:

抽样调查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 抽样调查 一、填空题 1. 抽样调查是遵循随机的原则抽选样本,通过对样本单位的调查来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数量特征作出推断的。 2. 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从总体为N的单位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 的可能样本个数为N(N-1)(N-2)……(N-N+1)。 3. 只要使用非全面调查的方法,即使遵守随机原则,抽样误差也不可避免会产生。 4. 参数估计有两种形式:一是点估计,二是区间估计。 5. 判别估计量优良性的三个准则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6. 我们采用“抽样指标的标准差”,即所有抽样估计值的标准差,作为衡量抽样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7.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分组)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分阶段抽样。 8. 对于简单随机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当极限误差范围Δ缩小一半,抽样单位数必须为原来的4倍。若Δ扩大一倍,则抽样单位数为原来的1/4。 9. 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是95%,则抽样平均数是1000,极限抽样误差是40.82,抽样平均误差是20.41。 10. 在同样的精度要求下,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

少,整群抽样比个体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多。 二、判断题 1. 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 2. 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所造成的。(×) 3. 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 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为原来的1/3,则样本容量必须增大到9倍。(√) 5. 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可靠性原则。(×) 6. 样本指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 7. 全面调查只有登记性误差而没有代表性误差,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而没有登记性误差。(×) 8. 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三、单项选择题 1. 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为原来的(C)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2. 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叫做(D)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3.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

第3章作业(2016)

第三章 作业题 1、在一维双原子晶格振动的情况下,证明在布里渊区边界a q 2π ±=处,声学支格波中所有 轻原子m 静止,而光学支格波中所有重原子M 静止。画出这时原子振动的图像。

2、.具有简单立方布喇菲格子的晶体,原子间距为2×10-10m ,由于非线性相互作用,一个沿[100]方向传播,波矢大小为10 103.1?=q m -1的声子同另一个波矢大小相等当沿[110]方向传播的声子相互作用,合成为第3个声子,试求合成后的声子波矢。 3、试求质量为m ,原子间距为2/a ,力常数交错为1β,2β的一维原子链振动的色散关系。当1215ββ=时,求在0=q 和a q π =处的)(q ω,并粗略画出色散关系。

4 对NaCl晶体,测知其密度ρ=2.18g/cm3,正负离子的平衡距离α=2.81×10-10m,格波光学支的最高频率为3.6×1013(rad/s),试以一维双原子晶链模型计算:(1)NaCl的恢复力常数β;(2)长声学波的波速;(3)NaCl的弹性模量。已知Na和Cl的原子量分别为23和35.5,每摩尔的原子数为6.024×1023,且由弹性波理论得到波速υ=(弹性模量/介质密度)1/2=[E/ ρ]1/2.(第二问中声学波公式有误,答案正确)

5 已知NaCl 晶体平均每对离子的相互作用能为 n r r q T U //)(2βα+-= 其中马德隆常数75.1=α,9=n ,平衡离子间距m 1082.2100-?=r 。 (1)试求离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频率。 (2)计算与该频率相当的电磁波的滤长,并与NaCl 红外吸收频率的测量值61μm 进行比较。

《抽样技术》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2章 2.1 解:()1 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 为1~64的这些单元中每一个单元被抽到的概率都是 1100 。 ()2这种抽样方法不是等概率的。利用这种方法,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 的编号为1~35以及编号为64的这36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2 100 ,而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36~63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 1100 。 ()3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20 000~ 21 000中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 1 1000 ,所以这种抽样是等概率的。 2.3 解:首先估计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的置信区间。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在大 _ y E y y -= 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_ Y 的195%α-=的置信区 间为y z y z y y α α??-+=-+? ?。

而()2 1f V y S n -= 中总体的方差2S 是未知的,用样本方差2s 来代替,置信区间 为,y y ?? -+???? 。 由题意知道,_ 2 9.5,206y s ==,而且样本量为300,50000n N ==,代入可以求得 _ 21130050000 ()2060.6825300 f v y s n --= =?=。将它们代入上面的式子可得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置信区间为7.8808,11.1192????。 下一步计算样本量。绝对误差限d 和相对误差限r 的关系为_ d rY =。 根据置信区间的求解方法可知 _ ___ 11P y Y r Y P αα? ???-≤≥-?≤≥-???? 根据正态分布的分位数可以知道1P Z αα??? ≤≥-???? ,所以()2_2rY V y z α?? ?= ??? 。也就是2 _2 _2 22 /221111r Y r Y S n N z S n N z αα?? ?????? ????? ???-=?=+ ? ????? ?? ???? 。 把_ 2 9.5,206,10%,50000y s r N ====代入上式可得,861.75862n =≈。所以样本量至少为862。 2.4 解:总体中参加培训班的比例为P ,那么这次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P 的估计值p 的方差()()111f N V p P P n N -= --, 在大样本的条件下近 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在本题中,样本量足够大,从而可得P 的195%α- =的置信区间为 2p z p z αα?-+?。 而这里的()V p 是未知的,我们使用它的估计值

矩阵理论研究生课程大作业

研究生“矩阵论”课程课外作业 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 类别:组数: 成绩:

人口迁移问题和航班问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一些关于数学类的问题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越发觉得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本文将利用矩阵理论的知识对人口迁移问题和航班问题进行分析。 人口迁移问题 假设有两个地区——如南方和北方,之间发生人口迁移。每一年北方50%的人口迁移到南方,同时有25%的南方人口迁移到北方,直观上可由下图表示: 问题:如果这个移民过程持续下去,北方的人会不会全部都到南方?如果会请说明理由;如果不会,那么北方的最终人口分布会怎样? 解 设n 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分别为n x 和n y , 我们假设最初北方有0x 人,南方有0y 人。则我们可得,1=n 时,一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为 ???+=+=001 00175.05.025.05.0y x y y x x (1-1) 将上述方程组(1-1)写成矩阵的形式 ??? ? ??= ??? ? ??0011y x A y x 其中 ?? ? ???=75.05.025.05.0A

2=n 时,两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为 ???? ??=???? ??=???? ??0021122y x A y x A y x 依次类推下去,n 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为 ???? ??=???? ??00y x A y x n n n (1-2) 现在只需求出n A 就可得出若干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数。 下面将使用待定系数法[1]求n A )1)(25.0(25 .025.125 .05.0)75.0)(5.0(75 .05.025 .05 .02--=+-=?---=----= -λλλλλλλλλA E 所以 1,25.021==λλ 矩阵A 的最小多项式为 )1)(25.0()(--=λλλm 设A a E a A n 10+= 由此可得方程组 ???=+=+125.025.01010a a a a n 解方程组得 ??? ????-= +-=75.025.0175.025.025.010n n a a 所以 ?? ????+?--?+=-++-=+=++11 1025.05.025.05.05.025.025.025.05.025.075.0175 .025.0175.025.025.0n n n n n n n A E A a E a A 所以由式(1-2),我们得到n 年后北方和南方的人口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本文力图应用适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有关农民收入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农民收入水平的度量常采用人均纯收入指标。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矛盾因素,又有体制性障碍因素。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水平。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三是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四是农业产业结构状况。五是农业投入水平。考虑到复杂性和可行性,所以对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本文暂不作讨论。因此,以全国为例,把农民收入与各影响因素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 一、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一)、数据搜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影响农民收入因素中引入7个解释变量。即:2x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比重,3x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4x -非农村人口比重,5x -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重,6x -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总产值的比重,7x -农作物播种面积,8x —农村用电量。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 我们设定模型为下面所示的形式: 利用Eviews 软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Sample: Includedobservations:19 Variable Coefficient t-Statistic Prob. C X1 X3 X4 X5 X6 X7 X8 R-squared Meandependentvar AdjustedR-squared 表1最小二乘估计结果 回归分析报告为: () ()()()()()()()()()()()()()()() 2345678 2? -1102.373-6.6354X +18.2294X +2.4300X -16.2374X -2.1552X +0.0100X +0.0634X 375.83 3.7813 2.066618.37034 5.8941 2.77080.002330.02128 -2.933 1.7558.820900.20316 2.7550.778 4.27881 2.97930.99582i Y SE t R ===---=230.99316519 1.99327374.66 R Df DW F ====二、计量经济学检验 (一)、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①、检验多重共线性 (a)、直观法 从“表1最小二乘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模型的整体拟合的很好,但是x4x6

振动测试作业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期末总结 学号: 班级:建筑与土木工程(1504班) 姓名:杨允宁 2016年4月27日

目录 1 振动测试概述 (1) 1.1 振动的分类: (1) 1.1.1 按自由度分类: (1) 1.1.2 按激励类型分类: (1) 1.1.3 振动规律分类: (1) 1.1.4 按振动方程分类: (1) 1.2 振动基本参量表示方法: (2) 1.2.1 振幅(u): (2) 1.2.2 周期(T)/频率(f): (2) 1.2.3 相位( ): (2) 1.2.4 临界阻尼(C cr) (2) 1.2.5 结构的阻尼系数(c): (2) 1.2.6 对数衰减率(δ): (3) 1.3 振动测试仪器分类及配套使用: (3) 1.3.1 振动测试仪器分类 (3) 1.3.2 振动测试仪器配套使用: (4) 1.4 窗函数的分类及用途 (5) 1.4.1 矩形窗(Rectangular窗): (5) 1.4.2 三角窗(Bartlett或Fejer窗): (5) 1.4.3 汉宁窗(Hanning窗): (5) 1.4.4 海明窗(Hamming窗) (6) 1.4.5 高斯窗(Gauss窗) (6) 1.5 信号采集及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1.5.1 信号采集和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 1.5.2 解决方法 (7) 2 惯性式速度型与加速度型传感器 (8) 2.1 惯性式传感器的分类: (8) 2.2 常用加速度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力学模型: (8) 2.2.1 电动式(磁电式)传感器: (8) 2.2.2 压电式传感器: (9) 2.3 非惯性传感器: (11) 2.3.1 电涡流式传感器: (11) 2.3.2 参量型传感器: (11) 3 振动特性参数的常用量测方法 (11) 3.1 简谐振动频率的量测: (12) 3.1.1 李萨(Lissajous)如图形比较法: (12) 3.1.2 录波比较法: (12) 3.1.3 直接测频法: (12) 3.2 机械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3) 3.2.1 自由振动法: (13) 3.2.2 强迫振动法: (13) 3.3 简谐振幅值测量 (13)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计量第3章(7节)非线性回归实例

非线性回归实例 例1:此模型用来评价台湾农业生产效率。用台湾1958-1972年农业生产总值(Y t ),劳动力(X 1t ),资本投入(X 2t )数据为样本得到估计模型: = -3.4 + 1.50 LnX 1t + 0.49 LnX 2t (2.78) (4.80) R 2 = 0.89, F = 48.45 还原后得, = 0.713X 1t 1.50 X 2t 0.49 因为1.50 + 0.49 = 1.99,所以,此生产函数属规模报酬递增函数。当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都增加1%时,产出增加近2%。 例2:用天津市工业生产总值(Y t ),职工人数(L t ),固定资产净值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K t )数据 (1949-1997年) 为样本得估计模型如下: Ln Y t = 0.7272 + 0.2587 Ln L t + 0.6986 LnK t (3.12) (3.08) (18.75) R 2 = 0.98, s.e. = 0.17, DW = 0.42, F = 1381.4 因为0.2587 + 0.6986 = 0.9573,所以此生产函数基本属于规模报酬不变函数。 例3: 中国铅笔需求预测模型 中国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生产铅笔。1985年全国有22个厂家生产铅笔。产量居世界首位(33.9亿支),占世界总产量的1/3。改革开放以后,铅笔生产增长极为迅速。1979-1983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5%。铅笔销售量时间序列见图1。1961-1964年的销售量平稳状态是受到了经济收缩的影响。文革期间销售量出现两次下降,是受到了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1969-1972年的增长是由于一度中断了的中小学教育逐步恢复的结果。1977-1978年的增长是由于高考正式恢复的结果。1981年中国开始生产自动铅笔,对传统铅笔市场冲击很大。1979-1985年的缓慢增长是受到了自动铅笔上市的影响。 初始确定的影响铅笔销量的因素有全国人口、各类在校人数、设计

数据库大作业要求

2012年春季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大作业 Course Project: 成绩管理系统V1.0 1项目背景 学院对每一门课程的成绩实施透明、严格管理,并要求在每次考试结束后提交详细的考试分析报告。现有的考试成绩管理完全采用纸质的方式手工实现,容易出错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管理的效率,减少手工实现出错的机率,需要实现一个综合的成绩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如下: ●以教师为单位配备系统:要求为每一个代课教师均配备一个成绩管理系 统,需要同时管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课程成绩。 ●与成绩管理系统相关的教师信息包括工资号、教师姓名和职称(助教、 讲师、副教授、教授)。 ●与成绩管理系统相关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 ●教师每年可能会带多门课程,也可能一门课程都没有带。 ●学生可能会选修多门课程。对于必修课和限选课,必须进行选择;对于 任选课程,按照学分要求自行选择。(成绩管理系统不考虑选课过程,即 认为课程均已确定) ●每个学生均属于一个班级,具有一个专业方向,课程可能以专业方向为 单位进行开设,也可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设。 ●每门课程包括课程编号(学院对每一门课程的唯一编号,例如本科生课 程《数据库系统概论》的编号为SE3121017,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 编号不同,例如:研究生课程《软件工程》的课程编号为1051030)、课 程名称、课程类型(必修、限选和任选)、学时(X+Y的形式,其中X 和Y为数字。例如《数据库系统概论》的学时为38+16)、学分、课程性 质(本科生、研究生)。 ●每门课程每学年都要进行具体实施。在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每年的 课程教授内容可能略微不同,每门课程的内容由教学大纲的章节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