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培养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培养初探
徐素芳
(温州市籀园小学)
摘要:
三、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与学生不会提问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理念问题:生本。根据问题,笔者提出了让课堂提问走向生本的两大策略:围绕“敢问”,创设民主的氛围;围绕“善问”,授予方法。本文重点阐述了让课堂提问走向生本的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生本
新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曾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李政道教授则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这无疑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鼓励孩子“敢问”,教会学生“善问”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教学应该从教师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大家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案、公开课(包括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是由教师严格、周密、有序地提出来主导控制着课堂教学;而大多数学生解答老师的问题得心应手,做题能力也很强,但你要问他还有什么疑问吗?听到的答案往往是:“没有问题”。我们的学生被我们老师教得再也提不出问题。
二、学生不会提问的成因剖析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什么课堂的问题都由教师提出,而学生却没有任何问题呢?从学校、社会、家庭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不难发现造成学生不会提问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习惯把问题设计得很细,实践操作起来才能炉火纯青,即使教学中有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过场罢了。有的老师担心无法驾驭课堂,一旦学生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怕节外生枝,打乱教学步骤,耽误时间,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提问满心厌烦,批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弄得学生自尊心受损。年复一年,学生的思维也被训练成定势:问题由老师提,我们只要把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回答了,也就完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老师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抹杀了学生提问的意识。
(二)应试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
我们老师,明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探索,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还是不得不抓紧时间,自己提问,多多讲解,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课堂的分分秒秒,心中才感觉踏实。而现行的考试制度,确实也只是一味的提出问题来考查学生的解答能力,至于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考查,基本上没有涉及。于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目光停留在解决教师提供的问题上,自然就放弃了提问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三)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缺失
孩子放学回家与家长交流听到最多的话是:今天你上课认真吗?作业完成了吗?数学考
了几分呀?……而很少有家长会问:“你今天向老师提问了吗?你今天在学校里开心吗?”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不会想到去提问了。
分析以上的几个原因,好像来自各个不同的方面,但是细细琢磨,不难发现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成人没有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课堂提问需走向生本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过程中被激发出来。新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由此可见,课堂提问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提问、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做为教师,应该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敢问、善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让课堂提问走向生本的方法初探
基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着考虑学生“敢问”、“善问”两个方面。开展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提问的方法探究。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现在很多学生不敢提问,原因是怕自己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所以平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要夸张地进行表扬,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的提问过于简单可笑或与本课内容无关时,教师也同样报以鼓励,并赞扬这种敢于提问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美丽;当学生的提问让老师难堪时,要多一些理解,少一点责备,灵活应变而不敷衍搪塞……只有这样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才会敢想、敢说、敢问。
(二)授予方法,让学生善问
学生敢问,只是开始,如果不进行善问的培养,学生的提问就不容易切中知识的关键,提不出实质性的问题。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教给方法就是“授之以渔”!
1、在自主中质疑问难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典型、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
(1)初读课题,提出问题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智慧的摇篮。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往往比较好奇,因此面对一个崭新的课题,学生会产生很多为之困惑的疑问。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契机,让学生把问题暴露出来。比如在学习“平行与垂直”时,教师直接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片刻,提出了很多本节课的关键问题:①什么是平行?②垂直是什么?③平行与垂直有什么异同?④平行与垂直有什么联系?⑤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以“疑”导读,提出问题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良好习惯。比如教学平行时,可以直接出示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学生读后教师问:“这句话中,你认为什么比较重要、关键?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会提出:①“不相交”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