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和班级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德育

1,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德育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方面;道德行为方面;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

3,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德育内容的几个方面:1,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

5,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方法是教育这人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德育过程的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7,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8,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9,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0,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

要求要认真执行。

1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基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12,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3,德育的途径: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14,德育的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15,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16,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要求: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17,锻炼法:是由目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18,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19,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分为赞许和表扬。奖励: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要求: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

20,德育模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皮亚杰提出。理论假设:1,道德发展论。2,道德教育论(奉行发展性原则)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教师的提问可分为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第十章班级管理

1.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班级(埃拉斯莫斯)英国“导生制”。

2.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3.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4.班级管理模式: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