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初中八下典例探究:5.11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人版初中八下典例探究:5.11关心社会亲近社会

【典题精讲】

例1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这是因为()

A.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社会活动

B.学习书本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C.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D.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习

思路解析: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才能学到现代生活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答案:CD

绿色通道:做这类选择题时,一定要读懂题干材料的意思,与选项逐一对号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变式训练】

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一直关注社会实践,并积极地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湖南师范学校读书时,他和一位同学利用暑假徒步旅行,游历了5个县,他们在农民家里吃住,深刻地认识了当时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正是这些旅行,使毛泽东确立了改造社会的决心。回到学校,他积极联系志同道合的青年成立了“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投身革命实践的生涯。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青少年时期要多交朋友、广泛交际

B.青少年要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C.社会太复杂,长大以后再进入社会好

D.社会是复杂的,我们要抵制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影响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紧密联系题干中的材料,毛泽东的经历说明了参与社会实践对于锻炼个人才能、培养个人觉悟的重要作用。

答案:B

例2、近几年来,在青少年中悄然兴起一股追求“时尚热”,如穿“韩服”、参加“选美”、争做“网虫”、勇当“小发明家”等。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青少年积极追求时尚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表现,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②青少年在追求时尚时,一定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③只要是时尚的东西,就一定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④青少年要提高辨别能力,善于区分各种“时尚”是否高雅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思路解析:在青少年中悄然兴起一股追求“时尚热”,反映了当代青少年追求个性发展,完善自我的精神面貌,但追求“时尚”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盲目追求,时尚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①②④的说法正确。

答案:B

绿色通道: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把一些新名词和时代变化联系起来,而且要辩证地对待这些新名词,如此题中“网虫”这个词我们就要一分为二地来分析它是否属于高雅的“时尚”。这样才能准确做出答案。

【变式训练】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报记者对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有部分学生在传阅一些宣扬恐怖、暴力等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当问及他们为什么要读这类书籍时。有的同学说:“我也知道读这些书不好,但是看到周围的人在读,就忍不住也跟着读。”有的同学说:“这些书能教会我受到别人欺负时,如何用拳头解决问题。”还有的同学说:“这些书里,能学到获取他人秘密的办法,这样在与同学聊天时,就显得自己消息灵通、见多识广。”

你认为这些同学的认识和行为对吗?为什么?

思路解析:材料中三类同学的认识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宣扬恐怖、暴力等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属于文化垃圾,中学生应该远离,在分析原因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说法一一反驳,也可以一起加以反驳。

答案:这些同学的认识和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1)传阅恐怖、暴力等内容的书籍,是庸俗生活情趣的表现(盲目从众的表现),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生应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阅读内容健康向上的书籍。

(2)明知是不好的书还要读,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进步。中学生应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远离生活中不健康的东西(学生若从拒绝不良诱惑、自律等角度来回答,也可是可以的)。

(3)用拳头维权的办法是法律意识淡薄、不懂依法维权的表现,这样做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中学生应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4)获取他人秘密并加以传播的做法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中学生应依法律己,尊重他人的隐私,维护法律的尊严。

例3、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一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

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正是李斯特胸怀大度,宽厚待人的为人态度让肖邦脱颖而出。试想如果李斯特因害怕肖邦的才华超过他而嫉妒贤才,压制肖邦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就无法听到著名的《幻想曲》了。

对这则小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A.故事主要赞扬了肖邦的出色才华

B.故事主要赞扬了李斯特谦让的美德

C.李斯特欺骗听众,是不道德的

D.李斯特胸怀宽广、乐于助人,具有大家风范

思路解析:音乐会的主角虽然是肖邦,然而故事表现的却主要是李斯特的谦让和宽厚,所以正确的选项应该是B、D两项。

答案:BD

绿色通道:做此类题,弄懂命题人想要我们做什么是关键。秘诀是多读题目,多读材料。阅读材料要善于抓住材料的主题,不要被细枝末节所迷惑。

【变式训练】

材料一:春节期间,某报记者在对部分学生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有不少同学过年不喜欢去长辈家,理由是老人们太烦,又不能沟通,没意思。而去的理由,是“父母说一定要去”,是为了“要拿压岁钱”。一位初中生竟这样说:“每到过年,我就好羡慕那些爸爸妈妈离了婚的同学,因为他们拿到的都是双份的压岁钱。每到这时我就想,要是我的爸爸妈妈也离婚就好了。”

材料二:据一项在无锡进行的调查显示,一个春节下来,参与调查的某校300多位中学生得到的压岁钱人均近2 000元,其中有5位的压岁钱超过了万元。不少中学生俨然成了众多商家眼中的“小财神”。在许多校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名牌服饰、高级赛车、新潮MP3、手机等消费品。有部分同学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一下也是应该的。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些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部分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3)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假如条件允许,面对他人的困难,你是否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什么?

思路解析:思想品德考试的教育性就是要求在答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这就是说,试题本身就是一份很好的教育材料。试题中列举的现象是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通过对学生言行的评判,可以让学生从中接受教育,明白尊敬长辈、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是一致的,在生活中应该很好地贯彻和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