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艺术》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的艺术》读书笔记
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理解来进行思考是必然的。艺术,是指才艺和技术的统称,词义很广,后慢慢加入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一种对美,思想,境界的术语.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思考的艺术我认为是有技术,像英语的翻译一般有信达雅三个层次一样,思考的艺术便是达到了雅的境界。
本书分7个章节
第一章:转换思路
什么才是真正的思考?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很多人自以为在思考其实不是
第二章:逻辑打动人心
学会了正确的逻辑思考方法以后,如何运用和说服别人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第三章:洞悉本质的过程
如何从现象中抽丝剥茧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有针对性地运用思考的方法
第四章:非线性思维的建议
显示中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甚至没有答案,针对这种问题应该如何去思考
第五章让构想大量涌现
平时多做白日梦,思考起来如有神
第六章:解读五年后的商机
掌握了整套思考方法时,自己去寻找问题来思考,形成预知未来的能力
第七章:开拓者的思维
有了上述能力后,果断向旧世界发起挑战,去寻找看不见的新大陆第一章:转换思路
1、学会归零
作者大前研一,先是麦肯锡的明星员工,再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经济评论家,也是经管类畅销书作家,作者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
大学读的是石油化工专业,听说石油即将开采完毕,果断自学核能,后来考入东京工业大学原子核工学系的研究所,然后又去麻省理工进修核能,毕业后回到日本从事核能炉新设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日本放弃了这方面的研发;
当大前研一意识到“要日本人制造自己的原子炉”是无法实现时,作者又一次归零,他认为如果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误的,就应该重新假设,再次触发就行了,然后就进入了咨询公司麦肯锡。
2、科学的思考
作者认为自己转型成功,完全得益于之前对于思考方式的训练。
书中给了一个案例,说他在进入麻省理工博士班后,发现以往的博士学位考试太简单,于是就跳级报名,题目是一道非常科幻的计算题,在所有考生之中只有他一个人算对了答案,但却落榜了;老师给出的原因是:”你的数字是对的,但是对于思考的过程却没有明确的说明,这对于一个工程师是很危险的“,于是作者大彻大悟,不厌其烦地训
练思维并进行实际的实验,两年后是班里第一个毕业的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分数其实是来自于你思考的过程以及你如何把它只是出来。真的是各凭本事。
3、思考的三大误区
大前研一认为,他在麻省理工学习到的这种在头脑中组织思路的方法,其实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他认为这种思维能力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原因是有几大误区:
误区1:“思考”不等于“一时的想法”
也就是说思考是有套路的有流程的,而不是什么“灵机一动”。灵感这种东西是靠不住的,有时有,有时无。比如设计师在决定一个网站的
配色方案的时候,不是说拿着取色器乱选一气,然后说“我觉着这个
颜色好像不错”,这种设计师是很不专业的。正确的流程应该是:先
思考这个网站的主要愿景和功能,然后弄清楚它的主要用户群体是怎样的一群人,这群人可能喜欢什么风格。如果是食品类的网站可能就需要突出干净和新鲜,如果大部分用户是女性,可能就需要多用一些比较柔和的颜色。在指定了这些基本的筛选要素之后,再有针对性
误区2:容易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
比如,作为经营管理顾问,在分析某些现象后,可能会得出类似这样的结论:某个行业处于衰退中,成长速度明显趋缓,应该减少投资。整个逻辑推演看似很流畅,但是如果前提“某个行业处于衰退”不成立,后面的推演都没有意义。这个前提在没有被证明之前,其实就是“一
个假设”。现象经过推断,可以提出假设,假设经过证明以后才能导
出结论。为了向客户证明这个假设是正确的,就必须着手手机数据并且分析论证才行
误区3:搞不清楚“现象”和“原因”的区别
在许多案例中,真正的原因是只有一个,其他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现象;有时候原因导致的现象,又会引发新一层的现象,这种时候就看我们能不能追本溯源找到本质的原因了。
比如,我们发现某个公司业绩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公司的销售人员工作时士气低落,突然间,我们就觉得找到了业绩不佳的原因,然互就办各种团队建设活动。。。。,但是如果根本的问题是产品是
个垃圾,办团建有用吗?士气低落很可能知识现象而已,士气低落的原因是经过努力仍然没有卖出产品。而产品卖不出去,原因可能是产品本身的设计有问题,这才是本质的原因,其他都是原因导致的现象而已。只有抓到了问题的本质,才能釜底抽薪。
4、证明你的假设
如何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并且去证明呢?
作者给出了他的方法:实地访谈法。
通过分析,提出假设,为了证明假设,一定要跑到最前线,去接触实际的人员,甚至跑遍全国,和这些一线人员在一起工作,这么做,可以让问题暴漏无疑,无所遁形
面对问题,有时候只要对搜集的资料做些分析就能隐约看到结论了,但即使如此,在有十足的把握导出正确的结论之前,还是必须到现场实证一番。
作者还提出,没有解决方案的结论都是耍流氓,有了结论之后,还要提出解决方案。提出方案之后,你需要说服决策者使用你的方案,这时候,刚才提出的实地考察得出的证据就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逻辑思考力,一般我们常说的先见之明、直觉都是从逻辑思考中产生的。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
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思考解决方案时,所及思考力是大家都需要的能力,做过数据分析,进行过实地访谈,也做过有计划的实验,不断循环这个过程直到确认结果无误,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最后,这种思考力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就像”武士不上战场仍要练剑“一样。大前研一给出了他独特的训练法方法: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随便找一个可能很无聊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如果地铁车门上的广告公司让我帮他提升业绩,我该怎么做“,每天一个题目,脑子就会越来越驾轻就熟。
第二章:逻辑打动人心
这一章主要讲一个问题:光会想是没有用的,你还得说服别人信你。大前研一基于经营管理顾问的身份,提出了一些方法让企业的总裁采纳他所提出的方案。这一点发散开来讲,对于普通人也是有必要的。许多时候你需要让你周围的人认同并且采纳你的说法,那么怎么做呢?
总结来说,就是得你讲的有道理、有条理、有逻辑、有证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有逻辑做背书的思路”。作者认为,只要所提出的建议拥有完整且让人信服的逻辑结构,就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