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病人的饮食调护
骨伤病人由于创伤或手术,机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疗程一般较长,伤后大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创伤的修复。
因此,要使机体组织从损伤到愈合,仅用药物或手术,手法治疗是不够的,还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成分,临床上应根据骨伤的不同时期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护,才能达到加速骨折愈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一、损伤初期:骨伤初期,气滞血瘀,患者表现为伤肢肿胀明显,伤口出血,疼痛甚至昏迷,电解质紊乱,因卧床致胃肠道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此期饮食当以通络理气,清淡通便为主,宜食高维生索,高钠、高铁、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胶原纤维、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香蕉、豆制品、米粥。
理气食物如萝卜、蔗糖均可刺激肠蠕动。
蜂蜜、决明子有润肠通便作用,可适当调饮。
此期应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及膏梁厚味,以防热毒
壅盛,不利伤口愈合或加重便秘。
颅脑、颌面损伤的病员用低脂全流饮食,每日6餐。
昏迷病人用管饲混合奶、匀浆膳等。
二、损伤中期:经早期活血化瘀治疗,患肢疼痛明显减轻,但气血还不十分凋和、通顺,脏腑还不够协调,骨折尚未连接,病人纳差食少,伤处仍肿痛。
宜选用有调和营血,和胃健脾、消肿利尿、接骨续筋之饮食,可食用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磷、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排骨汤、瘦肉及海产品等。
指导病人服用山楂茶(生山楂10~20g加适量水煎服),山楂粥(山楂10~12g加米100g共煮为粥服食),以消食健脾胃、散瘀止痛;赤豆红枣粥(赤豆50g,红枣10枚加米100g共煮为粥)、萝卜粥(萝卜、1个加米100g其煮为粥),以清热利尿消肿。
同时也可服食丹参膏(片参1000g加水适量水煎3次,去渣合并3次药液加炼蜜250g为膏),日服2次,每次30g,以活血去滞生新,调经顺脉。
三、损伤后期:经过前2个阶段的治疗、调养,此期骨折端已生长骨痂,但不坚固,伤处肿痛已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患者卧床日久、体质虚弱。
此期饮食应以补气养血、调养肝肾为原则。
可服食骨头汤鸡汤、豆制品、动物肝肾、新鲜蔬菜、果品、山萸肉、肉桂炖鳖龟等食物,并配以药膳黄芪粥(黄芪30g浓缩成汁加粳米100g待粥成加橘皮3g稍煮,加红糖调匀服,日2次)、黄芪炖乌骨鸡(乌骨鸡1只,去毛及内脏,留肝肾,黄芪50g塞入鸡腹内,加适量水,隔水蒸烂,加食盐少许调味吃肉喝汤,随意服食),能补血养阴、健脾补虚、壮骨健身,更有添精生髓、促进骨折愈合之功效。
此期要注意饮食节制,不可因肠胃功能渐复而暴饮暴食,以免过食五昧影响骨折愈合。
骨科病人伤口的修复、手术切口的愈合、功能恢复的速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效果,都与病人的营养状况有关,所以在病人的整个康复过程中,护士要根据病人的营养情况、体质、病程为病人提供适宜
的饮食指导。
所以,上述3期饮食原则,临床中要灵活掌握,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病人进行营养教育,普及营养卫生知识和饮食治疗原则,使病人明确饮食的重要性,自觉的接受饮食指导,服从并配合饮食营养治疗。
2、存无饮食禁忌情况下,尽量照顾病人的饮食习惯,注意饭菜的色、香、味、形,以增强病人食欲,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做好生活护理,协助其进食。
3、鼓励病人到户外晒太阳,对不能下地的病人,如病情许可,可协助其坐推车或轮椅到户外,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间接促进肠道对钙、鳞的吸收,促进骨中的钙磷代谢,加速骨折修复,对不能到户外晒太阳的病人,要注意补充鱼肝油滴丸、钙剂、酸奶等。
4、了解病人有无其他疾病,如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如有合并症者,应兼顾饮食宜忌以防饮食不当,诱发或加重并发症,而影响整个健康的恢复。
骨科病人压疮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
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
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成因分析及对策综述如下:
一、成因分析
(一)骶尾部压疮: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
骨科病人多需卧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下肢牵引固定及手术后病人。
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骶尾部的生理结构是导致压疮发生的直接原因。
骶尾部无肌肉附着,缺乏脂肪保护,紧贴床铺,长期受压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
液循环发生障碍,容易发生压疮。
另一方面,骶尾部属视野不易察觉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翻身抬臀减压,病员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不了解,骶尾部极易发生压疮,压疮极易发展下去。
2、病员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
患者高龄,瘦弱,肥胖,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3、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
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
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
(二)足跟部压疮:足跟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发人群。
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
生的外在因素。
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
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
(三)其它部位压疮:枕颌带持续牵引容易致下颌部压疮;骨牵引患者由于体位不正确的体位,大腿根部两侧易卡压在勃朗氏架上;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锁骨固定带的锁扣及铁环易卡压肩背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二、护理对策
1、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病员及陪护增强主观能动性
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压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
期强调责任意识,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
针对病员与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的缺乏与思想的麻痹,应落实宣教,讲明利害关系,做到主动配合护理。
2、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
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18~24℃,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
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
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体位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置海绵垫或纱布,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3、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
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严格交接班,使用气垫床,或在病员骶尾置放海绵薄垫,棉圈体积小,可置于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时巡视,重点查看骶尾部,足跟部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员更换体位,或适时松解牵引,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4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
1度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
对已发生一度压疮建议不要按摩,应持续减压使用气垫床,可局部冰敷获涂擦局部涂擦2%碘酊。
2%碘酊可使局部皮肤老化,有能有效杀菌,临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压疮发展。
我院临床资料20例压疮,有50%为Ⅰ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2 度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局部减压: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局部悬空待干。
大水泡:消毒皮肤-抽水泡内渗液—涂0.1%洗必泰或0.02%呋喃西林—无菌纱布覆盖。
3 度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
局部减压,清创,治疗感染,防止创面污染,促进压疮愈合。
4 度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
Ⅳ度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共同严肃对待,局部减压,局部清创换药,抗生素点滴或皮瓣移植等。
三、小结:了解骨科病人压疮的成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压疮的认识;介绍骨科压疮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浅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
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
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一、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1、物理损伤:由于手术器械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从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
2、病房环境: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3、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即使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灰心、不能自助心理。
4、自身因素: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原理,不同文化教养的人对疼痛
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5、体位改变: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很有效的对付疼痛。
二、护理措施
1、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2、改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有良好通风与光线、美观、安全的休养环境;夜间为病人做护理时,力争做到四轻,限制水管、电铃、电话等发出的噪音。
3、心理护理:术前给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如伤口痛、截肢病人的残端痛等,以便病人对未来的经历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减轻恐惧、忧虑心理,潜在的增加病人自己
抑制疼痛的化学感受效应,术后注意疼痛的情绪反应,调解病人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分散病人注意力,对可用不可用止痛剂的病人,要讲明止痛药易成瘾的道理,通过心理效应启动其体内“抗痛系统”,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的。
4、饮食护理:因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使患者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下降,使患者营养状况处于低水平,不利于伤口愈合。
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乳类、蛋类、鱼和瘦肉、多吃蔬菜水果。
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5、自我放松与按摩:在护理过程中,指导病人做放松动作,如:叹气、打呵欠、腹式呼吸,用衣物支撑手术切口等,这些方法多数患者易于接受,可使紧张的骨骼肌或张力性切口松弛下来,阻断疼痛反应而减轻疲劳和体力消耗,帮助患者入睡。
此外,督促家属行局部按摩,增加被动活动量,对减轻骨科术后被动体位患者疼痛尤为重要。
6、适当药物止痛。
7、预防褥疮:因患者疼痛有时可致昏迷或长期卧床,由于局部长期受压,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
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按摩受压部位,定时翻身,如已发生褥疮或有褥疮早期现象者,要立即进行“褥疮护理”。
骨折并发典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诊断标准分为主要标准、次要标准及参考标准。
主要标准包括皮下出血,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X线改变,无颅脑外伤的神经症状;次要标准包括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kPa,血红蛋白下降(10g以下);参考标准包括心动过速、脉快,高热,血小板突然下降,尿中脂肪滴及少尿,血沉快,血清脂肪酶上升,血中游离脂肪滴。
其中主要标准2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