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11章)】【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部分章节题库

说明:本部分严格按照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进程,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新石器中期文化遗存的是()。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龙山文化

【答案】D

【解析】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2.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

A.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东部和江苏省南部

B.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

C.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部分地区

D.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

【答案】A

【解析】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3.下列关于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时期已掌握磨光钻孔技术

B.半坡文化时期已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C.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技术高,称为彩陶文化

D.父系氏族时期我国已发明了丝织品

【答案】C

【解析】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使用快转陶车和高温严密封窑技术来制作陶器,制陶技术有了显著提高,出现了白陶和黑陶。这一时期的陶器以灰陶最多,次为黑陶和白陶,彩陶到晚期减少。

4.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最基本的特征是()。

A.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

B.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

D.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答案】B

【解析】从使用工具上划分,原始社会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

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5.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社会现实?()

A.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B.陶器多为彩陶

C.玉器的生产工艺水平超过了仰韶文化

D.养蚕缫丝,纺织技术进步

【答案】B

【解析】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由早期红陶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还出现了彩陶,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6.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六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江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是()。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那家窑文化遗址

D.红山文化

【答案】A

【解析】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被认为是江南地区迄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位世袭制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的氏族社会彻底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确立下来

②九夷或九黎著名的首领炎帝曾与黄帝大战予“涿鹿之野”,黄帝取得了胜利

③黄帝之后,地处黄河中游的颛项和生活在黄河上游的共工部落发生了激战,最后颛项取得了胜利,进行了绝地天通的改革

④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后,选舜为继承火,并传为给舜。舜年老后,传位给禹。这种职位继承制度史称禅让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③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夷人称九夷或九黎,他们有过一个著名的首领叫蚩尤。黄帝与蚩尤大战于“逐鹿之野”,最终蚩尤战败被杀,东方的夷人也归顺了黄帝。

二、名词解释题

1.仰韶文化

答:仰韶文化是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距今7000~5000年之间的古人类遗址。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文化。其农业、畜牧业、制陶业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农业以种粟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著名。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

2.大汶口文化

答: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当时的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氏族制度瓦解,非常接近阶级社会。

3.军事民主制

答:军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因掠夺财富而彼此发生战争。由于战争的需要,在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中,都要设置军事领袖,如传说中黄河上游和中游的黄帝和炎帝部落、黄河下游的东夷部落和长江流域的苗蛮部落等纷纷设置氏族大会、氏族议事会为领导机构,来决定大事,组织指挥战争。这种制度被称为“军事民主制”。这是一种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制度。

4.龙山文化

答:龙山文化是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最先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千年左右,遍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南部及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区。考古发现主要是磨制石器和黑陶,因此又称为黑陶文化。其制陶技术也有明显进步,器形日见匀称,种类日见增多,并掌握了高温封窑使铁元素充分还原的技术,烧出了灰陶和黑陶,其中龙山蛋壳陶堪称制陶工艺之极品。火候的提高,又为金属冶炼创造了前提,开始是天然铜矿石的冶炼,器物多为红铜;后有少量铜锡、铜锌合金。铜器数量虽少,却为生产工

具的革命性进步奠定了基础。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仍为定居农耕,但畜牧业发展也较快,鸡犬猪羊牛马六畜兴旺。考古发掘证明,龙山文化与夏商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5.红山文化

答: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西辽河流域,同时也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6.河姆渡文化

答: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而得名,分早晚两个发展阶段,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500年,该文化种植和饲养经济比较发达,骨器制作比较进步,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籼稻遗存,是世界上较早的人工栽培水稻,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房屋建筑颇为特别,是一种干栏式的建筑,先在地上打成排的桩木,上面架梁,然后铺设楼板,形成架空的房基,上面再立柱、架梁、封顶,此外,遗址中发现的水井遗迹,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

7.黄帝

答:皇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