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抒情手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如下诗句抒情方式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 3)、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01年秋季)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8题。
技巧三: 情景交融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词的意象主要有“藤”、“树”、 “鸦”、“桥”、“水”、“家”、“道”、 “风”、“马”、“太阳”和“人”,这些典型 的“景”,在此“景”里面,有一个浪迹天涯, 长年在外,居无定所,伤心欲绝的人,他的心是 死水一潭,这里的情和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所 以是用了景情相融的手法。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下面诗歌的表达技巧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 垂,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 好像下垂的冠缨。
(2)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
(1)用的是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3)抒发 了自己追求高洁的品质的情怀。
wenku.baidu.com
技巧四: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技巧三:情景交融
小结
技巧三: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 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 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 “情”。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 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 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 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 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 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 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 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 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 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 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 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 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 达力。
• 18、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 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 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 首是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 B、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 书信定应稀。 •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 莫上白铜(革是)。
直抒胸臆
抒 情 手 法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问题形式: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情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诗人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 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 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 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 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 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 不可抗拒。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技巧一:直接抒情
小结
技巧一: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 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 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 直接倾泻而出。古诗词中直 接抒情的并不多见。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写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他被贬到 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 (1)借景抒情手法(2)这首诗就是他借助 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 的情怀, (3)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 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 寞孤寂的心情。
技巧二: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二: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 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 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2) 前四 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 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 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 “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秋, 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1)采用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2) 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 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3)将少 妇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特色
①清新明快 ②平淡质朴 ③含蓄 ④激越高亢 ⑤清婉秀丽
表达技巧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衬托 对比 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 • • (1)对偶(2)比喻 (3)拟人(4)夸张 (5)双关(6)用典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技巧
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 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 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 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 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 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 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仆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寞寂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 格自明心迹,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 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技巧四: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借墨梅的高贵品格(3)抒发作者 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情操。
技巧四: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小结
技巧四: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 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 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 先抑后扬 说她“悔”,这是采用了 ___________ 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 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 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抒情手法
唐卉兰
直抒胸臆
抒 情 手 法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问题形式: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
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 感情。有时将感情寓于景中,景中有 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情感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如下诗句的表现手法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 物 言 志 和 借 景 抒 情 的 区 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 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答:(1)托物言志(2)前两句写菊花远 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 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 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 的菊花,(3)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 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记叙、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 听到友人被贬后的愤慨和哀怨之情。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 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乐(哀)景哀(乐)情 (对比)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 法。如唐代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 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 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 乐,一倍增其哀乐。
借用典故抒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