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李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唐诗人李白,是屹立于中国诗坛珠穆朗玛峰峰巅的巨人。他没有屈原那样的清苦和执著,也没有谢客那样的豪侈和狷急,却更多了几分的清高和狂放。他从不强调忠君,甚至从来也不认为皇帝老儿比自己能强到哪里去:“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他自恃才高,乐观坚定地认为总有一天自己能施展抱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心系天下安危,渴望着能遇到明主,尊他为卿相,经他三言两语一点拨,就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于是,他养精蓄锐,广览博学,“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走遍祖国名山大川,吸收天地自然之精华,写就了近一千首字字都是红宝石镶嵌的壮丽诗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的诗名惊动诗坛,惊动朝野,甚至也惊动了雅好诗赋的唐明皇。天宝元年,唐明皇下诏征聘李白入朝。志得意满的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岂是蓬蒿人”,昂首挺胸来到长安,受到唐明皇“降辇步迎”的接待,成为皇帝的嘉宾。他自以为从此要官列卿相,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了: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岂知唐玄宗看重的是他的锦绣诗文而不是他的政治才干,让他供奉翰林,任务是陪伴皇上吟诗作赋,游宴消遣。赢得皇帝和后宫佳丽喝彩的,也只是他描摹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的诗:“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意,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在宫中,只不过是皇帝生日蛋糕上嵌放的一颗红樱桃,只图悦目而不作实用。这种悲屈的“词臣”的地位,岂是“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人”“诗仙”所能接受的?只十几个月的时间,李白便受不住约束和冷落,从心底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号。而他的桀骜不驯、自傲狂放、诗酒豪纵、裘马逸风,更令公侯侧目,阉宦忌惮。好在唐王朝是一个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朝代,唐明皇当时也还是一位较为贤明的君主,李白并没有因为他政治上的幼稚和性格上的狂狷而获罪,只被朝廷“赐金放还”,回到民间。李白第一次“事君之道”的尝试就这样结束了。他这次浅尝辄止的从政经历是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李白本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家,他太天真,太狂放,他压根儿就不知道从政不同于做诗,做诗只须把蕴积在心中的灵感喷发出来,直呼呐喊,天马行空;从政则需要把谋略藏在心底,

隐形匿迹,韬光隐晦。在他把轻蔑的一瞥投向皇帝及其身边的大臣们时,皇公大臣们以更大的轻蔑筹划着如何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像蚂蚁一样踩在脚底下。结果是,李白的轻蔑未能损人分毫,而皇公大臣们的轻蔑却把李白从天上驱赶到了地下。

但是,京城长安的这一瓢冷水并没有彻底浇灭李白的政治热情。到安史之乱爆发之时,正隐居在庐山、年已57岁的李白毅然投奔永王李璘帐下,并且以东晋著名宰相谢安石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认为,国难当头,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机会,以自己这样的宰相之才辅佐永王,肯定能大显身手,马到成功,讨伐叛贼,安定天下,为君王社稷出一把力了。但是,缺乏政治敏锐性的诗人这一次错到了连身家性命都差一点保不住的地步。永王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与最高统治阶层发生矛盾,被唐肃宗派兵消灭。空有报国热情的李白懵懵懂懂地卷入了皇室内部的倾轧争夺,“其罪当诛”,应该是掉脑袋的。好在有人营救,也许是唐肃宗也还“怜其才”吧,李白被判永久流放夜郎,流放途中巧遇大赦,好歹保住了一条性命。没有做成宰相,倒差点成了死囚,也只能怪李白在政治上缺乏慧眼,“站错了队,跟错了人”。这个在诗坛上神思天纵、明慧超群的“谪仙人”,却屡屡

看不准政治风向标,说明他其实不懂政治,更不可能成为洞察风云的政治家。然而,天真的诗人至死看不到这一点,他“济苍生、安社稷”的报国之志终生不渝。公元761年,也就是他逝世的前一年,听说唐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今安徽泗县一带)追击叛将史朝义,他还要从宣城赶去从军,半路因病折还,因此写了《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中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一诗以记其事。临终做诗,他仍然对自己的文才武略充满自信,把自己比作“中天摧兮力不济”的大鹏,慨叹自己一辈子大才不为世用,怀才未遇明主,抒发出多少感慨,多少悲怆!

李白的人生坐标,从来没有放在做诗人上。他认为自己的八斗之才,应该用在“济苍生、安社稷”上。因此,他一辈子东奔西走,有过干谒("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示忠(“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投诚(“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效劳(供奉翰林),但终究官场失意,才不为用,一辈子没有实现立于庙堂建功立业的梦想。倒是乘着酒性抒发豪情逸志愤懑牢骚的信手之笔成了千古传诵的诗篇,由此塑就了他矗立中国诗坛万年不朽的灿烂金身。历史与李白、与那些排斥他卑视他的朝廷权贵们,都开了一

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