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制作技艺
【失蜡法】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中期就开始使 用了。 1.采用易熔化的材料如蜂蜡、动物油等制成欲铸器 物的蜡模; 2.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多次浇淋,使之于蜡模表面 形成一层泥壳; 3.在泥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 或用范土做填料,将蜡模空隙处填实; 4.烘烤使蜡油熔化流出,形成型腔; 5.往型腔内浇铸金属熔液,得到铸件。
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
• 三星堆文化(BC2000-BC1200) • 十二桥文化(BC1200-BC600),器物内涵继承三 星堆的文化因素,发现卜甲和商周式青铜器。 • 金沙文化:约当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文化层中, 出土与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风格类似的器物(金 人面像、金射鱼纹带、铜立人像)。 • 青羊宫文化(BC500-BC100),其时间与分布地 域相当于战国时期的巴国、蜀国,故名为“巴蜀文 化”,典型器物是船棺墓、编钟、巴蜀式铜剑。这 一时期成都平原考古文化深受位于东方的楚文化影 响。
•商~周青铜器器形与形制的 变化: 1. 从商代继承下来的酒器 (爵、觚、尊、卣)逐渐消 失; 2. 大型器物出现:匜 3. 从南方引入了带有管柄的 新型乐器:钟 4.艺术的进化
陕西扶风庄白微氏家族四代人(折、丰、史墙、微伯兴)铸造的青铜器(西周早期~中 晚期)
“华夏”的形成
• 周人部落曾经与“戎狄”部落近距离接触,所谓戎狄,就是指今天山 西、山西北部的高度化和武装化的人群。从文明程度上来讲,周人远 远不如商。周曾经是商的方国,进入周原之后,周人在定居农业的经 济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并受到商人文化的影响渐而茁壮。 • 周人自称“西土之人”,联合西方各个部落(包括姬姓和姜姓部落) 共同“克商”,商周易代,是一个地方政权取代中央的过程,是一个 外来者入主中原的过程。克商之后的周人部落及其盟邦逐渐成为定居 农业人群的代表与保护者,农业、定居、行德义,这成为周人区分于 “戎狄”的三大标志,“华夏”一族至此正式形成。 • 《史记· 周本纪》:“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 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 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 ‘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 氏。”
大克鼎(西周孝王时期)
宝鼎图(江苏睢宁)
秦王泗水升鼎图(山东嘉祥武梁祠)
青铜酒器
四羊首瓿
徙卣
父庚觯 戉箙卣
青铜食器
戈父丁簋 虎簋

妊簋
礼制艺术的时代
• 器物学上的分类:礼器、祭器;用器、养器、燕器 • 《礼记· 王制》:“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命服命车, 不粥于市;宗庙之器,不粥于市。” • 青铜:一种政治权利,象征天命所钟的神性与政治权威 感 • 礼器[彝器、禮器],“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第二讲 商周艺术
甲骨出世
• 1899年,河南安阳出土十二块有字龟 甲,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重金收购。一年 之后,这十二块甲骨转归刘鹗,刘的亲 家罗振玉是金石学家,得知这些甲骨的 产地之后,第二年派弟弟罗振常赴安阳 调查,收购大量有字龟甲。1903年, 刘鹗的第一本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 鬼》问世,一年以后,孙诒让著成《契 文举例》,自此甲骨文研究成为显学。 甲骨文面世的另一重意义,在于从实物 层面证明了“商”的存在。上古茫昧不 可考,在地下出土文物重见天日之前, 夏与商始终是一个文献中的名词,甚至 有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对于祖先和古代王 国的一种想象。
贵州威宁板底乡彝族的“撮泰吉”
• 至迟在殷商时期,广汉三星堆就已进入具 有高度发展水平的城市文明阶段,具备了 诸多文明的要素——城墙、民居、手工业 作坊、大型的礼仪中心(祭祀坑),这一 遗址所代表的古蜀国文明,显然已经成为 当时中国西南部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文明 中心。 • 三星堆文明是黄河中游地区华夏文明与中 亚、西亚文明及南亚、东南亚文明相互联 系的纽带。
彩绘凤形漆勺(1975年云梦睡虎地M9出土)
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
楚国木漆羽人(荆州博物馆藏)
长沙马王堆出土黑地描金漆棺
长江上游的文明曙光:广汉三星堆 wenku.baidu.comBC2000-BC1200,夏~周初)
一号祭祀坑出土玉璋和玉戈
蜀山之玉
《艺文类聚》卷八三“宝玉部”引《竹书纪年》:“后桀伐岷山,岷山庄王进女于桀 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 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 《楚辞· 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 怀琬琰之华英。”洪兴祖补注:“皆玉名。” 1. 岷山玉称为“珉”, 汶山玉称为“玟”,自古就为中原王朝所用。《礼记· 聘义》: “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石珉者何也? ” 汉郑玄注:“珉,石似玉,或作玟也。”。 2. 《楚辞· 刘向<九叹· 愍命>》:“藏珉石于金匮兮,捐赤瑾于中庭。”王逸注:“珉 石,次玉者。” 3. 鲍照《见卖玉器者》诗:“泾渭不可杂,珉玉当早分。” 4. 梁武帝《注解大品经序》:“于此五义,不善分别,坚着三乘,教同一门,遂令朱 紫共色,珉玉等价。”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礼记· 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 (按即吉、凶、宾、军、嘉),莫重于祭。”
• • • • •
周天子:九鼎八簋九俎二十六豆 诸侯:七鼎六簋七俎十六豆 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 士:三鼎二簋三俎 百姓严禁用鼎
陕西出土西周芮国青铜组器
《诗经· 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九鼎传说与宗庙重器
《左传· 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 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 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 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 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 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


纵目崇拜的民俗学证据
• 民国修纂《邛崃县志》卷二:“蜀中古庙多有蓝面神像,面上垒垒如 蚕,金色,头上额中纵目,当即沿蚕丛之像。” • 《蜀王本纪》:“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 • 蚕丛氏最早活动的区域是川西北的岷山岷江一带。在今天川滇一带的 彝族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与三星堆纵目人形象相似的面具。彝族罗婺 支系的许多村寨中,都有一对由每户人家轮流供奉的始祖面具,各户 又有家祖面具。始祖面具基本属于人面造型,其显著特点为凸目、 阔嘴、露齿,有些始祖面具底色为墨黑色,凸出的眼球为黄色,眼圈、 口唇、鼻子都涂成朱红色,脸上有朱红色横条。而三星堆铜面具在出 土时,许多尚能看见眉眼描黛、口鼻涂朱的情况。三星堆青铜大面具 宽1.38米,彝族始祖面具一般则宽1.5米,两者有惊人的相似。徐中 舒、方国瑜、王有鹏、关荣华、陈英等学者都考证说,川滇彝族与古 蜀人有深厚绵远的族源关系。
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金箔饰
金沙遗址金喇叭形器
青铜器制作技艺
【范铸法】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绝大多数器体都是借助于分型制模制范、 活块造型来整体铸成的。范铸法分为三个步骤: 1.制模——又称母范,即粘土制成欲铸器物的样子。 2.翻范——又称外范,即用泥土敷在模的外面,脱出用来形 成铸件外廓的铸形组成部分。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于从 模上脱下;此外另用泥土制成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内范, 也即芯,使外范与内范彼此套合,中间的空隙即是型腔,其 间隔即是欲铸器物的厚度。 3.浇铸——将熔化的铜汁浇铸到外范与内范之间的空隙里, 铜液冷却之后击碎泥范,取出青铜器。


西汉蜀人杨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 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此三代 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
《山海经· 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神身而赤, 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 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 龙。” 郭璞注:“直目,目从也。” 《山海经· 海外北经》:“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
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冰鉴(战国早期)
青铜时代的终结
• 从社会组织的特性和发达程度来看,夏商周具有一个基本 的共同点,即城邑式的宗族统治结构。夏代是姒姓的王朝, 商代是子姓的王朝,周代是姬的王朝,姓虽不同,而以一 族治天下的模式是一样的。 • 青铜时代和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相重合,当这个黄金时代过 去之后,青铜器的使用在中原地带逐渐式微。与三代一样, 青铜成为一个反复被后人追忆和怀想的符号。中国的青铜 时代自公元前2000年开始,一直持续了一千五百年之久。 尽管在秦汉之后的朝代里,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不少青铜制 品,但它们更多是作为生活实用器具出现的,青铜这种金 属材料所具有的那种神性与政治权威感已经不复存在。 • 到战国至秦汉时期,曾经在仪式典礼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青 铜礼器,不再担任重要角色。作为补充,漆器被加入到礼 器当中。
和田羊脂玉
二号祭祀坑出土玉璧
三星堆玉料
纵目人像
二号祭祀坑出土眼形器
“蜀”与纵目崇拜
• “蜀”字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如“蜀其受年”、“王供人征蜀”;西周 初年的甲骨文中也有“征蜀”的记载,说明蜀是重要的方国。古蜀的都城在“瞿上”, 甲骨文中的“蜀”字多数是横置大眼,下有长身卷曲或盘绕。 《华阳国志· 蜀志》记:“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作 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
关于青铜礼器的疑问
1.中国的青铜时代实际上是一个石器时代,农业工 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包括少量的角质和骨质器具。 为什么青铜在夏商周“三代”未能进入农业生产的领 域,用来提高生产力?
2.为什么古代中国人会“浪费”如此众多的人力和技 术,去制造那些看起来似乎没有实际用途的玉器和 青铜器,正如同古代埃及人“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 去制造那些看似没有实际用途的金字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