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人性论_管窥孟子性善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本着这种善心实行仁政, 没有不受道老百姓爱戴 的恶, 而是他们善良本性受到了摧残的结果, 这就
的, 能做到这一点, 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好像山上的树木一样, 本来茂盛, 只是由于不断地
在这里, 孟子把对人皆有“不忍之心”的论证, 遭到砍伐才变成荒山一片。所以他曾说: 虽存乎人
诉诸于每个人的直接经验, 这种感受完全是自身 者, 岂无仁义之心哉?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 亦犹斧
人虽然违反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但不是出于 代统治者才推崇他。一直把他尊奉为亚圣。通过以
本性, 不应当受惩罚。只要让他们有起码的生活条 上分析, 可以看出性善说在孟子 ( 下转 141 页)
- 137-
文化教育
如何使发出的稿件更精彩
逢金波
( 建三江广播电视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 如何在看似平常的新闻事实中挑选出精彩的事件并将其润色得更感人、更有可读性, 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关注的问题, 对此进行了粗略探讨。 关键词: 稿件; 新闻; 记者
者便成为人。有则隐之心, 便能仁爱怜惜; 有羞耻 之心便知礼义廉耻%有辞让之心, 便会恭敬谦让%有 是非之心, 便晓去取正误, 因此恻隐之心, 也就是 仁的萌芽%羞耻之心, 也就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 也就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 也就是智的萌芽。
人有仁义礼智:便正如人有了手足四肢。有了 仁义礼智便万物皆备于一身。孟子这段话简洁说, 也就是人性本是善良的, 人能向善, 人能为善。
作为一个记者, 能采写到一篇或一组具有较 卖点新闻, 而卖点新闻必须是好稿件。其次, 我们
高新闻价值的稿件, 那种高兴劲儿往往几天都过不 在了解了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 什么样的新闻
去。老记们常把获得这样一条新闻叫作“逮大鱼”。 是具有卖点的新闻以及好新闻和好稿的基本差别
当记者把写好的稿件传送到编辑那里, 心里 之后,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怎样才能发现好新闻,
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担心”, 生怕老编们对记者 怎样写好稿。天津报业集团老总张建星说,“报纸
有时是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孵出的“小鸡”动“大手 的竞争, 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 也包括写法的竞
术”。那种心情自不必说。
争。”电视新闻也如些。众所周知, 好新闻不是记者
殊不知, 当老编们拿到一篇具有很高新闻价 想出来的, 也不是靠完美的行文, 无可挑剔的版式
证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态度有关。孟子虽然站在 子。“《( 藤文公上》) ”君子“与”野人“显然是统治与
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看待人性问题, 但因为他是 被统治。剥削与剥削的关系。他还明确提出, ”劳心
属于该阶级中比较温和的一派, 主张以仁政治民, 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
所以他认为人性本来都是自发地倾向于善的。有 于人, 天下之通义也。《( 腾文公上》) 正因为如此历
文化教育
孟子的人性论— ——管窥孟子性善说
纪 楠 1, 2
( 1、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 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论争的焦点。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哲人, 他们对人性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如有人认为人性善, 有人认为人性恶, 还有人认为善恶混合……在中国古代哲人中, 孟子是主张人性善论的代表人物, 试从以下几方面论说孟子的性善论。
当时比较流行三种观点: 一种是告子主张的 “性无善无不善”论。他认为人性没有什么善恶问 题, 人生下来, 本能地知道饥渴寒暖、吃饭穿衣, 长
大后知道寻找异性, 这就是人性。还有一种观点是 “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认为人性中本来就包
含着双重因素, 要看外界的影响。第三种观点是 “有性善, 有性不善”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善恶的不
难。得到人民拥护,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 坚决推行 对暴君政治, 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甚至对资产阶级
仁政, 而仁政的理论基础就是性善论,“人性之善 民主革命也曾发生过影响。
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然而孟子在那个“逞干戈, 尚游说”的战国之
《( 告子上》) 。所以施行仁政正符合人性。符合人性 世, 出来大谈人性善, 大谈仁政, 而批评咒骂当时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论; 性善说
孟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 是儒家思想的杰 出代表。他秉承孔子的思想, 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和捍卫者自居, 历史上习惯以“孔孟”并称其二人。 关于孟子的生平事迹, 现存资料很少, 除《孟子》一 书中透露的些许信息外, 刘向《列女传》中有“孟母 断织教子”、“孟母三迁”的故事, 司马迁《史记·孟 荀列传》等有关孟子的生平外, 其它便无从知晓。 这些材料大都互文互见, 从材料看孟子大约出身 贫寒, 是由母亲纺织织布抚养成人, 幼时聪明顽皮 还曾逃过学, 要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择邻的故 事了。成年后家境获得了很大的改观, 如他为母亲 办丧事规格甚高, 而与此同时, 他所继承孔子的儒 家思想也广传天下, 曾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向 诸侯游说、讲学。他提出的思想直到今天还有着深 远的影响。在孟子的众多思想学说中人性问题是 历代学者广为探讨的问题。当时诸子百家也以此 为争论的热点, 而孟子当仁不让的成为这场争论 中的主将。
同, 其他都不能改变。而孟子对以上三种观点都持 反对的态度, 提出了“性善论”也就是人生下来是 善良, 而恶则是后天形成的。下而我们就来具体地 看一下孟子的“性善”说。
孟子在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孟子说: “人之性有四端, 这四端便是恻隐之心, 羞耻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每个人都有这四心, 有四心
苦, 如果发现有一个人受冻受饿, 就好像是把自己 件, 并对之进行人伦教育, 就会服从于封建地主阶
推进水火中一样, 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所固有。孺子 级统治秩序的, 也有人可能经过教育, 仍不知从
入井旁人看到会难过, 这种感情的流露, 不是为了 善, 对这些人当然还是要杀的。但是他要求统治者
达到别的什么目的, 完全是一种善心的驱使, 如果 应当看到的是, 即便这些恶人作恶, 也并不是天生
才能得民心,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孟子认为仁政和 一些能富国强兵, 能征善战的谋臣良将是人民的
暴政的最后分界线, 就在于执政者能否适应人的 罪人, 表现了他特异的政治见解。他还说:“有人
善性。适应人的善性, 就能由近及远, 以其所爱及 曰: 我善为陈, 我善为战, 大罪也。国君好仁, 天下
其所不爱, 这样得民心就好象水的自高向下流动 无敌焉。”《( 告子上》) 孟子从人性善出发, 认为只
一样是轻而易举的。否则, 违反人的本性逆其道而 要国君好仁, 就可以无敌天下; 就可以使人民拿起
行, 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最后则不得不把自己亲 木棒“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这是多么诱人的方案
爱的子弟送上战场当牺牲品。就好像违反了由高 啊(然而, 他没有看到, 在当时的条件下, 只有通过
而下的水性一样违反了人性。孟子认为, 人的本性 战争这种暴力手段, 才能建立起统一的帝国。孟子
报纸风格的限制, 有时老编们的那种“求短”、“求
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地获知Baidu Nhomakorabea发现好新闻, 迅
新”“、求真”的心情, 往往跟记者的“求快”“、求大”、 速写出好稿的好记者, 首先要具备三个基本素质,
“求独”的愿望产生激烈碰撞而影响报纸围绕经营 一是要具备养成三个好习惯的基本素质。第一个
做卖点的整体策划。老记和老编们都说,“一条好 好习惯是腿勤、嘴勤、眼勤、脑勤; 第二个好习惯是
的直觉, 是没有经过思考自然而然的一种真我之 斤之于木也。且且而伐之, 可以为美乎’《( 告子
心。虽然这个人人皆会产生则隐之心的论证是从 上》) 当统治者能够对人民施以仁政, 就可以做到
某种普遍存在的经验来推论出人人皆有天赋的善 “以佚道使民, 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民, 虽死不怨杀
性, 实际上包含有逻辑上不能容许的跳跃, 因而是 者。”《( 尽心上》) 孟子认为当时的国君如果能做到
善”等等, 这实际上是穿凿附会, 曲解了人的本性。 子认为自己在性善基础上的仁政, 是比霸者的善
他认为要想正确认识人的本性问题, 就要根据人 政更高一级的政治制度。霸者依靠强力, 固然有时
性所以然之故, 要想掌握人性所以然之故, 就不能 也可使人民温饱, 社会安定, 但是他们不能最后得
违反人性的规律。应以顺应人性自然之理为基础, 到民心。他们从功利主义出发, 虽然也注意发展生
应互敬互爱。犹如水的本性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 被温情仁慈的泪水模糊了眼睛, 他甚至认为武王
一样。今将人民驱使到战场上去相互厮杀, 是违反 伐讨这场战争是一次凯歌, 他说:“武王伐讨是”以
人的本性。孟子还以为, 人的本性明明是善的, 而 至仁伐至不仁,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尽心下》) 他
有的人却不承认偏要说“生之谓性”、“有善有不 把遵循人的善性而实行的仁政美化到了极限。孟
但终因不合时宜, 没有被采纳。
“王道统治”提出过一系列“保民”、“教民”、“养民”
然而, 孟子却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观点。认 论点, 指出“: 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尽
为老百姓所受的苦难, 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 心下》) 把人民视为”三宝”之一。他曾说过“: 民为
要严重, 他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 以减少人民苦 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尽心下》) 这一命题对反
牢不断积累知识的基本功; 三是要打牢洞察社会
一种先验主义的论证方法, 但他以性善论作为自 以上这些, 当然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他称王同一
己仁政论的依据, 在当时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天下了。
孟子一生奔走于齐梁大国之间, 反复宣传他的性
他的“仁政”思想与“爱民”观点是一致的, 两
善论和仁政学说, 希望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主张, 者统称。认为性善是一些人性论的基础, 并对所谓
“孟子道性善, 言必称尧舜。”这是孟子一生思 想的集中概括, 孟子的性善说是主张把仁政结合在 一起而加以论述的, 认为统治者是要实行仁政的, 这一点是直接从孔子仁学发展来的。性善说是孟子 仁学的基础, 对历代统治者都有影响, 孟子当时所 处的社会为奴隶制社会, 而他不主张通过战争的途 径来实现国家的统一, 认为那样残酷的手段是不能 统一天下的“, 争地一战, 杀人盈野%争城一战, 杀人 盈城”, 这是率土地而食人肉, 是以所以养民者害 民, 是不会得民心的, 其所于违民心, 就是因为这种 残酷的办法是从根本上违反人性的, 因此必须使统 治者接受“性善”, 才能使人民免受饥苦。让统治者 都有一颗仁爱之心, 不忍自己的人民遭受冻饿之
稿是记者跑出来的。”大量的新闻实践也证明了老 要养成一个敢把牢底坐穿的耐久力; 第三好习惯
记和老编们的这一“经验之谈”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要想好了再动笔。二是要具备打牢三个基本功
那么,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稿件更真实、更精彩、更 的素质。一是要打牢做好标题的基本功; 二是要打
有可读性、更具有卖点新闻的特征呢?
值, 笔法新颖、行文流畅、结构严谨的好稿后, 也时 包装造出来的。一条好新闻能否及时准确地被传
常是精雕细琢, 调动一切手段, 想方设法使好稿增 播, 取决于记者的获知和发现。而它是否能够引起
光添彩, 恨不得马上就叫好稿见报, 这种心情实际 社会关注, 产生轰动效应, 则需要编辑和记者的高
上是和记者的心情是一样的。然而, 受办报方针和 度协调一致, 调动各种手段来共同做好拳头产品。
应当像禹治水那样, 顺水之性, 因势利导, 但由于 产, 使国富兵强, 却不能顺人民的善性, 去启发教
他试图用“水之就下”这个正确的事例, 和性善论 育人民自觉向善; 而真正的王者实行的仁政, 正是
进行简单的类比, 因此也犯了不少穿凿附会的错 从人民的善性出发, 所以能做到人民心悦诚服。
误, 也没有把握人性的所以然之故。在中国古代,
当然, 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 提出重民思想
人性问题所以被搞得如此混乱, 一方面是由于问 是一回事, 是否见诸行动又是一回事。孟子并没有
题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参差不齐, 另 取得执政机会, 但在理论上却又有与重民思想相
一方面, 也由于人性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直接和论 反的提法如说”无君子莫治野人, 无野人莫养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