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致大海》(教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大海》教案

【教材定位】

《致大海》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第二篇文章。这首诗写于1824年。当时,普希金遭遇放逐,从黑海之滨的敖德萨来到俄国外省一个偏僻的村庄,但沙皇的严厉惩罚并未动摇诗人心中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诗中辽阔而又自由、深沉而又有力、骄傲而又倔强的大海,正是诗人反抗意志的象征。

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首诗歌内在情绪的起伏跌宕,理解其中对现实和自我的思考,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迸发出的斗争激情。

【素养目标】

1.了解普希金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梳理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大海的象征意义。

3.领悟诗人通过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当你身处逆境之时,当你面对人生的低谷之时,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又会告诉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普希金,学习他的《致大海》。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抒情诗有800余首,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的爱情诗和田园诗,如《致克恩》和《我曾经爱过你》等。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2.相关背景

《致大海》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写于1824年,是在12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前一年。此前,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他们原想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说情,让他去了南高加索,其实是变相流放。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走前,普希金站在高加索海边登高望远,波涛汹涌的大海激荡起他的万端思绪,流放生活期间远离朋友、远离文学界,精神上非常孤独,他也曾产生过从海上逃亡到南欧、彻底离开俄国的计划,但宣告失败。就是在这种抗争无效、期望渺茫的心境中,孕育了这首诗篇。

3.解题

①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②大海,诗歌抒情的对象。

4.普希金的语言特色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抒情诗语言的丰富、简洁。他的抒情诗的语言使用广泛,不仅包容了浪漫的美文和传统的诗歌字眼,还有现实的话语、日常惯用语和乡野民间词汇,甚至还有古斯拉夫语和时髦的外来词等等。尤其是他关于爱情的诗歌,篇幅不大,但结构紧凑、语言精练、十分精致。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闪烁.(shuò)絮.语(xù)迷惘.(wǎng)

喑.哑(yīn)覆没

..(jué jiàng)喋.喋(dié)

..(fù mò)倔强

2.解释词语。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絮叨的话。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

覆没:沉没;(军队)全部被消灭。

喋喋:形容说话多。不住地说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1】给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第1至2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第3至7节:表达了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

第8至13节:写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

第14至15节:表明了永久怀念大海。

四、文本研究

【思考1】分析意象,理解内容

1.诗歌写了大海的哪些方面?

明确①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

②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

③大海的深远:心灵的愿望所在;

④大海的阴沉:声调

⑤大海的特点:自由、寂静、反复无常、任性

2.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3.诗歌是如何体现对自由的讴歌的?试分析。

明确①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

②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迷惘地徘徊”写追求中经历的艰难与迷惘;“珍爱”表现诗人对自由的珍重与热爱。

③写大海有雄浑浪涛的回声,也有低沉、喑哑的发自深渊的声音;有黄昏时的幽静,也有“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海的“喜怒无常”,正是它自由属性的体现。大海的自由和多样的美,引发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

④“被缚住”“想要挣脱开”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而不得的痛苦,“在岸边留下来”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

4.写作此诗时的诗人有没有得到自由?

明确没有。①大海是自由的象征,诗人开篇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透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忧郁”“沉郁”的。

②第3节,诗人写自己“全心渴望”自由,且“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表明诗人还在苦苦追求自由。

③第6节,“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表明诗人尚未“拥抱”自由。

④第8节的疑问,第9--12节对拿破仑、拜伦追求自由的悲剧结局的感慨、第13节的“世界空虚了”等,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而不得,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思考2】品味诗歌语言

1.诗歌追怀了拿破仑、拜伦,作者用哪些语言描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祥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