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外病人麻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外麻醉同样需要安全而严密的监测,《麻 醉基本监护标准》最早于1986年10月21日由美 国麻醉学会代表大会通过,并最终修订于2005 年10月25日。该标准要求任何麻醉的实施都必 须至少符合如下标准:
1)在实施所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麻醉监控 镇静术(MAC)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具备麻 醉资格的人员在场,以便针对病人瞬息万变的病 情提供持续的监护和必要的麻醉处置。当环境内 存在某些危害麻醉医师健康的因素(如辐射等) 从而使麻醉医师不得不间断的远距离观察病人时, 必须对病人采取必要的监护措施。 2)在所有形式的麻醉过程中,需对病人的氧合、 通气、循环和体温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一.概念 手术室外病人的麻醉:主要指在除手术 室以外的场所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 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 麻醉范围: 1.内镜检查:包括活检和治疗。如支气 管镜、食管镜、胃肠宫腔镜等。 2.放射诊疗技术:如CT/MRI、心导管 检查和造影、介入治疗等。
二、麻醉工作环境特殊:
1.暗室操作:诊疗技术多在暗室进行,能见度差,对 观察患者或麻醉操作不利。 2.高压电环境:许多诊断性检查需在X线下进行。X 线机为高压电装置。一旦漏电,危险性大,应避免用 易燃易爆全麻药。 3.重视防护:X线曝光瞬间,麻醉医师容易造成造血 细胞或性腺细胞产生损害。
监测循环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病人循环功能稳定。 方法:a.整个麻醉过程中所有病人均应持 续监测心电图。 b.所有病人均应至少每隔5分钟测定动 脉血压和脉搏。 c.全麻病人除上述监测项目外,应至少 监测以下项目中的一种以便连续评估病人 循环功能:触诊脉搏、听诊心音、直接动 脉压监测、超声周围血管博动监测、脉搏 血氧饱和度监测。
8)应备有装载除颤仪、急救药物及其它必要的 心肺复苏设备的急救车。 9)应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以便辅助麻醉医师 的工作,同时应备有可靠的通讯联络设备以便寻 求协助。 10)应注意阅读该场所内的所有安全条例及设 备操作规程。 11)应有安全合理的麻醉后处理。除麻醉医师 外,应有足够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以及必 要的设备以便确保病人安全的转送至麻醉后恢复 室。
监测氧合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吸入气体及血液中足够 的氧浓度。 方法:a.吸入气体:全身麻醉应使用麻醉机, 且应有氧分析仪以便监测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 同时应具备可用的低氧浓度限值报警系统。 b.血液氧合:所有的麻醉过程中均应采用 血液氧合定量监测,如脉搏式氧饱和度仪,同 时应使麻醉医师可以听到脉搏的可变声调及低 限报警。病人应有适当的照明和裸露以便观察 皮肤颜色。
监测通气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病人有足够的通气。 方法:a.所有全麻病人均应持续监测通气情况 并加以评估。同时可根据一些临床征象如观察 胸廓运动和呼吸气囊活动幅度及听诊呼吸音辅 助判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呼出气 CO2监测。强烈建议使用呼气量定量监测。
b.对于气管内插管及使用喉罩的病人,需经临 床证实其位置正确,并应由呼出气CO2验证。应 进行持续呼出气CO2(ET CO2)定量监测,直 至气管导管/喉罩拔除或转入术后监护病房。 c.当采取机械通气控制病人呼吸时,应有呼吸环 路断开报警设备。 d.对于局部麻醉或MAC的病人,应通过连续观察 临床征象和/或监测呼出气CO2以便评估病人的 通气情况。
4.造影剂及其不良反应:造影剂作用提高组织的相对密
度。碘剂密度高、毒性低,是大多数造影剂基本成分
。
不良反应易患人群:支气管痉挛史、过敏史、潜在心 脏疾病、低血容量、血液疾病、肾功能障碍、年龄过 大或过小。焦虑以及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 NSAIDS等药物。 不良反应的防治: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扩张 支气管、治疗支气管痉挛。确定患者是由于免疫原因 引起症状时,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是对症治疗的代表 用药。既往有显影剂反应史的患者,在应用显影剂前 12小时、2小时各给与泼尼松龙50mg,应用即刻再给予 苯海拉明50mg。
5)充足的电源插座以便满足麻醉机和监护仪的 需要,应备有备用电源。如需在“潮湿场所” (如膀胱镜检查室、关节镜检查室或分娩室)实 施麻醉,应备有独立的绝缘电路及漏电断电保护 器。 6)充分的照明设施,最好备有用电池供电的照 明设施。 7)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放置必要设备及利于人 员操作,同时应使麻醉医师在必要时可以迅速靠 近病人、麻醉机及监护设备。
4. 维持呼吸循环:要注意不合适体位对呼吸循 环的干扰,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动度,备好 急救、气管内插管、心肺复苏设备及监测设备。 5.人员配合方面:辅助医疗人员多不是手术室 人员,对麻醉工作及流程不了解,一旦出现意 外,很难配合麻醉医师实行抢救。
三、诊疗技术本身的危险性
1.脏器穿孔:食管镜、直肠镜等检查中有可能 造成脏器穿孔意外。 2.血管壁损伤:心导管插入或动脉穿刺有可能 引起严重出血,也可引起气栓、严重心律失常 和感染等意外。 3.动脉瘤破裂:加压注射造影剂时,可导致动 脉瘤破裂。
四.指南与标准 美国麻醉学会代表会议于1994年10月19日通 过《非手术室麻醉场所指南》,并最后修订于 2003年10月15日。该指南现在已被广泛引用 和认可。 该指南要求任何实施非手术室麻醉的场所必须 至少具备以下条件:
1)可靠的供氧源(推荐使用中心供氧系统), 并应有备用氧供(包括备用氧气钢瓶)。 2)可靠的吸引装置(建议应达到手术室吸引装 置标准)。 3)可靠的废气排放系统(如使用吸入麻醉药)。 4)需备有以下设备:①在面罩正压通气的条件 下能够提供至少90%的吸入氧浓度的简易手控 呼吸气囊;②适当的麻醉药物、器材及设备;③ 适当的监护设备(需符合《麻醉基本监护标 准》)。如采用吸入麻醉,需备有麻醉机。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
前言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麻醉医师的工作 范畴也得到大大拓展,不仅在手术室负责各类手 术的临床麻醉工作,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手术 室外的众多场所,实施一些麻醉技术。 近三十年来,非住院病人手术和麻醉迅速 发展,2002年美国非住院病人手术数量占整个手 术总数的地5%,而在我国非住院病人手术麻醉在 近十余年来也已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同时其数量 及手术种类也均有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