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关键词:实践认识辩证关系

“我不会游泳怎么下水”与“我不下水怎么学会游泳”,这两个问题看似互相矛盾,但又各有合理之处,要正确认识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践,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再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不断深化,都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就是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了直接经验,得出对事件的认识。不同职业的人,比如科学家与扫地工对世界的认识不同,就是由实践的地位、实践的领域及其广度和深度等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但我们必须知到,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获得。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强调从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而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是获取认识所必需的。就每一个个体来讲,生命有限,实践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的发展却是无限的。牛顿曾经说过:“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人类知识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连续性,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一代人已经达到的认识基础上前进,把前一代人认识的终点作为自己认识的起点,然后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新知识增加到人类知识宝库中去。我们绝大多数的认识都是通过间接经验得到的,因此,我们学习书本知识,接受间接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和借鉴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照搬照抄。间接经验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而间接经验只是“流”。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正是古代水利工程、建筑、航海、战争等的需要,催生了古代天文学、数学、力学的发展。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心脏病等成为影响和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如何预防和医治这些疾病,成为我国当今医学科学研究的新课题,而这些课题研究的进展,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践的发展给人们不断地提供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人类生理器官是有局限性的。但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雷达、声纳、遥感装置、高能加速器等。各种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成为人的器官的延伸。实践发展所提供的日益增多、日益高级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大大加强了人类认识的能力,突破了人的生理器官的局限,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都大大扩大了人类认识的视野,使认识不断达

到新的广度的深度。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如观察、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的能力,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鲁迅所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婴儿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人们在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中,才变得聪明起来,认识能力得到增强和提高。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离开了实践这一最终目的,认识的形成和发展都不会成为可能。即使是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空谈一阵,不运用到实践中去,也是无意义的。因此,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我们正在做的实际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科学理论的运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联系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桥梁,实践为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提供了客观上、物质上的证明。同时实践本身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对认识的检验,就是把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直接对照,检验出认识是否符合实际,符合的程度如何,是否是真理性的认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用实践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这一权威的主观臆断,这直接表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但是,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人们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深入发展的实践中,自觉的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我们取得不断胜利和进步的根本保证。

回到“我不会游泳怎么下水”与“我不下水怎么学会游泳”这两个问题。“我不会游泳怎么下水”,正是有自己不会游泳这个清楚的认识,所以不能轻易下水,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这是认识指导实践的体现。“我不下水怎么学会游泳”,则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正是要学会游泳,人才有下水这一实践活动。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就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也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创新理论的效果,那么,我相信,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