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几点误区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的几点误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所以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新知识具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好的提问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矛盾,形成一个探索问题的合理情景,便于引导学生思考,激起联想,化难为易;一个好的问题串可以持续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可以起到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再认识,再加工,进一步深化提高;可以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认知能力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来,为构建新知识作准备;还能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归基础的意识,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提问过于形式化,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是在进行毫无意义的提问,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教师要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误区一:问题过于简单枯燥。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好的提问应该是难易适中、深浅适度。问题的难度控制是问题设计的关键因素,有时候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问题过于简单,显得枯燥无味,没有

启发性,问题一出,学生脱口而出,失去了课堂提问的真正意义。比如,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问题太难则会导致课堂“僵局”,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课堂显得冷冷清清。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就要面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难易适中、深浅适度,环环有启发,步步在思考。所提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可深入性,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探索,多向思维,寻求真谛。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跳起来摘桃子”。

误区二:学生没有思考余地。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课堂上的空白效应,问题提出后,应该给学生保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去认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如果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立刻回答,没有思考的余地,结果只能是要么学生回答不上来,要么离题千里,应付了事,造成学生疲劳和不耐烦,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随时准备着随机应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为前进中的汽车预备好“备用轮胎”,设置好台阶,变难为易,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使提问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误区三:问题的目的不明确。

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有的放矢,成功率就高。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这样,教师首先必须胸有成竹,而且备课时,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要研究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提出哪些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使每次提问都有意义。具有目的性的提问一般包括: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的提问;组织学生的定向性提问;理解启发性提问;学习方法指导性的提问等。如果教师所提问的问题不明确,缺乏思维导向性,这样就会给学生的思考增加困难。

作为教师都明白,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启发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教师应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做到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总之,课堂教学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新课程下研究课堂教学提问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提问必须服从于全新的教学理念,要使课堂教学提问能面向全体学生,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能有利于师生的互动,能适应于交流合作等多样的自主学习方式。上述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扭曲了学生人格,使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避免走进提问误区,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