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论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
教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
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
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友邦惊诧”论》一文,讲开头一段时,为启发学生掌握遣词造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开头为摆学生请愿的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略有知识”行不行?2.在揭露反动政府刽子手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什么要加上关于读书的议论?是不是偏离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思维的严格训练。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桔灯》结尾写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妈妈一定好了吧?她爸爸一定早回家了,”前后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可是为什么用的标点不一样呢?教师讲到这里,提出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一处是问号,表示“我”内心的忧虑,因为小姑娘妈妈的病毕竟是严重的;另一处是逗号,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
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中提问的艺术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就语文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把握最佳时机提问要使提问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把握最佳时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的进程来说,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
这些时候,就是提问的最佳时机,绝不能错过。
例如我在讲授鲁迅小说《药》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文内容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⑴刑场一节的环境描写,揭示了哪一个时代的特征?⑵夏瑜的“血”没有治好华小栓的病,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⑶小说明写华家,暗写夏家,构成小说明暗两条线索,最后在坟场交汇,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⑷文章的主题该如何归纳?⑸有人认为小说中写的最多的人就是主人公。
《药》这篇小说华老栓写的最多,他是否就是主人公。
你同意吗?为什么?⑹《药》的坟场一节中,写到华大妈看到的夏瑜的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块的黄土,煞是难看。
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圆的坟顶。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自称:“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那么,“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的提问,环环相扣,适时地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很便于师生互动讨论,既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又让学生抓住了重点,课堂气氛积极热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可以使学生对《药》的内容、结构、主题,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类型。
传统教学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因而注重求同思维。
语文课堂提问技巧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摘要语文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
但是,语文课堂提问受制于传统的师本教学的条条框框,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不能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的目的。
那么,语文课堂提问有哪些常见症状,又有哪些技巧可以应对语文课堂提问的常见问题呢?后文将展开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重要性症状分析技巧一、课堂提问技巧的重要性(一)课堂提问在教学上的作用首先课堂提问是平时测试的方法,能在老师讲解之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其次,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回答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适度的紧张度,这也是学生锻炼胆量和口才的机会。
不仅如此,多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能有效打破师本教育的藩篱,还使学生摆脱被动思维的局限,而采取主动思维,课堂教学变得活泼。
为了真正发挥出教学论的实践指导作用,我们应加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努力建设理解的、移情性的教学论,并致力于教学实践变革和新课改的落实。
(二)“教材二次开发”对课堂提问的启发在教材观变革的影响下,“教材二次开发”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课堂提问和教材、学生需要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教材二次开发”进行理性的分析,发现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从“教材二次开发”的角度,我们发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教材二次开发”不是教师毫无依据地滥用权利,更不会死舍本逐末地放弃教材,二是教师在把我课程标准和教材关系的基础上,去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需要,并吃透教材,进而对教材进行理性裁剪,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症状分析(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症状分析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为之付出的努力,但我们也应正视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课堂教学现状所反映的课堂提问“量多质少”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以为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1.提问主体错误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所有235个提问只有一个主体——教师。
语文课堂中提问技巧论文
语文课堂中提问技巧摘要:语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反之,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
正确的提问,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要研究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性质、形成和涉及到的范围和相互间的关系,努力去把握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减少提问的盲目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技巧语文课堂教学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链——课堂提问,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进行双向的交流。
课堂提问关键在于“问什么”、“怎样问”。
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内容要精选,角度要新颖,能使学生自我读书中获取知识,炼就能力,学会学习。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知识有难易之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层次地提问,使学生加快理解,巩固深化。
有层次地提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外延拓展,提问趋于生活化。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挂钩。
贴近生活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信用卡》一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见过信用卡吗?它是什么样的?你们用过信用卡吗?又是怎样使用的呢?”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跳了出来,学生通过回忆或倾听回答,可以产生对信用卡的初步认识。
这一“跳跃”比单纯的概念解释更能抓住孩子的心,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要重视“题眼”点拨,提问进一步深入。
教学中,有时学生回答问题后,认为已找到正确答案,思维活动会渐渐平静下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初探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摘要: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现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求艺术性,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使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本文就简要谈谈笔者自己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艺术提高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
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
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因此,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我们教学中到底有哪些提问的方法?一、铺垫提问法在讲授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
如第八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了解信息高速路是怎么回事?了解它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做了这些准备后,再来上课,学习就很轻松,甚至还会在课上教练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
再如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写“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二、对比提问法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析摘要:新课改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最显著的是“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提问就是一门艺术,并且是讲究技巧的,如何让学生在问中思考,提高教学质量,是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了。
因此不少的语文教师,开始研究提问的方法,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提问艺术在不断的发展。
传统的教师的问,学生的答,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智力水平的开发。
一、语文课堂提问是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提问,是教师将问题出示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由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回答。
同时提问具有双向性,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开动脑筋提出问题,或者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质疑,发表独特的见解。
在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过程中,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与生之间互问互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的集中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打破学生“思维缺席”现象,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场景中,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在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中,能够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文科与理科不同,语文学科的问题尤其明显,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提出的问题完全不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提出,不急于给学生定论,采取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的办法,让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在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自我设疑,学会解疑释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生活与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求异思维。
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在给学生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窗》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与自读能力,我让学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并对文章进行质疑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反思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适时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作用与要求;技巧与类型;方式与方法一、认清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与要求(一)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林华民说:一次普通的课堂提问,可能会影响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读着这一句话,深有感触。
是的,上课时提问学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死海不死》时就可以问:怎样才能使死海不死呢?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多方面探讨。
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要求“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那么,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提问呢?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课堂提问要有新意,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2.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题思想。
二、掌握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类型(一)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1.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
2.提问次数要适度。
提问并非多多益善,提问的次数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掌握一个度。
过多,学生易紧张而来不及思考;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学生听课容易懈怠。
3.要有一定的梯度。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
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教好一节语文课,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提问除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外,更应讲究提问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如何提升提问艺术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
一、疑于无疑,平中出奇有些内容看似平淡,处于无疑境地,教师要善于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具。
如教《阿长与〈山海经〉》可问:为什么题目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这一提问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白不同的称号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地位,《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倘若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而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
所以,这个题目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夫妇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引起学生好奇,激发他们思考。
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呢之意。
二、巧选角度,变中求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技巧上绕圈子、搞循环,而应采取比较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比如教《蜡烛》,要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变换一种问法:要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为何不用《友谊》而用《蜡烛》作标题呢?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到苏联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一位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战士暴尸战场,冒着连天的炮火,掩埋了这位烈士,并把她唯一珍贵的,保存了45年却一直舍不得用的结婚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上,用以表达对烈士的悼念与敬爱之情。
用《蜡烛》作标题,足以表达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战士至高无上的感情。
这种感情已没有了国界,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这烛光,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无限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摘要: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地课堂思维习惯。
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真正得以发挥,课堂教学也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孙春成老师说过“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的教学全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
这时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间: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习方法,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有关知识。
”那么,在语文课教学的提问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一、让学生主动质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
”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但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
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种寻找疑问。
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
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问能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艺术兴趣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我在导入新课时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便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中指出:所谓提问,就是教师将自己在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在深入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书面作业后回答问题;以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疑问,通过课堂讨论解决疑难,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或巩固旧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巧妙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释疑能力。
一堂语文课的成败与教师是否有巧设妙问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巧妙提问”,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准、观点要鲜明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进行设计。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精心设计,巧妙合理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的东西,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相反,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接受提问或回答。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准,讲究言简意赅,突出重难点,并具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同时,所提问题还要紧随所学关键内容,通过停顿、过渡等增强提问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层次清晰,难易适度,观点鲜明,灵活多样。
二、教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力求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到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做到整体优化,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如果只重视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语文课堂中提问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及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然而现在许多语文课的提问繁杂细碎,这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所以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笔者在文中提出了四种课堂提问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刘向在《说苑建本》说:”讯问之,智之本”。
讯问,即增长知识的根本。
学生在无疑之处找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问可助”疑”的点破。
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这都说明”问”有其积极作用。
但要真正利用课堂提问来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恐怕并非人人都心中有数。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1、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华而不实,学生做无意的回答。
2、提问时只看结果而不探寻规律的揭示。
如大家都问:”对不对?”、”好不好?”很少会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3、提问离题太远,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脱离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4、提问时没有目的性,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5、提问太流于形式,教师的点评效果不明显。
6、提问只听标准答案的出现,否定一切创新答案。
7、提问没有时间空隙或者先提名然后问问题,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8、提问时仅仅面向少部分优秀学生,大多数学生坐冷凳。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赞诃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提问得法,可以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能力。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自古有之。
正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课堂提问教学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具有独立性,教师往往忽视它的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本人就主要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及策略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正确教学思想指导的课堂提问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可以让每一堂课都上的成功。
1.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创设成功课堂。
美国教育家德加默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言知识时比较认真,分析文章内容时却漫不经心,课堂氛围也变得很沉闷。
这是因为多年的考试经验让他们错误地认为掌握了基本的文言知识后,自己就完全掌握了整篇课文。
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就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思考。
因为课堂提问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活跃性。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课堂提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提高学习兴趣,这恰恰符合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和独立思考与判断的特点,从而创设成功的语文课堂。
2.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往往会感叹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越来越少,就是发言也常常不尽人意,要么言语不清,词不达意,要么前言不搭后语,缺乏逻辑。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感叹,而是课前积极地思考,根据所讲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使所提问题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并且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和严密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点点地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并且根据问题的内在联系指导他们组织语言,就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3.课堂提问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深刻的意蕴,在解读方面也是多元开放的。
语文课堂提问方法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际,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四种方法:妙问,趣问,简问和开创思维、延伸想象的提问。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方法随着语文教育理念的改革,思维理念的转变,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开拓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教学方式。
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老师在讲课的间隙,随着本节内容的深入,不定时的随机性的对学生提出课文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引导,以对话的形式为方法,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策略性的方法性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实施课堂提问呢?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妙问有人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妙,愚者问得笨。
”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妙问”。
语文教学中,妙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例如小学语文中《守株待兔》一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寓意,没有直接问其义,而是巧妙设置情境,图文结合,提问学生“这个守株的人今年秋季能收获多少麦子”,学生起初回答有400斤的500斤的不尽相同,但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个人在待兔,他的庄稼都已经荒废了,哪里还能有麦子可收获呢?通过巧妙提问,使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产生了“错综见义,曲折生姿”的功效。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趣问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精确、明了、有趣。
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应该有趣味性和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论文
关于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
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
特别是采用跨越式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上课只能讲25分钟,给学生留下15分钟的读、写时间,这样肯定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很下功夫,尤其要设计好课堂的有效提问,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但目前我们的课堂提问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重结论,轻过程;重一致,轻求异;重优生,轻差生;重师问,轻生问;这是造成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重要因素。
鉴于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提问应当避免以下几种情况:一、问题过于碎小,缺乏有效价值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为达到预期的目的,无论文中的哪一个知识点,不管是否重要,均面面俱到,详细预设好所有的问题,但提问一点即过,学生思考时间短,收获少。
这样,上课时虽然热热闹闹,但课堂浅尝辄止,缺乏生成与灵气,这不仅破坏了作品的整体美,还使学生淹没在问题中。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散步》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七个问题:1、散步的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他们为什么要去散步?3、散步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事?4、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5、“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6、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什么感情?7、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家庭?这些问题把课文肢解得过于细碎,问题缺乏价值,其实上面的七个问题可以简化成两个:1、请用概括的语句,简述文章内容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中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过多,会造成学生没有思维深度,只仓促回答,自主活动时间不够,最终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所以,备课时要能提出统领全文的基本问题,一节课提出三、四个有效问题就可以了,因为你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二、提问没有层次性,对较难问题没能铺设好台阶很多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充分的备了课,课堂中却出现冷场现象,究其原因,问题的设置缺乏层次性,不能让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或只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课堂便会出现冷场现象。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
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
在当今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研究中心已不再是纯教材,而必须包括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研究“学法”。
因此,作为沟通二者中介的课堂提问便成了教师们普遍研究的课题。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一、精心设计,触动“神经”传统的教学是注重课堂提问的,但提问的目的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
所谓触动神经,一要触动课文的“神经”,即牵动文章核心的重要问题;二要触动学生的“神经”,把他们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受兴趣的。
通过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财富。
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
二、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的直来直去,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
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语文课堂提问摭谈论文:语文课堂提问摭谈
语文课堂提问摭谈论文:语文课堂提问摭谈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的,使问题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1、在关键时刻提问我在教《故乡》一文时,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
看到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说不出,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②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③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红活圆实的手”变成“老松树皮似”……这些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记,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
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变直为曲提问为人贵直为文贵曲。
语文教学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而后摘到树上的果子。
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向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
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
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3、针对性提问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全文如下:
一、设计问题精准
课堂上的问点要立足突破难点。
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进行提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突出重点、联系实际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重点,突破难点,问到关键之处。
如,在教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先抓住“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这句话中的“了不起”提出课文哪些句子描写这对父子很了不起的,你读过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设问,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学习语文,学习的针对性就比较强了。
设计问题时应以教学关键点为线,把问题串联在这一主线上,真正做到“一问而牵动全篇”的作用。
2.问题难易有层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循序渐进
3.抓住文章的“趣味点”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求知欲望会得到有效激发,就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趣味点”提问是有效提问的一个重要点。
4.激发思维,抓住文章发射点提问
二、提问合理有意义
1.找准发问时机
2.因材施教,提问有针对性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孔子就曾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下也。
”墨子教弟子也是视其程度的深浅,能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精妙的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体现。
课堂上进行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