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园林

园林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中国园林特点:(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

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

的自然。

(2)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园

林的意境。此为中国园林所特有的,非其他园林体系所能比拟的。

发展历程: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

于文献记载。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布景特点: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中国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而且还力求能入画,要具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喜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般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

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善于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

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品格,被喻为有气

节的君子,还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节变化,表达人们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容某一意境。如“夜

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有的植物,只从其名称上便可直接领会其含义,如吉祥草、如意兰。

(1)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作为某种情感的凭拖

或表达某一意境。各种植物由于生长环境和抗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在人们的观念中留下

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松刚强、高洁,梅坚挺、孤高,竹刚直、清高,菊傲雪凌霜,兰

超尘绝俗,荷清白无染。杭州的西泠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2 )人们对花草树木的鉴赏,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在相互的交往中。常用花木来表达感

情。这种美感多由文化传统逐渐形成。自古以来,咏草颂花的诗词歌赋,以植物为题

材的各类作品数不胜数。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含义。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民族,由于生活习俗不同,对植物造景中植物的运用也各有看法。

(1)在我国的民间风俗习惯中,往往利用植物的谐音或艺术形象借物寓意。如用玉兰、海棠、桂花相配,示意玉堂富贵”;用松鹤相配表示延年益寿”。

(2)在日常生活中,将植物人化,使一些植物具有特定的别名,以表达某种意义,如地位、品行、气质……。

(3)人们从生活情趣出发,根据植物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造景程式。

南方庭园喜在墙前植芭蕉、棕竹及观赏竹类,以求粉墙作纸,植物作画”的效果,江南园林更有无竹不美”之说。

(4)结合民间习俗、传统节日,作一些植物景观的特殊游赏。

(5 )不同地区、民族,由于审美意思不同,因而对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寓意不同。因此不同地区和民族有自己喜爱的植物。

(6 )传统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中馈赠花木、寄托感情方面也有一些影响。

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儒家思想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

发展的历程。在儒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

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溶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积

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带来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其崇性抑情、重道轻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以保持自己

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调和,从而使儒学得到进--步的发展。儒学学者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

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周易》中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尽管人与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为重要,但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白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

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己与自然浑同一休,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

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定的影响。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