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专业素养,彰显语文魅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学科

【摘要】

素养是指平时的锻炼和修养,是素质获得的后天过程和展现形式。小学语文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可以从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练就良好的朗读基本功、炼就较高的写作功等方面入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教育家。

素养是指平时的锻炼和修养,是素质获得的后天过程和展现形式。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育观念、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思想品德等因素。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从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来看,单一化的特征还比较明显。这一方面是受任课单一化、长期固定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从任教一开始就专任这一门学科,甚至固定在一个学段进行教学,使教师很难有机会接触各门学科的教学,也较少机会熟悉本学科各学段的教材,多数教师往往是只求专而不思博。另一方面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是怀抱大纲手持教参,讲课内容、教案设置大都只为一个目的──考试,从来不“浪费”时间去研究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内容,能够见到的当然也就只有教科书和参考书一小片天地。教师中只希望教好教材和当好“教书匠”的一般教学追求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师向专、博两方面的更佳发展。这种现状与现代小学教育课程正逐步趋向整体化、综合化的趋势和要求是不相适应的。现代小学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内容的相互联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综合使用,更加追求整体利益,教育的评价将更加全面、系统,评价的重心将放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提出了多层复合性的要求。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

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1]。这在小学语文教师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它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又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精华,形成以专业学科知识为核心,与其他学科知识关联整合、纵横交织的知识结构。

语文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就是通过“语文的方式”教语文,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和感悟,发现语文的深邃内涵;用“语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表达,让课堂的每一分钟课堂都绽放出语文的精彩。那么,语文老师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提升专业素养,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价值呢?以下谈谈我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

一名具备良好语言文字修养的语文老师,就能充满自信地站在语文课堂上。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清晰生动的语言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甚至能出口成章,能有效指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写作;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地说,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驾驭教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本领外,还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过硬的书写能力、较高的写作能力和海纳百川的阅读功底。这些要求看似平常,但要认真落实,却需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当你脚踏实地去做,去练时,既能掂出“合格”二字的份量,也会体味到其中的无穷乐趣。

要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功,教师首先要善于把握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应能说会道,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之美。尽管如今多媒体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讲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但教师口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成功,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旁引博征,教学一定会左右逢源。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其次要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首要的。因为讲好普通话是文明的标志。推广普通话,语文教师是最基层最重要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二、要练就良好的朗读基本功

“读”是语文教师最基础的基本功之一。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要使学

生会读,教师必须先能读。一篇文章,读得好,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而振奋,甚至会动情流泪,进而产生共鸣,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果读不好,即使是一篇优美之至的佳作妙文,也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何谈学习兴趣?教师的朗读,要达到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要读准确、读明白,读出语气,形成“语感”;其次是要读出文气,形成“文感”;第三要读出感情,读出精神,与文中的高尚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因“领情”而“发感”,进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三、要有较高的写作功。

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不是合格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若不会写作就像美术老师不会画画,音乐老师不会弹琴、唱歌一样。作家可能成为不了优秀的语文教师,但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作家型的。近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公式化、雷同化的倾向仍十分明显,这种作文教学法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扼杀学生的灵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本身写作素质不高,不能不算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文”这是存在于语文教学园地的一种怪现象。如果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在教学之余也动笔爬爬“格子”,写写教学论文、教学感想,抑或是写一些随笔、杂感、散文、诗歌等,从中去体会写作的酸甜苦辣,从心灵深处去感悟生活,阐释人生,最起码也写写下水文,我想,当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或评改学生作文时,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灵感,运用一些新的方法,给学生一些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界面。

四、探索有效的教研方式提高专业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正说明教和研是皮与肉的密切关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方式,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内容。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形势所需。在教研方式的探索中,我们也力求多为教师创设条件,一方面采取区、校结合,师带徒的方式,从小课题入手,手把手教起,从课题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课题的调查分析以及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事无巨细,步步落实;另一方面,鼓励学校、教师及时反思、梳理、总结教学研究中的点滴收获,为他们开现场会,开学校专场,开教改汇报会等,让教师在种种活动中感受教学研究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从而打消教师的畏惧心理,引领他们逐步走进教学研究的大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学是如此,教研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夯实自身的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