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栽培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槟榔简介 (1)

第二章槟榔生物学特征 (3)

1.1 槟榔对环境的要求 (3)

1.2 槟榔形态特征 (3)

1.3 槟榔生长习性 (4)

第三章槟榔栽培技术 (5)

3.1 种苗繁育 (5)

3.3 建园 (6)

3.4 整地 (6)

3.5 定植 (6)

3.6 田间管理 (7)

3.7 槟榔保花保果技术 (8)

第四章槟榔采收与加工 (10)

4.1 采收 (10)

4.2 加工 (10)

第五章槟榔病虫害防治 (11)

5.1 槟榔黄化病 (11)

5.2 槟榔生理性黄化病 (11)

5.3 槟榔炭疽病 (12)

5.4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12)

5.5 果穗枯萎病 (13)

5.6 红脉穗螟 (13)

5.7 叶点霉叶斑病 (13)

5.8 槟榔果腐病、芽腐病 (14)

5.9 槟榔细菌性梢腐病 (15)

5.10 椰心叶甲 (15)

第一章槟榔简介

槟榔(Areca catehcu Willd)属于棕榈科多年生常绿乔木,在我国已经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槟榔果实主要用作当地群众嗜好的咀嚼食品,槟榔栽培逐渐向商品化、规模化发展。我国海南、台湾是主要的种植区,广东、广西、云南、福建也有少量种植,是有发展潜力的种植区域。2011年末,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119万亩,收获面积72万亩,产量达17万吨,产值达50多个亿,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2011年我市槟榔种植面积21万亩,收获面积15万亩,产量达3万多吨,产值达11多个亿,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槟榔一般按照果形分为长椭圆形、椭圆形、球形、卵形、倒卵形、心脏形等6类,按照品质来源分为海南、泰国和越南3个品种。干槟榔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

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生物碱主为槟榔碱,含量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等。生槟榔含生物碱量比

制品为高。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槟榔含有的槟榔素和槟榔碱,这两种成分经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而槟榔素能促进消化道的蠕动、使瞳孔收缩、心跳降低,正常量时可增加唾液分泌及引起发汗现象,但大量食用时,会使大脑活动受抑制,而显出动作迟缓现象。

我市有种植槟榔的传统,槟榔易栽培,管理粗放,病害少,投入少,产出大,对土壤要求不高,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平原溪边地、农村房屋和道路周围的多余闲置地,而槟榔是这些地区的最适栽作物。因此,农民在种植槟榔之余还可以从事其它职业,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二章槟榔生物学特征

1.1 槟榔对环境的要求

喜高温湿润气候,耐肥,不耐寒,16℃就有落叶现象,5℃就受冻害,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年降雨量1500~2200mm地区适宜生长。幼苗期荫蔽度50%~60%为宜,成年树应全光照。槟榔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平原溪边地、农村房屋和道路周围的闲置地也可以种植,种子有果肉后熟特性。因此,我市非常适合槟榔的生产。

1.2 槟榔形态特征

槟榔属常绿乔木,干直立,不分枝,无主根;一般高10~20 m,最高可达30 m,胸径10~20 cm;茎上有明显的环状叶痕,茎的顶端聚生7~10片长1.5~2 m的羽状复叶;叶鞘抱茎,基部具黄绿色佛焰苞;叶束下的茎上生肉穗花序,长约20~30 cm,分枝多呈圆锥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小而多,贴生于花序分枝的上部,雌花较大而少,着生于花序轴总轴或分枝的基部成熟时果实橙红色或橙黄色,果皮纤维质,种子多呈半截的卵形。中果皮为厚约0.5 cm 的纤维层;内果皮是坚硬致密的木质,内含种子1枚;种子多呈半卵形,由淡黄或浅红棕色的膜质种皮、肉质乳白色的胚乳和胚组成。果实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和去甲槟榔次碱等。

1.3 槟榔生长习性

花期4~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1月至次年5月。一般植后5~6年便可开花结果,低龄树年产果约100个,20~30年生树为盛产期,平均每株产果约200个,高产达300~400个以上,此后略有下降,经济寿命长达60年以上。

第三章槟榔栽培技术

3.1 种苗繁育

种苗繁育主要采用种子繁殖。首先选择种子,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植株今后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一定要把握好种子关。我市一般种植本地品种,最好是20~30树龄生长健壮的槟榔果为好,同时注意选饱满无裂痕无病斑,充分成熟为金黄色、大小均匀、1斤鲜果9~11个,果形以椭圆形和长卵形的槟榔果作为种子。

其次是催芽,一般收果后晒1~2天,使果皮略干,再行催芽,具体方法如下:把果实摊在靠近水源并能起荫蔽作用的树底下,地底下铺一层河沙,堆成高20厘米以下,长度不限,但便于淋水,并盖上稻草,不宜盖茅草,厚度以不见果实为度,每天淋水1次。7~10天果实表面开始发酵腐烂,即可取出果实用水洗净,重晒1~2天,晒时要注意翻动,以提高发芽温度,然后继续堆放,重新盖稻草、淋水,20~30天后,拣出具有白色小芽点的果实,进行育苗。如种子量不多可用箩筐催法,将果实装在箩筐内,用稻草封盖箩筐口,置于屋内保温。淋水,待果皮发酵腐烂时,将箩筐连同果实一起放在河沟内洗擦干净,然后依上法放于屋内,当有白色芽点时即可育苗。按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开小穴,施基肥,每穴放1个经过催芽后露白的种子,覆土2~3厘米,压实后盖草,淋水至湿为度。

第三是育苗。用高30厘米,宽25厘米的塑料薄膜袋,底部打孔,先装入3/5的营养土(表土、火烧土、土杂肥为6:2:2混合)、然后放进萌芽的种子。芽点向上,再盖土至满袋并撒少许细砂以免板结,上面再盖草覆盖,淋水至全湿为止。每天淋水一次,苗床上空架设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