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减少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淋巴细胞型
WBC增多常为(20~30)×109/L
淋巴细胞>40%,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和异淋 常见于病毒感染 与急淋鉴别
精品文档
返回
单核细胞型
WBC >30×109/L,一般不超过5×109/L
单核细胞>30%,偶见幼单核细胞 见于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菌痢、斑疹伤寒
精品文档
了解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测定各池细胞 数、转换时间及粒细胞寿命,有助于粒细胞减 少的机制分析及病因诊断
精品文档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定期反复检查 -采血部位和采血时间固定 -质控
白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缺乏症
(×109/L) 减少症(×109/L) (×109/L)
成人 儿童 ≥10岁 <10岁
II
外周破坏 或
利用
外周枯竭
III
增生+
外周丢失 或
无效增生 +
外周丢失
(I或II和 IV III联合)
转移边缘池 或
骨髓中贮存的 精成品熟文细档胞释放
(假性中性 粒细胞减少)
V
二、 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表现
头晕、乏力、纳差、低热、体力减退,并有易感染 倾向。 是否合并感染视粒细胞减少程度。
粒细胞缺乏时,严重感染症状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低于0.5×109/L。
精品文档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粒细胞生成减少和成熟障碍(最常见)
生成减少--化学药物 、电离辐射、严重感染等引起骨髓损伤 成熟障碍--叶酸或vitB12缺乏、MDS、急粒等致早期粒细胞
成熟障碍而在骨髓内死亡(无效增生)
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液传播
潜伏期 - 5~15天
精品文档
3. 临床表现
三联症
- 不规则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
临床类型 - 咽炎型、发热型、淋巴结肿大型 - 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皮疹型、脑 炎型、 心脏型、 生殖腺型、伤寒型、 疟疾型、腮腺炎型等
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相对增加 红系及巨核系正常
精品文档
返回
粒细胞贮备池的检查
[方法] 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 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测定用药前后粒细 胞上升情况,以了解骨髓的储备功能。
常用的方法:口服泼尼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 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 化可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 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 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
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 细胞及浆细胞也相对增多
粒细胞毒性改变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大致正常
精品文档
返回
对确定诊断和明确病因是必要的
除了解粒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外,还可明确有无 肿瘤细胞转移。
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 碍
粒系明显减低,有的粒细胞有空泡、中毒颗粒 及核固缩等退行性变。
3.分型
型别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Ⅴ型
发病原理
粒细胞的生成减少,骨髓粒细胞系的增生低下 或再生障碍。
粒细胞的无效生成,骨髓中粒细胞生成后寿命 短,在释放前即被破坏。骨髓粒系虽可有代偿 性增生,但成熟后细胞仍然减少。
外周血中粒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增加,或/ 及体内(组织内)粒细胞的消耗增高。
混合型,为Ⅰ~Ⅲ型的各种不同的混合。
白血病
无 有,进行性加重 常见 多数有 抗白血病治疗,可缓解或好转, 易复发
血象 白细胞分类
血小板 骨髓象
特殊检查 NAP积分 Ph染色体 活检
原始、幼稚细胞可见,形态无异常
计数和功能正常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常有核左移现象
原始、幼稚细胞比例高,形态异 常
一般减少,常有功能异常
增生多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有 大量幼稚细胞
精品文档
返回
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
方法: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1ml,中性 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持续20~ 30min,正常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不超过 (1.0~1.5)×109/L,若超过或增加一倍,提 示粒细胞减少可能由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引起。
精品文档
返回
血溶菌酶及溶菌酶指数检测
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 但假阳性和假阴性较多,临床较少用。
精品文档
下一张
中性粒细胞型
最常见 见于各种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恶性肿瘤骨
髓转移、淋巴瘤、有机农药或CO中毒 中毒颗粒、核固缩、玻璃样变性、空泡等
WBC显著增多,>50×109/L,幼稚细胞较少 WBC不同程度增多,明显核左移,类似CML,
NAP积分增高 急粒样类白
精品文档
Toxic Granulation 返回
脾亢、抗感染及免疫性机制破坏
粒细胞分布异常
假性粒细胞减少、血透、脾亢
粒细胞释放障碍(罕见)
惰性白细胞综合征(粒细胞对趋化因子不敏感、粒细胞膜缺陷或肌动蛋
白微丝收缩功能缺陷所致。骨髓内成熟粒细胞数量正常,但释放至周围
血和组织的粒细胞减少。) 精品文档
下一张
粒细胞生成后体内分布情况:
骨髓中成熟粒细胞 (贮备池)
假性粒细胞减少型,中性粒细胞的分布失衡, 外周血循环池的粒细胞大量转移到外周边缘池, 聚集于血管壁上,使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
精品文档
骨髓池 干细胞 增殖 成熟贮存
外周血液 边缘和循环
基本原理
正常
分型
正常
Mi:增殖(分裂)
MSP:成熟贮存 MGP:边缘池 CGP:血液循环池
增生
()产量
I
无效增生
()产量
进入外周血 进入组织
循环池 边缘池
返回
精品文档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
返回
类别 抗癌药
解热镇痛药 抗甲状腺药 抗癫痫药 磺胺类 抗生素 抗结核药 抗疟药 抗组织氨药 抗糖尿病药 心血管病药 利尿药 其他
药物 氮芥、马利兰、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氨甲喋呤、阿糖胞苷、 氟脲嘧啶、噻替哌、柔红霉素、阿霉素 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安乃近、消炎痛 硫氧嘧啶类、他巴唑、甲亢平 苯妥英钠、三甲双酮、巴比妥类 磺胺噻唑、磺胺嘧啶、长效磺胺、磺胺异恶唑 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 异烟肼、异烟腙、对氨水杨酸、氨硫脲(TBI)利福平 奎宁、扑疟奎啉、伯氨奎啉 苯海拉明、吡立苯沙明(扑敏宁) 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 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奎尼丁 汞利尿剂、利尿酸、乙酰唑胺、氢氯噻唑 吩噻嗪、铋、锑、有精机品砷文、档山道年、青霉胺
精品文档
输血
- 粒细胞急剧下降者,可输新鲜血或输分离的白细胞,以协助机体控制感 染,但效果不肯定。因输入的粒细胞在48小时内约有半数破坏。此类患者 多有免疫功能障碍,为了增强抵抗力,可注射γ球蛋白。
异基因骨髓移植
- 对严重的粒细胞生成减少的应用骨髓移植,亦有较好疗效。
脾切除
精品文档
六、预后
畏寒、寒战、高热、头痛等 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肤等多见 易发生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死亡率可达25%
精品文档
三、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 特点 2. 骨髓象 特点 3.粒细胞分布及贮备量检查 贮备池、边缘池检查 4.粒细胞破坏增多检查 血溶菌酶及溶菌酶指
数 5. 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检查
精品文档
白细胞减少
一般增高
一般无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肝、脾、淋巴结中无或仅有少量幼稚细胞浸润,
组织结构完整
精品文档
急、慢粒积分减低,ALL可增高
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异常
粒细胞白血病可见大量原、早幼 粒细胞浸润,组织结构破坏
2.与原发的白血病鉴别 3.排除其他疾病:MDS
精品文档
四、治疗原则
类白血病反应本身不需要治疗,原发病 因去除后,可迅速恢复。故应仔细寻找 原发病,积极予以治疗。
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 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 血病,但非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 著增高(少数正常或减少)及(或)出现 幼稚细胞,可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精品文档
2. 特点
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而白细胞值高低 不一或外周血不见幼稚细胞,但白细 胞显著增高(>50×109/L)
WBC < 4.0 WBC < 4.5
WBC < 5.0
中性粒细胞< 2.0 中性粒细胞< 1.8
中性粒细胞< 1.5
中性粒细胞< 0.5
精品文档
鉴别诊断
- 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与白细胞不增多的白血病、
急性再障鉴别
鉴别要点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起病
缓慢
急骤
症状 病情进展
头晕、乏力、纳差、神衰或无症 状
缓慢
寒战、头痛、口腔咽峡等 处感染
快速
WBC 中性粒细胞计数
骨髓象
(2.0~4.0)×109/L 正常或稍低
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
精品文档
(0.15~2.0)×109/L
1%~2%
粒系几乎消失(再障型), 原、早幼粒增多,粒细胞
缺乏(成熟障碍型)
五、治疗
治疗原则是针对其病因治疗原发病,防止继发感 染,适当输新鲜血。
幼稚细胞百分比常不高,NAP积分明 显升高
多有明显病因(感染、恶性肿瘤) 原发疾病好转或解除后,可迅速自愈,
预后良好
精品文档
二、分类
按外周血白细胞多少分
白细胞增多型 白细胞不增多型
按病情缓急分
急性型、慢性型
按细胞类型分
精品文档
百度文库
按细胞类型分:
中性粒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 嗜酸性粒细胞型 浆细胞型 红白血病型
精品文档
返回
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
白细胞聚集反应 免疫粒细胞抗体测定法 125I葡萄球菌A蛋白结合法 依赖抗体的淋巴细胞介导粒细胞毒测定
精品文档
6.骨髓CFU-GM培养及粒细胞集落刺激活 性(CSA)测定
鉴别干细胞缺陷或体液因素异常
7.氟磷酸二异丙酯(DF32P)标记中性粒细 胞(或用3H-TdR标记)测定
返回
嗜酸性粒细胞型
WBC >20×109/L
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20%,成熟型为主 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嗜酸性中
幼粒和晚幼粒增多 病因: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精品文档
返回
浆细胞型
较少见 WBC正常或增多 浆细胞>2%
精品文档
返回
红白血病型
WBC及有核红细胞>50×109/L,出现幼稚粒
精品文档
鉴别诊断 1. 主要鉴别要点
- 多数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 有淋巴结肿大、脾大、发热或出血者与白 血病区别较困难
精品文档
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的鉴别
临床特点
类白血病反应
原发病灶 贫血
多有原发病灶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无,或轻度贫血
出血
一般无
肝、脾、淋巴结肿大 一般无
治疗反应
治疗原发病或去除病因后可恢复正常,不存在复 发问题
精品文档
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精品文档
一、概述
1. 定义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 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 染病。
精品文档
2. 发病情况
发病年龄
- 15~30岁多发,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
传播途径
- 病原:EB病毒 - 传染源:病毒携带者、病人 - 主要经口的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也可经性及血
白细胞减少症 和
粒细胞减少症
Leukopenia & Granulocytopenia
精品文档
一、概述
1. 定义
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的 一组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绝对值持续低于2.0×109/L;
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 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 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无菌层流室护理和成份输注粒细胞使一 些严重患者获救,2~3周后可逐渐恢复。
再障型预后差,常因难以控制的感染致 死。
精品文档
类白血病反应
Leukomoid reaction
精品文档
一、概述
1. 定义
升粒细胞药物
-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 -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 或 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 -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 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 疗效。 -目前对于粒系祖细胞增生障碍的,可试用GM-CSF、G-CSF或IL-3。 -GM-CSF和G-CSF已应用于化疗药物所致的粒细胞减少,取得较好的 效果。
细胞 最常见于溶贫
精品文档
返回
指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类白反应中,WBC<10×109/L,外周血中
出现较多的幼稚细胞。
骨髓检查必要,以排除相应细胞类型的急性白 血病
精品文档
返回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 有明显的病因如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等 - 原发病治愈或好转后,类白血病反应可迅 速消失 -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大致正常 - 各型类白血病反应诊断标准
淋巴细胞型
WBC增多常为(20~30)×109/L
淋巴细胞>40%,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和异淋 常见于病毒感染 与急淋鉴别
精品文档
返回
单核细胞型
WBC >30×109/L,一般不超过5×109/L
单核细胞>30%,偶见幼单核细胞 见于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菌痢、斑疹伤寒
精品文档
了解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测定各池细胞 数、转换时间及粒细胞寿命,有助于粒细胞减 少的机制分析及病因诊断
精品文档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定期反复检查 -采血部位和采血时间固定 -质控
白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缺乏症
(×109/L) 减少症(×109/L) (×109/L)
成人 儿童 ≥10岁 <10岁
II
外周破坏 或
利用
外周枯竭
III
增生+
外周丢失 或
无效增生 +
外周丢失
(I或II和 IV III联合)
转移边缘池 或
骨髓中贮存的 精成品熟文细档胞释放
(假性中性 粒细胞减少)
V
二、 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表现
头晕、乏力、纳差、低热、体力减退,并有易感染 倾向。 是否合并感染视粒细胞减少程度。
粒细胞缺乏时,严重感染症状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低于0.5×109/L。
精品文档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粒细胞生成减少和成熟障碍(最常见)
生成减少--化学药物 、电离辐射、严重感染等引起骨髓损伤 成熟障碍--叶酸或vitB12缺乏、MDS、急粒等致早期粒细胞
成熟障碍而在骨髓内死亡(无效增生)
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液传播
潜伏期 - 5~15天
精品文档
3. 临床表现
三联症
- 不规则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
临床类型 - 咽炎型、发热型、淋巴结肿大型 - 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皮疹型、脑 炎型、 心脏型、 生殖腺型、伤寒型、 疟疾型、腮腺炎型等
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相对增加 红系及巨核系正常
精品文档
返回
粒细胞贮备池的检查
[方法] 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 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测定用药前后粒细 胞上升情况,以了解骨髓的储备功能。
常用的方法:口服泼尼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 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 化可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 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 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
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 细胞及浆细胞也相对增多
粒细胞毒性改变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大致正常
精品文档
返回
对确定诊断和明确病因是必要的
除了解粒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外,还可明确有无 肿瘤细胞转移。
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 碍
粒系明显减低,有的粒细胞有空泡、中毒颗粒 及核固缩等退行性变。
3.分型
型别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Ⅴ型
发病原理
粒细胞的生成减少,骨髓粒细胞系的增生低下 或再生障碍。
粒细胞的无效生成,骨髓中粒细胞生成后寿命 短,在释放前即被破坏。骨髓粒系虽可有代偿 性增生,但成熟后细胞仍然减少。
外周血中粒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增加,或/ 及体内(组织内)粒细胞的消耗增高。
混合型,为Ⅰ~Ⅲ型的各种不同的混合。
白血病
无 有,进行性加重 常见 多数有 抗白血病治疗,可缓解或好转, 易复发
血象 白细胞分类
血小板 骨髓象
特殊检查 NAP积分 Ph染色体 活检
原始、幼稚细胞可见,形态无异常
计数和功能正常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常有核左移现象
原始、幼稚细胞比例高,形态异 常
一般减少,常有功能异常
增生多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有 大量幼稚细胞
精品文档
返回
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
方法: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1ml,中性 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持续20~ 30min,正常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不超过 (1.0~1.5)×109/L,若超过或增加一倍,提 示粒细胞减少可能由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引起。
精品文档
返回
血溶菌酶及溶菌酶指数检测
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 但假阳性和假阴性较多,临床较少用。
精品文档
下一张
中性粒细胞型
最常见 见于各种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恶性肿瘤骨
髓转移、淋巴瘤、有机农药或CO中毒 中毒颗粒、核固缩、玻璃样变性、空泡等
WBC显著增多,>50×109/L,幼稚细胞较少 WBC不同程度增多,明显核左移,类似CML,
NAP积分增高 急粒样类白
精品文档
Toxic Granulation 返回
脾亢、抗感染及免疫性机制破坏
粒细胞分布异常
假性粒细胞减少、血透、脾亢
粒细胞释放障碍(罕见)
惰性白细胞综合征(粒细胞对趋化因子不敏感、粒细胞膜缺陷或肌动蛋
白微丝收缩功能缺陷所致。骨髓内成熟粒细胞数量正常,但释放至周围
血和组织的粒细胞减少。) 精品文档
下一张
粒细胞生成后体内分布情况:
骨髓中成熟粒细胞 (贮备池)
假性粒细胞减少型,中性粒细胞的分布失衡, 外周血循环池的粒细胞大量转移到外周边缘池, 聚集于血管壁上,使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
精品文档
骨髓池 干细胞 增殖 成熟贮存
外周血液 边缘和循环
基本原理
正常
分型
正常
Mi:增殖(分裂)
MSP:成熟贮存 MGP:边缘池 CGP:血液循环池
增生
()产量
I
无效增生
()产量
进入外周血 进入组织
循环池 边缘池
返回
精品文档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
返回
类别 抗癌药
解热镇痛药 抗甲状腺药 抗癫痫药 磺胺类 抗生素 抗结核药 抗疟药 抗组织氨药 抗糖尿病药 心血管病药 利尿药 其他
药物 氮芥、马利兰、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氨甲喋呤、阿糖胞苷、 氟脲嘧啶、噻替哌、柔红霉素、阿霉素 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安乃近、消炎痛 硫氧嘧啶类、他巴唑、甲亢平 苯妥英钠、三甲双酮、巴比妥类 磺胺噻唑、磺胺嘧啶、长效磺胺、磺胺异恶唑 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 异烟肼、异烟腙、对氨水杨酸、氨硫脲(TBI)利福平 奎宁、扑疟奎啉、伯氨奎啉 苯海拉明、吡立苯沙明(扑敏宁) 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 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奎尼丁 汞利尿剂、利尿酸、乙酰唑胺、氢氯噻唑 吩噻嗪、铋、锑、有精机品砷文、档山道年、青霉胺
精品文档
输血
- 粒细胞急剧下降者,可输新鲜血或输分离的白细胞,以协助机体控制感 染,但效果不肯定。因输入的粒细胞在48小时内约有半数破坏。此类患者 多有免疫功能障碍,为了增强抵抗力,可注射γ球蛋白。
异基因骨髓移植
- 对严重的粒细胞生成减少的应用骨髓移植,亦有较好疗效。
脾切除
精品文档
六、预后
畏寒、寒战、高热、头痛等 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肤等多见 易发生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死亡率可达25%
精品文档
三、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 特点 2. 骨髓象 特点 3.粒细胞分布及贮备量检查 贮备池、边缘池检查 4.粒细胞破坏增多检查 血溶菌酶及溶菌酶指
数 5. 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检查
精品文档
白细胞减少
一般增高
一般无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肝、脾、淋巴结中无或仅有少量幼稚细胞浸润,
组织结构完整
精品文档
急、慢粒积分减低,ALL可增高
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异常
粒细胞白血病可见大量原、早幼 粒细胞浸润,组织结构破坏
2.与原发的白血病鉴别 3.排除其他疾病:MDS
精品文档
四、治疗原则
类白血病反应本身不需要治疗,原发病 因去除后,可迅速恢复。故应仔细寻找 原发病,积极予以治疗。
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 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 血病,但非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 著增高(少数正常或减少)及(或)出现 幼稚细胞,可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精品文档
2. 特点
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而白细胞值高低 不一或外周血不见幼稚细胞,但白细 胞显著增高(>50×109/L)
WBC < 4.0 WBC < 4.5
WBC < 5.0
中性粒细胞< 2.0 中性粒细胞< 1.8
中性粒细胞< 1.5
中性粒细胞< 0.5
精品文档
鉴别诊断
- 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与白细胞不增多的白血病、
急性再障鉴别
鉴别要点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起病
缓慢
急骤
症状 病情进展
头晕、乏力、纳差、神衰或无症 状
缓慢
寒战、头痛、口腔咽峡等 处感染
快速
WBC 中性粒细胞计数
骨髓象
(2.0~4.0)×109/L 正常或稍低
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
精品文档
(0.15~2.0)×109/L
1%~2%
粒系几乎消失(再障型), 原、早幼粒增多,粒细胞
缺乏(成熟障碍型)
五、治疗
治疗原则是针对其病因治疗原发病,防止继发感 染,适当输新鲜血。
幼稚细胞百分比常不高,NAP积分明 显升高
多有明显病因(感染、恶性肿瘤) 原发疾病好转或解除后,可迅速自愈,
预后良好
精品文档
二、分类
按外周血白细胞多少分
白细胞增多型 白细胞不增多型
按病情缓急分
急性型、慢性型
按细胞类型分
精品文档
百度文库
按细胞类型分:
中性粒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 嗜酸性粒细胞型 浆细胞型 红白血病型
精品文档
返回
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
白细胞聚集反应 免疫粒细胞抗体测定法 125I葡萄球菌A蛋白结合法 依赖抗体的淋巴细胞介导粒细胞毒测定
精品文档
6.骨髓CFU-GM培养及粒细胞集落刺激活 性(CSA)测定
鉴别干细胞缺陷或体液因素异常
7.氟磷酸二异丙酯(DF32P)标记中性粒细 胞(或用3H-TdR标记)测定
返回
嗜酸性粒细胞型
WBC >20×109/L
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20%,成熟型为主 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嗜酸性中
幼粒和晚幼粒增多 病因: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精品文档
返回
浆细胞型
较少见 WBC正常或增多 浆细胞>2%
精品文档
返回
红白血病型
WBC及有核红细胞>50×109/L,出现幼稚粒
精品文档
鉴别诊断 1. 主要鉴别要点
- 多数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 有淋巴结肿大、脾大、发热或出血者与白 血病区别较困难
精品文档
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的鉴别
临床特点
类白血病反应
原发病灶 贫血
多有原发病灶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无,或轻度贫血
出血
一般无
肝、脾、淋巴结肿大 一般无
治疗反应
治疗原发病或去除病因后可恢复正常,不存在复 发问题
精品文档
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精品文档
一、概述
1. 定义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 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 染病。
精品文档
2. 发病情况
发病年龄
- 15~30岁多发,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
传播途径
- 病原:EB病毒 - 传染源:病毒携带者、病人 - 主要经口的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也可经性及血
白细胞减少症 和
粒细胞减少症
Leukopenia & Granulocytopenia
精品文档
一、概述
1. 定义
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的 一组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绝对值持续低于2.0×109/L;
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 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 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无菌层流室护理和成份输注粒细胞使一 些严重患者获救,2~3周后可逐渐恢复。
再障型预后差,常因难以控制的感染致 死。
精品文档
类白血病反应
Leukomoid reaction
精品文档
一、概述
1. 定义
升粒细胞药物
-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 -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 或 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 -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 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 疗效。 -目前对于粒系祖细胞增生障碍的,可试用GM-CSF、G-CSF或IL-3。 -GM-CSF和G-CSF已应用于化疗药物所致的粒细胞减少,取得较好的 效果。
细胞 最常见于溶贫
精品文档
返回
指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类白反应中,WBC<10×109/L,外周血中
出现较多的幼稚细胞。
骨髓检查必要,以排除相应细胞类型的急性白 血病
精品文档
返回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 有明显的病因如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等 - 原发病治愈或好转后,类白血病反应可迅 速消失 -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大致正常 - 各型类白血病反应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