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1.1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
(3)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行政、经济
(4)公共管理的职能:计划(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
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
(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
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
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
(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方面。
(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政治经济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依赖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多门学科相融合。
(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
(5)更具现实性。
1.5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①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强调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制定密切相关。
②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践抽象法
2.实体分析法
3.实验法
4.系统分析法
5.比较分析法
6.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研究方式
7.案例分析法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2、公共管理学
二、简述体
1、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是什么?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公共组织
本章教学目的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本章主要是对组织形态的公共管理主体——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及其变革进行阐述。本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各种公共组织类型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公共组织变革等;并培养运用公共组织理论具体分析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1 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3.1.1 公共组织的内涵
1.组织与公共组织
(1)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2)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2.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要素
人员,经费,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
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
3.公共组织的特征
(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建立的目标和动力,因此追求全社会的公平公正,以及行为的公开就必然成为其一切活动和措施的基础。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法制既是公共组织活动的依据,又是公共组织活动的手段之一。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公共管理活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公众的批评与监督。(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重大工程公开招标制度等。)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公共组织本质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体现,这种整
体性、全局性和通过行使公共权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政治性的充分体现。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但由于公共利益大多是抽象的,加之人们存在不同看法,因而这一目标在实际中又是模糊不清的。相应地,公共组织绩效也比较难以通过准确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估。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3.1.2 公共组织的结构
1.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
决策层——协调指挥层——技术操作层
2.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也称为部门化结构)
(1)按业务性质分工(2)按管理程序分工(3)按管理对象分工
3.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
(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
3.1.3 公共组织的类型(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
1. 政府组织
(1)政府组织的含义: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2)政府组织的基本特点:①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③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④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⑤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2.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的性质特点,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3.准政府组织
准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准政府组织包括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工商联、青联、侨联、台联等群众团体,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等。
3.2 非营利组织
1.非营利组织概念
非政府组织,是指不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公共服务活动的公共组织。非营利组织简称NPO,是现代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之一。
2.非营利组织特征
1、非政府性和非政治性。
2、非营利性和公益性。
3、组织性和合法性。
4、自愿性和自治性。
3.3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