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的观察及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式
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观察者 应当对观察的步骤、途径、方式等进行一定的控制, 如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怎样观察、在哪里观 察、在什么时间观察等。
(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一是运用人的感官收集;二是 运用各种仪器或工具。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记录时, 应该把对行为的客观描述和对行为的主观解释与评 价严格区别开来。无论采用的什么记录方法,都要 强调其客观性,保持其原貌,不加任何扭曲,没有 随意的猜想。
(3)确定好观察的工具
• 在观察的过程中,是否会使用某些量表与观察的记录表。 自己设计?还是需要去借鉴?
•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时 间:
性别: 班级: 活动(区):
时间
幼儿行为
解释与评价
(4)准备好辅助观察设备
• 在观察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一些辅助设备,例如 ,是否需要拍照,录像或录音等。如果需要的话 ,这些东西放在哪里?何时去放?以及怎么减少 对被观察者的影响等。
——蒙台梭利
3、通过观察后的反思与调整,教师可以提供符合幼儿年龄 发展特点与学习所需要的材料(环境),生成或设计出 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切 实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
4、可以为学前教育研究尤其是儿童研究积累丰富、翔实、 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后续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 。 教师如果有观察的自觉,其教育人生将会因此而摆
• 有结构观察:对观察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 有比较详细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 设计的步骤进行,结果适于量化统计和处理
• 无结构观察: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 、机动,可以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 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难以进行量化的统计
• 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 进行观察和记录。涉及的范围较广,比较容易把握 现象之间的联系,但由于观察者的视野有限,对观 察者要求较高。
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例如儿童观、材料观、环境观、
区域观、游戏观念等。

可以体验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自己的态度,即自己
对待幼儿、对自己、对同事、对教学内容、对环境等的
情感与态度等。

(二)观察的重要性
1、观察能使教师以儿童的视角来理解儿童,以开放的心态、宽容的情 怀对待儿童,真正做到尊重儿童与信任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促进 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孩子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一个猜不透的谜语,更有可能是 一道让人驻足不前而无限留恋的风景。 看一看孩子发现了什么;听一听孩子表达了什么;猜一猜孩子 在思考什么……如果我们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 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由此我们会加深对这个世界的重 新理解与再认识,也包含对自己的重新理解与再认识。
• 抽样观察:又叫重点观察,是对观察现象的场景、 时间、人、活动等因素进行取样,再对样本进行观 察。涉及的范围小。观察容易细致,操作比较容易 。对观察者的要求体现在取样上。
• 重点跟踪式观察举例
时间
9:30 到 9:40
幼儿行为
解释与评价
小亮和小丽各自在
建构区的桌前玩小熊积 木,小亮始终低头自己 拼,与小朋友没有说任 何话。不一会,小刚走 到桌边边,靠近小亮, 想和小亮一起玩,但小 亮仍低头拼积木,没理 会小刚,小刚露出失望 的表情走开了。
儿童行为的观察及评价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第十条:
•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 与表达。
•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然事件中所 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 中表现。
• 《指南》健康的教育建议中,“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 的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 快适应新环境。”


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点、经验、需要、动机、气
质类型、性格以及幼儿在群体中的不同身份和幼儿在交
往中所处的位置等。

儿童因生理、心理及教养方式的不同,因此有不
同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与了解儿童是如
何学习的,从而可以明确幼儿的学习品质。

2、指向教师层面

可以理解自己投放材料与创设环境的行为,省察
• 2、通过对幼儿、自身以及、材料与环境等的不断观察与思 考,在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增强的同时,能逐渐更新自己的儿 童观、教师观、活动观、课程观等,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 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和 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 幼儿成长的需要!
(1)观察幼儿的角色
具体有哪些幼儿在场?有多少幼儿 在场?是什么样的群体?地位或身份是什 么?不同的幼儿在群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 色?谁是负责人?谁是追随者?
(2)观察幼儿的表现
不同场合或区域的幼儿有什么行为表现?他们 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幼儿说话或做事时使用 了什么样的语调、神态与形体动作?其行为发 生发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参与性观察:教师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在活动中观察。 优点是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较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有助于理 解观察对象背后的活动和动机。
非参与性观察: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只是旁观,观察较冷 静客观。教师可以采用录象的方法观察自己,尽管介入了儿 童的活动,但可以客观地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和儿童。
(5)拟定可行的观察提纲
• 观察提纲可以帮助评价信息的搜集者在现场进行 观察的同时,提醒自己观察的焦点是什么,有哪 些注意事项,提示自己下一步应该观察什么,是 否遗漏或忽视了哪些重要信息等。
•幼儿行为观察的基本提纲
•幼儿行为观察的基本提纲
(1)观察幼儿的角色 (2)观察幼儿的表现 (3)观察是从何时开始的 (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
• 小亮对积木非
常感兴趣,注意 力全部放在了拼 积木上,没有注 意到与小朋友的 交往。
• 定期观察:对儿童的行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做 观察。
• 追踪观察:对某个被观察对象或某种现象进行 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连续性的发展资料 。
例如陈鹤琴对其儿子所进行的观察。
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观察的目的 (2)选择观察的方式 (3)确定好观察的工具 (4)准备好辅助观察设备 (5)拟定可行的观察提纲
(3)行为从何时开始
幼儿的行为或与幼儿相关的事件在什么时 候发生?持续了多久?是否有中断等。
(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
幼儿的行为、与幼儿有关的事件是在哪里发生 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征?行为或事件是怎么 发生的?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区域活动现场观察方式举例
(1)环视扫描观察
是以环顾四周、全局扫描的方式,面向幼儿参与活动所选择的 所有区域和参与区域活动的所有幼儿而进行的整体观察。
(三)儿童行为观察
• 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 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前儿童的行为及现 象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 方法。
• 双双到了幼儿园,进了班级教室,一只手紧紧拉住妈妈的 手,小小的身体扭来扭去,另一只手轻轻地磨蹭着妈妈的 袖子。她用一种低低的、焦虑的声音对妈妈说:“妈妈你 不要走嘛。”她妈妈就势拉着双双的手向前走几步时,双 双把手放进嘴里迅速地吮吸着,眼睛一直看着妈妈……
一般在区域活动的开始或结束时采用,其目的在于了解和 把握班级全体幼儿区域活动的进展和整体状况。
• 思考:两者有何异同?
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活动。观察者 运用感觉器官能动的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和描 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资料。”(陈向明)
“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 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王坚红)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研 究对象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的直接观察,并作出准确、 具体以及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 况,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从而获得对研究 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刘晶波)
主要阐释内容
一、儿童行为观察的相关理论介绍 二、为何要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 三、如何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 四、怎样写儿童行为的观察记录 五、儿童行为观察记录应注意的问题 六、儿童行为观察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分析
一、相关理论介绍

(你一能)不什能么观是察观到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用什
么样( (的二 三理) )论什 什,么 么理是是论行学决为前定儿着童你行到为底观能察观察到什么。
(1)明确观察的目的
• 观察者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弄清楚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究竟要观察什么。没有观察的目的,必然会导致观察的随 意与盲目。 一次区角活动结束后, 教师要求幼儿收拾玩具, 有个小女孩 迟迟没有收拾, 教师便对她说:“老师叫你收拾好玩具, 你听 见了吗? ”小女孩却反问老师到:“我的话你听见了吗? 娃 娃还没睡着呢, 我要再陪她一会儿。”
脱苍白,摆脱虚浮,更重要地是能够超越平凡,使自己逐 渐变得理性、深刻与丰富起来,能使自己体验到人生幸福 的同时,也能使幼儿体验到童年的幸福!
(三)观察的可行性
对于幼儿
幼儿不容易受到观察者的影响,较少刻意掩饰自己 的行为,所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结果比较真实自然。
对于教师
教师整日和幼儿生活与学习在一起,可以随时随地 随机地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随时观察自己。
•幼儿对区域活动规则遵守与否的原因观 察
• 明确观察的目的之 后,应选择观察的方 式。根据前面观察法 的分类,明确运用哪 种方式的观察。例如 是结构化的,还是非 结构化的观察。
•6岁儿童的捣乱行为频数观察记录 表
(2)选择观察的方式
行为类别 次数 持续时间 备注 粗鲁行为 跪 侵犯别人 叫嚷 噪声 转方向

——爱因斯


(一)观察
观即观看;察即察觉、省察、思考。 合在一起,观察就是既看又思考的过程。具体而言,观察 不仅仅是人类(我们)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同 时又是人类(我们)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观察是我们认 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问题1
• 观察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日常观察)和 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法)(专业观察)
二、为何要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
Baidu Nhomakorabea
• (一) 观察的必要性

强调观察到的是什么以及怎么样。
• (二)观察的重要性

强调观察给观察者带来了什么改变。
• (三)观察的可行性

强调观察方便易行的原因或条件。
(一)观察的必要性
• 1、指向幼儿层面

可以了解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认知发展、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各个方面的信息
(二)行为
1、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
2、儿童行为
儿童行为是指儿童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 活动。
•这里的主客观因素,各位老师如何理解,具体又可以指什么 ? •依据直接的观察,可以把儿童的行为简要概括为动作、语言 、表情、神态等,以及由此推倒而出的幼儿心理活动。
• 专业的观察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 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并针对目的来追求 正确的判断
• 专业的方法,以保证事实的接收更具有客 观性
• 针对客观的资料进行缜密地分析、归纳、 推理、假设等思考过程
专业观察能力的构成:
– 辨识观察动机(目的)的能力; – 追求可靠资料的态度; – 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 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 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 分析行为意义的能力; – 用语词下操作性定义的能力; – 提出假设的能力……
(1)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为了了解儿童的行为所表明的真正意义,对学前儿 童行为的观察一定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所谓自然状 态,就是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任何人为的控 制,使它们以本来的面目客观地呈现出来。
例如,观察儿童的进食情况,就应该在儿童日常进 餐、吃点心等过程中进行,应在其熟悉的环境中进行 。
(三)如何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
1、观察方式的介绍 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3、区域活动现场观察方式举例
1、观察方式的介绍
直接观察:不借助仪器,靠教师的自身感官来进行,应用比较 简单,但人的视野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
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如录音和录象,可以客观记录和多角 度精确的观察,可以反复研究观察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