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与日本影视字幕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日本影视字幕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日本影视字幕翻译对中日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做好日本影视字幕翻译既要遵循翻译的要求,也应注意到影视剧的特点。
根据影视剧字幕翻译的特殊性,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清楚、有效地表达原作品的风格、意境,使字幕翻译真正起到文化桥梁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 日本影视 字幕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用学视角下影视作品翻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基金项目批准号:HB14YY00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随着视频、DVD等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可以随时看到世界各国的影视作品。
这其中,日本影视作品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动漫、日剧以及有影响力的大片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年轻一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而作为调整日本影视作品和观众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手段,影视字幕翻译工作不可或缺。
字幕在观众欣赏日本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正像钱绍昌教授(2000)所呼吁的那样,影视翻译正在逐渐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但是,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日本影视剧,相应的中文翻译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翻译水平的良莠不齐以及翻译理论的不足使得观众对字幕翻译的质量存在不少争论。
相对于国内的英语影视翻译研究,日本的影视剧翻译研究还寥寥无几。
因此,对日本影视翻译的相关研究显得刻不容缓。
一、翻译的要求
要给翻译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古今中外的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这个词进行了定义。
“到目前为止,比较多的人同意翻译主要是指人类的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具体讲就是人类的口译、笔译和人操作的机器翻译”(杨自俭,2000年)。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从功能对等角度解释翻译的含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的过程,它要求译者不但要精通原语和译语,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两种文化,并且还需要具备一个或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同的译文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对等。
信息流失是任何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在翻译的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对等。
翻译只能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词语的对等。
二、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
影视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简单的语言或文本翻译,影视字幕翻译有其特殊的要求,要研究影视字幕翻译首先要了解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翻译的策略。
(一)定义
什么是影视字幕?顾名思义,影视字幕就是屏幕上的文字显示,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故事情节。
更为具体的定义为:影视字幕是一种为无声电影提供的、在屏幕上以印刷体出现的说明或者对白片段,或者为外语电影或电视节目的画面所提供的出现在屏幕下方的台词的翻译。
说白了,影视字幕就是为影视对白提供同步说明,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影视字幕的特点
影视字幕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字性。
影视字幕以文字形式表现,这种文字既可以与对白同源,也可以与对白异源。
(2)关联性。
字幕与影视作品对白具有高度关联性,是一种附加的不能独立存在的辅助工具。
(3)同步性。
影视字幕必须与相应的语言声音同步出现,否则就会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
例如:在《入殓师》中有一个镜头,社长对大悟一边说一边伸出一个手掌说:“ああ、そうか。
最初は片手でどう?”这时声音和影像是同时出现的,翻译时就要根据画面的情况译成:“哦,对了,开始5万行吗?”
(4)制约性。
影视字幕翻译主要是由对白向文字的转换,除了在以书面这种方式表现口头言语交际上本身存在的限制外,还存在着传播载体的技术限制,主要为时间、空间以及语言形式等因素的制约。
比如说空间制约,由于对白必须对应到相应的影视作品画面,因此字幕的字数就受屏幕空间的限制。
如果字数太多,就会影响影视作品画面的整体性,降低观众的可阅读性。
因此,在翻译影视字幕时必须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内传递出当时最主要的信息。
(5)有效性。
影视字幕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影视作品人物的对白,而这些对白随着画面的变化转瞬即逝、一闪而过。
观众不可能停下来仔细看字幕,或者倒回去重新将某个片段再看一遍,这就对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翻译人员必须用最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最容易为观众理解和接受的内容。
同时要使字幕的内容和画面的内容同步和匹配,掌握好字幕出现的节奏变化。
(6)针对性。
不同的影视作品受众是不同的。
而不同的受众语言层次、文化水平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翻译人员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对字幕翻译的词汇、语气、文化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大量的日本动画片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儿童,这些字幕的翻译就需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健康、活泼的风格来进行翻译。
如在《千与千寻》中,千寻和她母亲有两句对话:
千寻:お母さん、お花しおれてっちゃった。
千寻:妈妈,花快枯了。
母亲:あなた、ずっと握り?めてるんだもの。
御家についたら水切りすれば大丈夫よ。
母亲:都怪你握得太紧了,到家以后浇点水就好了。
句子中的“水切り”指的是日本花道,意思为“在水里剪枝”,大多数日本人都知道,但是中国的小朋友一般对此比较陌生。
如果按原台词翻译,不仅句子冗长,小朋友也不容易理解,因此,还不如译为“浇点水”更易于明白,尽管这样有点误译的嫌疑。
这样的例子在《名侦探柯南》和《龙猫》中也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7)通俗性。
影视作品一般都希望能够被最广大的观众所认可,所以在影视作品的翻译中,一定要做到语言的通俗易懂,明白通顺。
与一般文学作品翻译的不同之处是影视字幕翻译的内容基本上是人物的对白,因此,应尽量以口语化的语气通俗地表达,而不能翻译成书面语。
而且也只有口语化的翻译才能让观众真正体会到对话的语境和场景。
总之,由于影视作品的这几个特点,影视字幕翻译需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传递出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并与原作品最贴近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词语罗列或是大段的文本,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译者就需要考虑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目的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对影视作品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正是指导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工作最适合的工具。
三、日本影视字幕翻译策略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A?奈达是功能对等理论的首创者。
为了确定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标准,减少差异,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郭建中,2000:65)翻译应该以意义翻译为主,在翻译时不能仅考虑字面上的对应,而应当尽量使两种语言的受众能够对文章有相同的理解,产生相同的心理感受。
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应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不仅仅是表层词汇信息,还有更深层的文化信息。
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郭建中,2000: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方面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作为翻译的原则在目的语中准确地再现源语的风格和精神。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日本影视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为了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准确地再现日本文化和消除中日文化差异,在日本影视字幕翻译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时最好能够同时兼顾四个对等,但是有些对白无法完全兼顾,这时就需要舍弃形式对等,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例如:在《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句话:“くそ、どうする、このままじゃ袋の鼠だ。
”日文直译应该是“该死,怎么办,这样不就成了袋子里的老鼠了吗?”这里的“袋の鼠”是日本一个谚语,相当于中文的“瓮中鳖,网中鱼”的意思,但是如果按源语译为“袋子里的老鼠”,就会令观众费解、摸不着头脑,因此在翻译时就需要舍弃这种形式上的对等,转译为:“可恶,怎么办,这样下去不就成瓮中鳖了。
”这样更让人容易理解,也能比较准确地传递原文的语义。
第二,有时虽然舍弃了形式对等仍然不能忠实于原文原意,就需要译者以文化内涵对等为原则,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用替代的方法进行翻译。
如《千与千寻》中千寻和锅炉爷爷的对白:
釜じい:えんがちょ。
锅炉爷爷:破除厄运。
千:えんがちょ。
小千:破除厄运。
釜じい:きった。
锅炉爷爷:我切。
这是剧中主人公小千在踩死附着在汤婆婆印章上的虫子时,锅炉爷爷对小千念的咒语。
这是日本独特的驱除厄运的咒语。
锅炉爷爷喊出“えんがちょ”后,小千将拇指和食指合到一起,随后,锅炉爷爷用手“切”开小千的拇指和食指,并说“きった”。
通过「えんがちょ」和「切った」两个词将踩到污秽东西的小千从“厄运”中解脱出来。
这样的对白即使舍弃了形式对等也无法完全翻译为中文,只能用替代的方法进行翻译。
第三,在一些场合,字幕翻译时需要既符合日文语义又能体现日本的文化特色。
中日两种语言虽然同根同源,但是经过上千年的变迁,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
因此,要用中文完全展现日本文化是基本上不可能做到的,在翻译时只能是最大限度地再现日本文化。
例如:在《入殓师》中,主人公大悟和妻子美香在洗浴完毕后畅快淋漓地喝酒时美香说的一句话:“なんか演歌つぽい。
”日文直译应该是“好像演歌啊”,此处所说的“演歌”是日本现代歌谣的一种,是明治、大正时期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是演歌师用独特的发声技巧演唱的歌曲。
在翻译成中文字幕时显然不能直接反映如此多的内容,所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英文版的《入殓师》中的翻译为“好像一首老歌啊”,比网络版的中文翻译“像是哪首歌的歌词”,更加贴近原文的原意。
总之,在日剧进入国内急剧增加的今天,字幕翻译力量不断壮大,翻译速度越来越快,如何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让更多更好的日文影视作品走入寻常百姓生活,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在进行日本影视字幕翻译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国内观众的感受和反应,更多地从文化对等的角度来考虑,准确地表达其中的含义并挖掘出其中的美学价值,从而搭起一座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Charles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J.Brill,1969.
[2] Nida 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3.
[3] 邵巍.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6):89-91.
[4] 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5]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7]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