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要在哪些方面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要在哪些方面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实验,必须从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办学体制、课程结构、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主要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

一、教育观念创新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不少,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材、教法以及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教育观念创新应突出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1.树立人本教育观念;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3.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

4.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

二、教育目标创新

课程改革应围绕对学生"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这12个字展开。在教育上要突出三个层面:•一是思想层面。即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自强精神,•可概括为十六个字:励精图治,革除弊端,无私奉献,建设祖国。并以此激发学生发愤图强、•建功立业,强我国力,壮我国威。二是道德层面。即是重德、务实、宽容。重德,即注重对学生社会公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务实,•即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宽容,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襟开阔,•有容乃大。三是知识技能层面。即要突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创新

施教活动,•课程是基本框架,教材是基本依托,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改革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应是"激趣、求异、探究、迁移"八个字。激趣,•就是激发兴趣,使学生进入状态,思维活跃。求异,就是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观察认识、思考问题。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迁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

四、考试制度创新

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高考、中考、日常考试等。要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使考试成为引导、开展课程改革的杠杆。其中,日常考试是经常的,又比较容易突破,要抓好这个环节的改革。

五、教师的改革创新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军。•但是,纵观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同开展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如何使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应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增强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和紧迫感。•"科教兴国"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只有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在世界各个领域拿金牌的人才,•才算是真正担负起了兴国的任务。二是培养教师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开展课程改革,要求高,难度大,要求教师观念新颖、思维活跃、才艺多样、•随机应变。三是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为课程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革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若对此认真分析和解读,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新课程提出了对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方式的批评

这种批评不是恶意的苛责和全面否定。•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诸如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各有自身的优缺点。然而,在传统课程实施中,接受学习实在是"过于"多了,•一个在学校度过9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无异于对鲜活生命的摧残。正如一位学生所描述的:"新学期的语文书发下来时,心里总是很开心的,因为翻开课本能感受到蓝天、•草原,能读到有趣的故事。但真正学起来,就索然无味了,美好的事物渐渐远去,•只剩下生字、词语、段落、语法,一遍遍地背诵、抄写,为了应付考试,后来就越来越不愿上课了。"曾有些多年在初、高中毕业班任教的教师坦言:•因为总领着学生练习、复习,几乎快不会讲课了。当课堂生活充斥的尽是这种单调、•枯燥的行为时,我们很难想象,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课堂还能否激起他们的情感和创造力。学生中间弥漫着的厌学情绪和这种学习方式有着很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方式的革命势在必行。

二、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在批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的基础上,•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主动、探究、合作",为学习方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主动"指学习品质,•"探究"指学习途径,"合作"指学习的组织形式。这是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比较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趋势。•同西方相比,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勤奋与刻苦等方面,而我们的问题是:•在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严重滞后。•"主动、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特征,不能将其简单地对应成三种学习方式,•更不能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机械地理解为对应的线性关系。在学生某个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其学习方式既可能是这三个特征的综合,也可能只具备其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纲要》•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社会的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这项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二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以及获得会学的能力。三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将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的问题,•而是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的综合化问题,•因而密切知识同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势在必行。四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学习方式的变革意味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变革,•它必然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改革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来促进这种变革,这意味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