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的改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一般是先用非碳元素化合物浸渍或混入 前体中,然后再热处理制备掺杂碳; b.在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的过程中,同时 使用非碳元素的化合物与苯等有机物一起 进行气相热解沉积。
总体上来说掺杂改性是一种比较优良的方法。
wk.baidu.com
其它改性方法:
a.在石墨电极上人工施加一层固体电解质膜, 当所施加的膜足够致密时,完全可以达到对 电子、溶剂化的锂离子绝缘而只对去溶剂化 锂离子导通的状态,起到与电池本身形成的 SEI一样的作用。
3.实验方法: 化学氧化处理
a.气相氧化:利用空气、氧气、臭氧、乙炔等为 氧化剂,通过气相—液相反应来实现。但是气 相氧化只能发生在气固界面,如果气相、固相 接触不充分就不能保证产品的均匀性,不利于 工业化生产。
b.液相氧化法:利用硫酸铈、硝酸、过氧化氢 等强氧化剂溶液,通过液相—固相反应来实 现。由于液相氧化中的强化学氧化剂能够与 石墨颗粒完全接触,所以制备的产品的均匀 性和稳定性都很好,是制备负极材料的理想 方法,此方法可以通过控制氧化剂的浓度来 调整氧化的程度。
五.掺杂
1.材料选取:
掺入的金属元素主要是钾、镁、铝、铜、镍、 银、钴等。
2.理论依据: 在石墨负极材料中有选择地掺入其它非碳元 素,可以有效地改变石墨电极的嵌锂行为。 a.向石墨中掺入钾元素,合成化合物KC8,由 于KC8的层间距比石墨大,所以在脱出钾离子 之后其层间距基本保持不变,有利于锂的脱 嵌循环。
石墨的改性分析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在性 能上的提高仍有很大的空间, 而负极材料 性能的提高是其中的关键。
石墨是最早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负极材料。
优点:
1.插锂电位低且平坦,可为锂离子电池提供高而 平稳的工作电压,大部分的插锂容量发生在 0.005至0.25V范围内,接近金属锂的电极电位, 低于绝大多数电解质的腐蚀极限; 2.插锂容量高,石墨插入到石墨层间形成LiC6嵌 入化合物,放电时得到372mAh/g的理论容量; 3.循环稳定性好,不可逆容量较小; 4.原材料丰富,成本价格低。
b.金属及其氧化物: 银包覆石墨,由于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所以石墨在镀银之后内阻减小,电容量增加, 生成的SEI膜更加稳定,循环性能得到改善。 在石墨表面包覆金属镍,使得电极间颗粒改 为石墨-镍、镍-镍接触而适合用于大电流放 电,容量也得到了提高,但循环性能没有太 大的改善。
三.氧化
1.材料选取: 空气、氧气、臭氧、乙炔等氧化剂或硫酸铈、 硝酸、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溶液。
3.实验方法: 表面经还原处理后,碳材料表面的反应不均 匀性得到了改善,即电极表面的溶剂分解反 应的不均匀性被减缓,因而当形成钝化膜时, 达到电子绝缘状态所需的溶剂分解量减少, 首次循环效率提高,相应的钝化膜的致密性 也得到了改善,电极的容量也得到一定程度 的提高。
石墨表面含氧官能团的量相对来说还是很少 的,因此还原处理对石墨电极电池性能的影 响也是很小的。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如果 采用此种方法,处理后的电池容量也不会有 太多的提高。
四.还原
1.材料选取:
采用异丙醇铝/异丙醇/苯或氢化铝锂/乙醚 及SnCl2/HCl等三种还原体系进行还原处理
2.理论依据: 石墨由于其来源、制备过程、储运气氛条 件等的不同,其内部或多或少地都含有一 定的杂质,如O、N、S等,而表面则存在 一定的含氧有机基团(—OH,—COOH)和吸 附杂质。这些都会对首次充电过程中溶剂 的分解反应及钝化膜的形成造成一定的负 面影响,导致充放电不可逆容量损失增大。
表面沉积惰性金属、溶胶凝胶法、机械球磨 法、包覆热解碳或导电高分子材料以及各种 气相、液相表面氧化的方法。
3.实验方法: a.酚醛树脂: 充放电性能提高。但是此种由热解树脂炭包 覆的复合材料在电极的制备过程中,必须要 粉碎,因此又会使石墨的活性面重新暴露, 使得包覆效果减弱,这些会对电极的制备和 工业化带来不便。
b.非金属元素在掺入到石墨材料中时,有的 元素虽然对锂没有活性,但却可以促进石墨 材料的结晶性能,有利于可逆容量的提高。 如磷、硼、氮等。 c.有的元素可以带来储锂位置,与石墨形成 复合性物质,从而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提 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如硅元素。
3.实验方法: 掺杂改性的关键是如何使掺杂元素均匀地 分布在石墨的表面,而石墨表面又是惰性 的,掺杂元素不容易沉积在石墨的表面, 要想很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应进一 步改进掺杂方法。
两个重要概念:
a.SEI膜的组成是碳负电极/电解液界面多种平 行的界面还原反应竞争的结果,由于电极/电解 液界面反应十分复杂,SEI膜的具体组成现在 尚未确定。目前普遍认为电极界面SEI膜的组 成中有Li2CO3、ROCO2Li、CH3OLi、LiCI、 LiF等多种锂盐以及Li2O和不导电聚合物。SEI 膜的组成非常复杂,SEI膜的特性直接影响电 池的稳定性。
缺点:
1. SEI膜的形成降低了首次循环效率,与有机 溶剂相容性差,容易发生溶剂化锂的共嵌,引 起石墨层的剥离,最终导致产生大的不可逆容 量,循环寿命变差以及安全问题。 2.石墨电极的电位达0V或更低时石墨电极上会 有锂沉积出来的缺陷。
b.石墨发生剥离是共插入的溶剂分子或它 的分解产物所产生的应力超过石墨墨片分 子间的吸引力(即范德华力)产生的,可显 著增大石墨层间距。如果石墨表面没有稳 定的SEI膜保护,就会引发石墨的剥落现 象。严格来说,石墨层间吸引力一定,石 墨剥落现象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溶剂分子插 入石墨墨片分子间的容易程度以及是否存 在稳定的SEI膜。
2.理论依据:
a.能生成一些纳米级微孔或通道,这样增加锂 插入和脱出的通道,同时也增加锂的储存位置, 有利于可逆容量的提高。 b.表面形成—C—O—等与石墨晶体表面发生紧 密结合的结构,在锂的插入过程中形成致密钝 化膜,减少溶剂分子的共嵌入,从而抑制电解 液的分解,这样导致循环性能有明显改善。
c.对于普通的天然石墨,还可以将一些不稳 定、反应活性高的结构如sp3杂化碳原子、 碳链等除去,有利于降低不可逆容量。但是 过度氧化处理可能会导致不可逆容量的增加, 这与原材料、处理时间处理方法等有关。
二.包覆
1.材料选取:
热解炭、金属及其氧化物、离子聚合物
2.理论依据:
由于石墨外表面积较大,导致生成过多的SEI 膜而额外消耗锂离子,所以可通过减小石墨 的外表面积来减小由于形成过多SEI膜而引起 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包覆是以石墨为基质在其表面包覆一种具有不 同结构特点的材料,经过适当处理制成复合材 料,它克服了单一采用某种材料的不足,综合 了多种材料的优点。
主要改性方法:
1 2 3 复合 包覆 氧化
4
5
还原
掺杂
一.复合
1.材料选取:
a.可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元素(硼、硅、铝、 锡和锑等); b.过渡金属氧化物CoO、NiO、Fe2O3、CuO、ZnO 等; c.碳纳米管; d.石墨烯。
2.理论依据: 性能互补
具有低插锂电势和高比容量的优点,但在锂 嵌入/脱出过程中由于材料本身体积的变化引 起电极的“粉化”和“团聚”,从而造成比 容量和循环性等电化学性能变差,而石墨又 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防止金属颗粒的粉化。
改性的目的:
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价格适中。
改性的角度:
1.适当减小石墨的比表面积来减小因形成过 多的SEI膜(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在碳负极 与电解液的界面上反应形成覆盖在碳电极上 的钝化薄层)所造成的不可逆损失以及溶剂分 子的共嵌入而导致石墨的层状剥离; 2.在石墨中引入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以 提高石墨的充放电容量。
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无定形碳。 由于石墨外层无定形碳的存在避免了溶剂与 石墨的直接接触,从而抑制了由于溶剂分子 的插入而造成的石墨片层的脱落现象,扩大 了电解液的选择范围,同时无定形碳层大量 的无序结构的存在,减少了扩散的方向性及 颗粒之间的阻挡作用,因而大大改善了石墨 电极的动力学性能。
3.实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