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3期

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对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以揭示技术创新动力研究的演进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理清思路。

一、技术创新动力理论的初步研究

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的创立者。他首先提出了经济学中的创新概念,并对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熊彼特在其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与1942年发表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两书中均对技术创新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但他自己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新模型。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的沃尔什等人在进行SAPPHO项目时,根据熊彼特有关于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理论提炼出来了一个技术创新模型即企业家创新模型,又被称之为熊彼特创新模型I。但是,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型把技术看作是一个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企业家的活动主要是对新技术进行创新投资。因此,将技术和发明置于经济系统之外,是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型的一个主要缺陷。

1942年,熊彼特又进一步发展了技术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的观点,认为大企业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熊彼特的上述见解,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其1971年所著的《技术与市场结构》一书中将其概括为熊彼特的大企业创新模型即熊彼特创新模型Ⅱ。在这个模式中,大企业取代了企业家的位置,研究开发活动主要由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承担。这种模型反映了大企业在20世纪越来越多的利用内部研究开发的力量这一重要趋势。弗里曼(1982)和莫厄里对于这种趋势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弗里曼将技术研究的作用不断增加描述为“与科学相联系的技术的兴起”。

尽管如此,熊彼特创新的两个模型都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内生的,受企业内生的或外生技术因素的推动,是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正是因为二者都特别强调技术因素的推动作用,后来的学者将这两个模型合称为“技术推动模型”。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居于支配地位的技术创新模型一直就是这种简单的线性技术推动模型。

二、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综述

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技术推动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强调科学技术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该理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明创造的出现,使得企业家能够利用技术发明而创造商业利润,从而也推动了技术创新。技术推动模式的主要提出者为熊彼特,即为前文所述的两个“技术推动模型”。技术推动模式主要强调科学技术自身发展是技术创新的首要推动力,而否认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2)需求拉动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大都认为技术创新过程遵从熊彼特式的技术推动线性模型。然而美国经济学家J·施穆克勒在1966年发表的《发明与经济增长》一书打破了技术推动说的核心地位。他得出了市场成长和市场潜力是发明活动速度和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结论。施穆克勒更强调经济因素对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市场需求推动对技术创新,而不是相反。美国学者厄特巴克对1974年的一项工作结论也认为60%~80%的重要创新是由于需求拉动的。

(3)综合作用模式。综合作用模式包括双重动力模式和多原动力模式。

双重动力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该夸大任何一方的作用,技术创新应该是二者互相作用推动下的结果。弗里曼、莫厄里和罗森堡等人都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模式”。加拿大学者摩罗和诺雷对加拿大的900多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占18%,需求推动的技术创新占26%,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综合作用的技术创新占56%。综合作用模式往往是在市场潜在需求的指导下,寻求现有技术的新应用和多种技术的综合作用,这种模式的技术创新往往开发出全新的产品,从而激活了市场的潜在需求,市场和技术共同推动所形成的产品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成为企业追求的竞争优势,使得综合作用模式当代技术创新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多原动力模式认为除了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是主要的推动要素以外,还包括其他因素,比如政府行为、企业家精神和社会、技术、经济的自组织作用。

(4)技术规范——

—技术轨道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纳尔逊和温特首先提了“自然轨道”和“选择环境”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多西发展了自然轨道的思想,提出了技术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综述

●陈晶莹

摘要:文章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动力理论、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分析了理论研究中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动力;综述

■发展战略

85

--

■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3期

范式的概念。多西认为技术范式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式或模型”,它决定研究的领域、问题、程序和任务,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5)社会需要——

—资源模式。“社会需要—资源”(N-R)关系作用模式是日本学者斋藤优提出的。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因在与社会需求(Need)和社会资源(Resource)间的矛盾或瓶颈即当社会提出某种技术要求或某种产品需求,而现有的社会资源又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时就产生了需求与资源之间不适应的所谓“瓶颈”现象。这种模式一方面重视了资源对创新的推动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却忽视了资源制约的作用。即资源对创新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资源可以促进创新;另一方面却制约了创新的开展。

2.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对企业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的分析。国内有些学者注重对企业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的分析,注重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内在推动力进行研究。浙江大学项保华(1994)提出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分析模式,从及时性、合意性、内在需要、外在刺激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情况。万君康、王开明(1997)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期望理论,从创新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益和影响技术创新成功概率的各种因素。许小东(2002)在对技术创新内驱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中,引入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提出技术创新动力创新收入、创新投入、创新成功预期与创新失败可能性四个影响因素,由此构造了技术创新的“期望——

—风险内驱动力机制”理论模式。

(2)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综合研究。这类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不局限于内驱力的研究,还包括外因或者其他因素。主要代表学者有厉怒江(1993)、谢薇(1997)、安立仁和张建申(1995)、杜伟(2005)等。

(3)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还有些学者比较注重激励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清华大学教授傅家骥在《技术创新学》一书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技术创新的激励,他建立了创新激励的基本框架,其中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激励;二是企业内部对创新活动的激励。激励的方式又可分为四种:产权激励、市场激励、企业激励和政府激励,这四种激励机制互相作用,构成一个创新的激励系统。

三、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综述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要对技术创新系统内构成要素的研究。比如徐维祥(2002)分析了技术创新系统的要素,提出市场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拉力,市场竞争是外在压力,主体性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前提条件,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保障力,创新持续性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持久力,政府政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诱导力。王彬彬(2006)分析了自主创新中政府、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协同动力模型。

第二类是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综合研究,包括要素构成,动力机制、创新动力的评价等方面。如孙冰(2003)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由企业外部创新子系统和企业内部创新子系统构成,同时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使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实现进化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高道才(2007)对自主创新的主体动力系统进行研究,提出该系统是由外围动力、周围动力和内驱动力三个子系统构成,在运作过程中,外围动力影响周围动力,周围动力直接作用于内驱动力,从而推动主体创新活动的展开。

四、简单述评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学者比较偏重从创新的外部环境角度出发,研究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问题,而对这些外部因素如何与内部创新需求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创新主体并产生现实的力量未作深入研究。国内学者比较偏重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内在动力的研究,并着重于各个要素的具体研究,而较少从系统论出发从整体上对技术创新动力系统进行研究,特别是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传导机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万君康,王开明.论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期望理论.科研管理,1997,(2).

3.许小东.技术创新内驱动力机制模式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3).

4.谢薇.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E-E模式.软科学,1997,(1).

5.项保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科研管理1994,(1).

6.徐维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l).

7.孙冰.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8.王彬彬.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研究.当代经济,2006,(10).

9.刘明霞,袁靖波.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探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

10.杜伟.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基本构成分析及现实启示.软科学,2005,(19-4).

11.甘雪波.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系统框架分析.商业研究,20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026);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20080217 0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8JC6300 20)。

作者简介:陈晶莹,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讲师。

收稿日期:2009-12-20。

■发展战略8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