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宏村的空间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宏村的空间解析【摘要】宏村位于皖南,为中国古村落的代表之一。宏村聚落形态独特,居民建筑精妙,空间意境悠远,勾画出一幅迷人的宏村画卷。本文从宏村的历史文化出发,通过对宏村建筑形态构成、街巷空间模式及独特的水系构成模式的研究,给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宏村;村落;建筑;街巷;水系;新农村建设

一、前言

作为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中国古村落由于受到东方哲学关于“物我为一”(道家)、“天人合一”(儒家)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表现出独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聚居空间特点。村落的形象就是它的街道(或街道拓展)形象,从外部很难看到其结构特征。这一描述同样适合宏村,宏村的空间形象具有一种让人激动不已的整体感:那古树、街巷、水系、院宅都产生较强的透视体面,多向的,层层叠叠,有机和随机并置,每一部分都缺一不可。当人置身其中,通过自身体验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它的空间构成和震颤力量,

二、宏村建筑的形态构成

(一)建筑单元构成

宏村民居属于合院式民居,这里多山地,布局紧凑的天井式合院有利于节约耕地,适宜于在山地建造。建筑的特点是“四水归堂”,占地小、结合山地、布局灵活。南方气候炎热,雨季长,建筑要解

决的主要问题是遮阳、隔热和通风;又因气候炎热,在夏季小天井有利于遮阳,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平面布局典型模式是:以天井为核心,外围封闭,内部开敞,正房多敞向天井的三合院模式。与四合院相比,原四合院左右两侧的厢房在这里变成了厢廊,原四合院中的正房则变成了厅堂。南向的是主要房间,东西向只是很次要的、开间较小的辅助房间,一般为楼梯间、储藏等性质。

(二)建筑的单元组合

宏村的居民住宅内部合院单元的组合主要可归纳为三种方式:1.单个合院单元,一般出现在面积较小的宅基地;2.有两个以上基本合院单元串连成纵列;3.有两个基本合院单元并联成横列。这些组合后的规整合院单元成为住宅中的主体部分,前院、厨房、杂物房等附属用房则因地制宜于宅基地的“边角地”,然后以围墙与外部街巷分隔。

三、街巷空间模式

(一)街巷的基本组成

宏村街巷道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道路是以大体呈东西向的后街、宏村街、湖滨北路及外围的西溪路、湖滨南路、际泗公路;第二级道路大体呈南北走向,主要是联系大面积的住宅组团,是村落内空间最丰富、最有特色的街巷空间,如上水圳、茶行弄、中山路等、这些街巷常在交叉口、拱门等地方形成一些放大空间,为村民的日常交往提供了聚集处;第三级道路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巷

弄,十分狭窄,只满足“通过”的功能,基本没有容纳人停留的空间。

(二)街巷界面组成

街巷空间的实体满足了居民对村落空间的最基本需要,使人与村落建立特殊空间关系。并对空间产生心里归属与认同感,是居民精神空间不可缺失的精神层面,这也使这个宏村有了整体和复杂多义的特殊意义。街巷的宽度一般仅达建筑物高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多数还不到。因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深街幽巷,显得宁静,安详,生活气息浓厚。就物质构成而言,空间是由界面围合构成的,其界面的属性是这一空间形态的重要内容;街巷空间构成界面包括底界面(地形特征、地面铺装、公共设施)与侧界面(外部空间的围合界面,由众多建筑的外界拼合而成)。

(三)重要节点空间

1、交叉口空间

宏村所有明显的道路交叉口,由统计可知:这些交叉口大部分均以“丁”字形为模式(占71.1%),而几乎所有“十”字交叉的地方有不同程度的错位,有些则扩大风车状的小广场(占14.0%)。

2、街巷拱门空间

宏村街巷内现存拱门21座,成为街巷独特的空间元素。从与当地老者的访谈中了解到,拱门的形成与宏村人的风水理念(聚”气”)和宗族意识(”血脉相连”)是分不开的。而从实际的空间

体验中,街巷内的拱门主要有三种作用:1.不同等级、不同归属的。相邻空间的过度;2.保持空间界面的连续3.上述两者作用皆有

四、独特的水系构成模式

(一)水系形态布局

宏村古人工水系形态布局由水口、水圳、月沼、南湖及每家水院构成。水口位于村落入口处,是众水汇集之地,“夫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水口的作用,一方面界定村落的区域和标识村落出入口的位置,另一方面满足村民“保瑞避邪”的心理需要。对水口布局,讲“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处”。村落水口一般多植树,建桥或构筑标志性建筑。宏村水口之水由西溪水道和小溪之水汇集而成,到礁石群处转弯向南,水圳进水口就设在离弯折处30米的地方。进水口水面高于南湖水面3.96米,圳水流速21.6米/分。六百年的历史证明,宏村水口工程的设计是科学的。

(二)古水系的审美特色

宏村古人工水系遍布全村,潺潺水圳,九曲十弯,绕家穿户,贯通月沼和南湖,长年流水不腐。流动之水成为宏村古水系典型的特色之一。一曲清水在村中朝着一个方向流淌了六百年,逝者如斯,或曲折而缓淌,或波摇而闪光,这种流动之美蕴含着的是生命精神的存在,是一种实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是一种自由理想的寄托。宏村古水系水的流动所展现的生命旋律,充分体现了宏村人汪氏祖先

的智慧和力量,呈现出无限的生命力,表现了古村落聚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的高度结合,符合现代人类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宏村水环境另一显著特色是静态之美。所谓“静”只是相对而言。月沼和南湖一个平和如镜,一个深邃空阔,都有虚旷致静之美。月沼呈半月形,水面如镜,四周民居环绕,天光云影,人语回音清晰,成为古村落水街景观的核心,也是村民洗漱用水的共享空间。宋儒朱熹曾吟唱诗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描述的是传统理水方式和对水的本质的真实写照。南湖似弓形,漫步在池岸小径,步移景异,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映入眼帘,水面在建筑的映衬之下形成虚实相间之空间,显得晶莹、宁静、恬美。

五、结语

宏村这座传统古村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仍保持了其最初建成时的特征,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的“牛”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讲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

【参考文献】

[1]汪森强.《水脉宏村》,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4.

[2]陈六江.《艺术之水——水环境艺术文化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振复.《中国建筑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太原,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