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时间虽短,余韵未了

——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教学实践周”感悟

为了切实了解基层学校教学现状,引导学校教研组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着力提高学科教研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学期进修学校要求全体教研员及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到本区基层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9月22日至26日,根据学校“教学实践周”要求,我到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进行教学实践。选择第三初级中学作为实践学校,其原因是南京市“农培班”安排在第三初级中学,自己去可以做一些协助工作,同时,上学期曾到学校代了一周课,情况相对比较熟悉,对任课教师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回顾一周的实践情况,很多事情历历在目,一时难忘:

一、精心准备,主动实践

根据“教学实践周”的要求,要求认真备课,上好三节课。9月19日,我提前到学校的教务处联系“实践周”的课务,教务处徐英海主任和教务员李梅老师热情接待了我,并仔细安排好我的两次开放课的时间和地点。一次是周三下午第一节为全体理科教研员开放课,另一次是9月26日上午(周五)对全区物理教师的开放研究课。我顺便为市“农培班”的第二阶段实践课做了一些协调。随后我到物理教研组,与要上课班级的段家伟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了班级的教学进度,与段老师协商好了一周的教学安排。随后自己将教学实践周的两节开放课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校内办公平台”以及“区第四周学科教研活动通知”中做了公告。这次教学实践周,我执教的内容是电学部分,九年级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的第一节、第二节,因为要上一周四课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将电阻和变阻器两节内容分解为四课时。第一课时是“电阻”,第二课时是“半导体和超导体”,第三课时是“变阻器”,第四课时是“电阻和变阻器”的习题课,也是区级开放的研究课。

为了上好课,我认真的研读了教材和教材,又收集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进行了整合。尽管自己刚离开讲台不久,但从上第一节课后,就有一种“每节课常备常新”的感觉。可以说,每节课自己都花费了两到三个小时来准备,课件也是精心制作,尽可能的贴近教材。比如为了收集“超导体”的视频,自己备课一直到深夜两点多。我通过网络视频网站和自己的课件库,反复比较,查找合适的超导体资源,尽管最后找到了,但是最合适“超导体:视频在“土豆网”视频库汇总,可是因为自己的技术还不过硬,没能找到合适的下载方法,最后,只好放弃,但是在上完“半导体和超导体”这节课后,我及时告诉了学生如何到“土豆网”查看这个声像并茂的视频,以便加深学生对“超导体”这个最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物理是有用有趣的。

这次“教学实践周”要上四节课,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概念课(第一节电阻),二是物理常识课(半导体和超导体),三是实验课(变阻器),四是习题课(第四节电阻和变阻器习题课)。这四个课时的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也要求不同。其中,第四节课“电阻和变阻器”,是一节习题课。我为

了上好这节课。首先就思考如何进行习题课教学。习题课的教学能否突破常规的教法,就题讲题。于是,我进行了一些思考,首先将习题目标化,加强了习题与学习目标的针对性。每道试题的题号旁我都标注了“学习目标”,借以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同时,通过问题线索和形式,进行概念辨析和复习。因为习题课前,我希望先诊断一下学生的电阻和变阻器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才能确定后续典型试题的选择。通过每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诊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并就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辨析。另外,典型试题的选择,我从题型分类的角度进行了归类,将两节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我把电阻和变阻器相关的试题归纳为四类,一是电表电路,二是图表图像,三是实验探究,四是知识应用。这节课上每类试题的选择,自己都做了精心准备,一方面从08年中考试题中进行了挑选,另一方面,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编。这节习题课的教案上80%的试题都经过了自己改编和处理,题目的呈现形式还是比较新颖的,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同时,我还及时向同行提供了本节课的讲义和课件,为他们听课提供了便利。

9月24日,为理科教研员开设了一节研究课,课题是“变阻器”。化学教研员叶老师来听了课,其他教研员因为自己实践周和外出活动没有能来,很遗憾。

9月26日,为全区六十多位初二、初三教师开设了一节研究课,内容是“电阻和变阻器习题课”。当天区教育局的陈亚林副局长也专程来听了课。由于还要进行初三的学科讲座,所以这节课的评课时间安排就非常的简短。南京一中的孔老师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习题课采取目标与习题对应的方式比较好,试题的题型比较全,同时也就其中一道图表图像题的编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本来评课是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个核心环节,自己也能从同行的评课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很遗憾,这次的评课没有能尽兴。只有期待下一次吧。

从一周的实践课来看,我感觉基本完成了任务,因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直比较强,“学习评价手册”上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比较高,作业批改中基本上没有反映出什么比较集中性的问题。但是,从“学习评价手册”的批改中,却发现了学生在“简单电路”相关习题学生的规范性还不够,我及时与段老师进行了沟通,建议他在后续复习课中注意学生电路规范性训练。

二、走进教研组,参与校本教研

从9月19日联系“教学实践周”的安排开始,我就一直与物理教研组的教师密切联系,与物理组的教研组长纪新军老师做了沟通,了解了物理教研组内两个备课组的基本情况。自己与每个老师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沟通,了解他们物理教学状况。与初三备课组王老师、纪老师、邵老师等人就初三的现阶段教学进行了讨论

和沟通。通过参加初三备课组的活动,感觉学校备课组的活动还是需要加强。目前,学校备课组的活动时间基本上有保障,但是教师参与备课组活动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备课组活动的质量也不太理想。我思考:一方面与学科日常评价有关,教师之间都要进行教学质量的比较,另一方面,又要教师相互合作教研,分享教研经验。这在现实中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即使进行一些备课组活动,但很难有主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关于备课组的教研形式还需要进行研究,积极尝试摸索一个能调动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备课组教研的活动机制。

三、深入课堂,随机听课

根据教学实践周的安排,要求深入课堂,结合学科教研需要,有针对性听两节课。教学实践周,我一共听了邵老师、黄老师、李老师以及孟老师四节物理课。从听课情况看,能基本了解和反映了第三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情况。总体上看,学校教师备课情况层次不齐,有些很认真,有的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年轻教师对备课环节很不重视,即使是比较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需要注意,比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进度安排上,有些随意,不能够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安排。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为了一味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太重视学生掌握效果的倾向。通过听课,自己有一种感受,就是教师每天都在上课,如何上好每节课值得思考。上好课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我想,首先是端正思想,一定要认识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尽管这句话有些老生常谈,的确应引起每一个教师重视。我们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环节不到位,学生课堂教学成效不高,导致把课堂45分钟内应当掌握的东西延伸到课外,既加重负担,也得不偿失,反而会引发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陷入“补课和题海”的漩涡。

这次听课,每节课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对上课教师每个环节的存在的问题,自己都做了反思,也在听课本上做了适当的改进建议。课后,我分别与几位教师进行了沟通,尤其是与年轻教师沟通比较深入,自己十分坦诚的与他们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从听课的课后反馈看,年轻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既要加强日常的备课,也要加强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检查。因此,只有将备课和反馈两个环节抓牢了,课堂教学效益才不会呈现低效高耗的状态。

四、虚心总结,深刻反思

实践周一结束,9月26日下午,我就回到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一周的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梳理,认真地进行自我反思,将一周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学校组织“教学实践周”总结时与同事交流分享。同时,我在区教育信息网“中学教研”的物理学科网上“学科动态”中发布“实践周”活动新闻,及时向全区同行进行了教研信息通报,把自己上课的教案和课件在网上提供下载。虽然“教学实践周”活动时间很短,自己的感受却颇多:

感想之一:尽管脱离讲台才一年,当我在准备“教学实践周”的研究课以及正式上课后,心理的感觉只有一个:教研离不开课堂的实践,搞教研一定要自己先“下水”实践。在进入课堂之前,尽管心里有很多好的想法,其实一旦进入课堂,所有的预设都要随机应变,适时调控。比如,自己上的一堂习题课,预想自己授课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学生,试题的难度应当提高些,否则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欲望。可是真正上课后,才发现自己对学情的判断还是有些偏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跟不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安排。课后静下心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