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体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情感体验,加强情感积累

——浅议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古诗词鉴赏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是一项重要题型,但同时也是一项令许多学生头疼的题型,尤其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常常让人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而分析诗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又是古诗词鉴赏题中的重中之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几乎年年涉及。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并学会如何准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对于如何准确分析出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技巧,老师平时也会介绍许多,比如要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语句、意象,要知人论世等,学生也掌握了不少,但在具体实际操作时,学生仍然觉得难以准确地把握住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平时的鉴赏训练未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加强情感积累。

情感是人类深切感受的记忆,是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文学主情不主理,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作者情感参与“心化”的结果,是情感的沉淀。南朝著名的文艺批评理论家刘勰曾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亦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古人的这些评论都揭示出情感对于文学作品的特殊意义。没有对情感的体验, 情感的积累,就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准确、灵敏、细腻的感受,就不能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内在情感。

况且,语文虽说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但也有一定的人文性。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任务,除了“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

字”外,还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顾及教学内容中的感情,即文章本身蕴含着的“情感”。新课程就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探究的引导,注重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但是,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新观念,新概念,新需求,层出不穷,大容量、快速度成为当前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在此大背景下,诗歌鉴赏教学也变得粗糙,过于理智,教者和学者更多注重的是解题技巧的掌握,更多注重的是通过大量的题海训练来提高鉴赏能力,情感因素教学被淡化。诚然,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需要辅助一些解题技巧,短期内表面上似乎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失去了情感的感受、领悟、吸收、内化的过程,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加强情感的积累。老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体会每一个字词,品味每一句话,用心去感知作者,见其所见,闻其所闻,感其所感,想起所想,走入作者当时的世界,并把体验到的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及时吸收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思想情感能力。比如解答今年江苏高考的古诗词鉴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句中的“醉别”“江风引雨”表现了惜别之情,请作具体的说明。

解题之前,我们先看题目:送魏二。由此我们明确本诗的主体事件是送人,在此背景下,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积累去体验感受作者此时的感受:生活中有没有给人送行的经历,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给人送行是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情景,一般学生都亲身经历过大型或小型的送别,因而说出依依不舍、无限的眷恋,离别愁恨、对亲朋的担忧、祝愿勉励等感受没有多大难度。有了这个情感体验铺垫,我们再来解题。

“醉别”出现在诗文的第一句,它是如何表现惜别之情的呢?老师可先结合诗句内容引导学生学生想象体验此时的情境:清秋季节(由“橘柚香”看出),江边酒楼上,空气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此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经过设身处地的去想象,去感受体验,学生应能感受出环境的幽雅温馨。接着,我们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身处如此幽雅温馨的环境中,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自然说出愉悦、舒畅、欢乐等情感感受。而诗人和友人是什么表现呢?醉别。为什么呢?学生在上段情感引导体验基础上,就会很容易理解:因为与朋友即将分手,双方都依依不舍,不忍分别,虽有良辰美景,仍难以解愁,唯有借酒浇愁,方能暂时忘却离别的伤痛,“醉”是愁的结果。“醉别”暗寓离别的愁恨,依依惜别之情。因而,我们就能得出题目答案的第一点:不忍分别,借酒消愁,“醉别”暗寓惜别之情。

“江风引雨”出现在诗文的第二句,它又是如何表现惜别之情的呢? “江风引雨”是写送友人上船时的情景:秋风瑟瑟,寒雨连江。

老师可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当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刻,本已愁绪满怀,依依不舍,秋风秋雨又飒然而至,凄风冷雨交相袭来,如果是你,会产生什么心理感受。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想象体验感受后,他们应该能感受到离别的愁苦更深更浓,眼前的情景更增添了离别时的眷恋不舍之情。因而,我们就能得出题目答案的第二点:诗人寓情于景,借助凄风冷雨烘托悲凉愁苦的心情。

至此,我们借助情感的体验,就很轻松的解答出答案。当然,在诗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曾有过关于送别主题的情感积累,在上述体验感受此诗时会更加轻松。如果没有此类情感体验,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加强积累,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教学内容多,一讲一扔,将之置之一旁,置之不理,这样只会让我们前面的努力事倍功半。加强情感的积累,既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也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当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情感积累,在鉴赏活动中,就会激发大脑储存知识的运转,使新旧知识组合连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比如在鉴赏本诗时,我们体验到分别时,人们会依依不舍,无限眷恋,会不忍分别,心情愁苦,会借酒消愁,寓情于景,我们就要要求学生将之整理并消化。

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能力,我们要在平时的鉴赏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加强情感积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