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_931653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平的涵义: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
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
效率的涵义:经济学意义的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
置和产出状态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互促进
相互矛盾
我国公平与效率原则: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第三节 居民消费
一、 居民消费及其性质 二、 消费水平 三、 消费结构 四、 消费方式
储蓄形式: 银行存款 购买证券
盈利动机
影响 储蓄 因素
经济因素:收入 利率 价格 供求 心理因素:消费偏好和未来预期 社会因素:居民自然情况 储蓄机构设置 社会安定
第二节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
一、 市场型按劳分配 二、 按资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 关于“三位一体”公式 四、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和以实物计量的收入
个人收入
劳动收入 个人资产收入 福利收入 经营是收入 其他收入
影响 个人 可支 配收 入的 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体制 国民收入总量 投入劳动量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方式和制度
六、居民收入与储蓄
储蓄 居民Baidu Nhomakorabea入未被消费的部分
储蓄动机
保险动机 个人负担动机 提高生活水平动机
案例
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包括从单位得到的工资和货币性福利 收入,这一部分被称为“制度内收入”,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红色收 入”。但是根据有关数据来衡量,目前人们工资的绝大部分均支付 到食物方面。换句话说,人们几乎很难通过“制度内”收入获得储蓄。 因此,庞大的消费能力和银行储蓄,基本上是通过“制度外”实现的。 有人将“制度外”收入形象地称之为“灰色收入”。它有多种类型,包 括单位大面积的“创收”所得,个人提供的服务收费(如高级专门人 才的专题报告费),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得的回扣 和非法收入。“制度外”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关注到由此引发的一些 问题。据齐鲁晚报报道,有一些“制度外”的收入几乎与“制度内”工 作没有多少联系。其结果是人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制度 内”工作,使管理的难度加大,对正常的工作甚至于造成危害。当 然,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有一部分人“制度外”的收入来源与以权谋
在上海一个大学教师的月工资为1000元,可同样一个人到深圳 从事同样的工作收入却翻了一翻,是因为在上海工作的劳动少, 而到了深圳劳动多吗?
社会贫富差距经常被用来衡量一个社会的福利状况,有人这样 比喻:如果一个人把头放在冰里,而把脚放在火里肯定不如把两 头的温度平均一下舒服,你如何看这个问题?将社会财富平均分 给不同的人一定意味着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吗?
是社会唯一的消费品分配方式 市 场 条件:商品经济;除公有制还有其他所有制;社会不是统 型 一的生产单位,企业是独立的生产者 按 特点:1、 按劳分配不是社会统一和唯一的分 劳 配原则,仅局限在公有制经济内部;2、 主体 分 不是社会,而是企业; 在企业内部进行分配; 配 3、 借助货币进行。
二、按资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核算
收入法:要素报酬+非公司收入+税前利润+折旧
两个核算体系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内容不同 3. 税收处理不同
MPS(NI)=SNA(NI)+生产部门间 接税-(政府部门+劳务部门)收入
SNA(NI)= MPS(NI)-生产部门间 接税+(劳务部门+政府部门)收入
SNA合理性与缺陷
四、国民收入的分配
PI:NI-未分利润-所得税-保险+转移支付 DPI:PI-个人所得税
二、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
1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劳动的投入量 3、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4、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体系
SNA 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C+I+G+X -M
增加值法:将社会所有经济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第四节 阶级
一、阶级的经济涵义 二、 当代资产阶级国家阶级的变化 三、 中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
案例讨论
小王前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内地某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两年下 来除了日常开支还剩下5000元存款,在朋友的怂恿下,小王将 5000元投入股市,恰好赶上今年的“2.19”行情,到6月份小王通过 炒股赚了10000多元,小王感慨地说:“同样是按劳分配,为什么 单位赚得那么少,股市却赚得这么多!”你能解答小王的困惑吗?
依据
多种所有制形式相适应 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引起的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意义与原则
三、关于“三位一体”公式
三位一体公式
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
错误原因
1、 把在分配领域获取收入的原因,当成生 产领域创造价值的源泉
2、把分配的表面现象当作财富创造的本质
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四、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
第一节 国民收入 第二节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 第三节 居民消费 第四节 阶级
第一节 国民收入
一、 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 二、 决定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三、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核算体系 四、国民收入的分配 五、国民收入分配的制衡机制 六、居民收入与储蓄
一、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
MPS
按资分配:是依据所有权和投入经济活动的资本数
量,按一定比例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形式
资本所有者把货币存入银行, 职能资本所有者依法获得的收
购买股票和证券取得的利息、 入,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表现
股息和红利等
为利润、利息和地租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
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
初 次
范 围
在存在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
税金
分 配 结 利润
果 工资
企业基金
再 必要性: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 建立社会保障和后备金
分 范围:全社会 配
途径:国家财政预算
五、国民收入分配的制衡机制
价格 财政 税收 银行信贷
六、居民收入与储蓄
居民 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居民从各种不同来 收入 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以货币计算的收入
一、市场型按劳分配
概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创造的 产 社会总产品 进行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剩下的部分作为个 品 人消费品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型 条件:1、生产资料公有制;2、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的 按 发展;3、社会分工存在以及劳动是人类的谋生手段 劳 特点: 1、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具有社会统一性; 分 2、社会依据社会平均劳动确定劳动者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所 配 得的份额 ;3、 按劳分配是实物不存在货币;4、 按劳分配
社会总产品:社会的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
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C+V+M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扣除用来补偿已经消耗 的生产资料之后的余额而形成的收V+M
GN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
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既定时期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市场价格
SN NNP:GNP-折旧 A NI:NNP-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