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泉镇总体规划--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柏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指导柏泉集镇建设,强化集镇建设与规划管理特制订本文本。

第二条《柏泉镇总体规划》经东西湖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具有地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作用,由柏泉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规划解释权属东西湖区城市规划管理局。

第三条本规划是对1999年批准的《柏泉镇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原规划自本次规划批准之日起作废。

第四条《柏泉镇总体规划》是柏泉镇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凡因城市建设需要在柏泉镇范围内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工程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本文本和图纸同时使用,两者不可分割。本规划文本从批准之日起执行。

第二章规划定位

第八条规划原则:

1. 衔接区域发展的脉络,保持区域规划发展的连续性。

2.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趋势,为城镇产业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协调。

3. 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规划的实施,由近及远,近远结合,提高城镇结构的适应性。

4. 适应土地利用的发展,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5. 提高投资环境,增强城镇招商引资和经济辐射能力。

第九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

4.湖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东西湖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1999—2010)

6.东西湖区吴家山新区总体规划(1999—2010)

7.柏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远景发展设想

8.武汉市食品加工区总体规划

第十条规划目标:

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镇现代化,村镇一体化为发展目标。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全方位、高效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柏泉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形成运转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功能结构,创造环境优美、空间丰富的人居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条本规划年限为:2002年---2020年。

第三章柏泉镇域体系规划

第十二条镇域村镇等级规模分为二级:中心镇——中心村,柏泉镇域人口发展规模为3.05万人。

柏泉镇镇域结构体系

第十三条柏泉镇职能规划为:柏泉集镇以生态都市农业为基础、以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突出环境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新型生态旅游城镇;中心村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并合理发展若干第三产业。

第十四条柏泉镇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规划结合东西湖区湿地保护规划采取“退宅还田”、“退田还湖”的措施,通过“绿色柏泉”的建设来营造武汉市的“后花园”。

第十五条结合“武汉市食品加工区”的规划,重点发展镇区产业,在其已有的部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尽快形成杜公湖工业园,实现产业集中布局。

第十六条每个中心村根据其规模配套(或部分配套):小学、幼儿园、村委会、小区服务网点、农机站等设施。

第四章柏泉镇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七条柏泉集镇性质为:柏泉镇以生态都市农业为基础、以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突出环境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武汉市近郊的生态旅游城镇。

第十八条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2.8万人

第十九条规划期末用地规模为3.22Km2,人均建设用地为115.13 m2 /人。

第二十条集镇各项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集镇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的要求。

第五章柏泉镇总体布局

第二十一条规划布局的原则

1.结合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采取分散式、组团状的规划布置形式。打破传统的建设连绵状、城镇密集状的建设形态,强调建设的环境性和对自然的亲和性2.适当发展老镇区,完善该镇区的各项功能;重点发展新镇区,加强杜公湖工业园的建设;逐步将老镇区文化中心移至新镇区。

3.加强镇区生态建设,提高镇区环境质量。整理湖岸河道,并结合水体,合理安排镇区绿化系统,营造点线面结合,多层次的城镇绿化体系,推动柏泉镇绿色生态镇建设目标的实现。

4.注重新镇区建设风貌,营造怡人的城镇空间效果,把镇区建设成为一个时代感与历史感兼具的二十一世纪的规划建设示范镇。

5.合理安排镇区各项功能,有效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配套齐全、等级分明、分布均匀的城镇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第二十二条规划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三片、二中心、一轴、一园”

三片:

●老镇居住综合片:以老集镇为基础向外扩张,在其西南、东北部集中布置居住区。新增或重新调整部分设施用地,减短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

●新镇居住综合片:该片位于新镇区的东面,它北临武汉市外环路,西面杜公湖,东靠柏银路。该片区内道路顺畅,用地规整,各类设施配套齐全,居住环境十分优越。

●新镇工业与仓储片:亦即为杜公湖工业园,考虑到主导风向和交通条件,新城工业区布置在市外环路以南、紧邻张柏路以东地区,该区内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分别集中布置,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二中心:

●老镇区中心:即由原镇区发展而成的中心,该中心近期为镇区的商业中心,远期的功能主要为商业、文化中心。

●新镇区中心:该中心以环绕杜公湖发展的杜公湖工业园和新镇居住综合片为依托,以新镇东部为立足点,凭借优越的交通条件,将在规划远期发展成全镇区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一轴:

沿张柏路形成的一个城镇发展主轴,该轴上分布有部分原有及从老镇区调整至此的工业用地。同时此轴作为发展纽带联系新老两镇区,并与武汉市外环路立交,成为全镇重要的交通轴线。

一园:

杜公湖工业园:该园位于武汉市外环路立交以南,张柏路以东,并与新镇居住综合片隔湖(杜公湖)相望,该园凭借张柏路与老镇区及市外环路相接,并在杜公湖上架桥与新镇居住综合片相通,便捷的交通使得工业园与镇内外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规划中,该园区将依托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环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加工基地。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十三条集镇内部道路分三级设置:一级道路为主干道,红线宽32m---21m;二级为次干道宽23m---20m;三级道路为支路,红线宽度15m---12m。

第二十四条规划道路两侧的新建建筑,原则上必须退后道路红线建设。一般要求为:主次干道后退道路红线3-5M,一般道路后退道路红线2-3M。特殊建筑物的后退要求按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求执行。

第二十五条在市外环公路以北的镇区,于东湖路和西湖路的入口处分别设置一个停车场。在市外环公路以南的镇区,于杜公湖东岸和西岸两片区的入口处分别设置两个停车场。各单位和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车位则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第七章居住建设用地规划

第二十六条柏泉镇的居住用地规划结合现状条件,坚持依托老镇区发展的原则,采取居住相对集中的布置形式,缩短公共服务半径,方便居民使用商业、文化娱乐设施。

第二十七条规划居住建设用地由5个组团组成:老镇区两居住组团和新镇区三居住组团。居住区内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居委会。

第二十八条住宅建设应提倡公寓楼形式统一控制,统一管理,以节约用地。私人建房人均基地面积按区标准统一控制,住宅间距系数为1:1.1。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九条柏泉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结合居住用地的分布形成:“城市综合中心——专业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三级配置,布局形式以“成轴成团”为主。创造良好的城镇综合景观。

第三十条柏泉镇未来的商贸中心位于新镇区。行政办公用地结合现状用地扩大其规划用地。

第三十一条规划按配套指标增加一所中学、二所小学、一所医院。规划在完善原有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的基础上,增设体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科研设施。

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三十二条工业仓储用地的规划考虑柏泉的主导风向,结合现状工业发展和外高桥开发区的规划,依托对外交通的优势,成组团状的布置,形成一个工业、仓储组团——杜公湖工业园,体现规模效益。

第三十三条搬迁城镇中心区内的对居住生活有干扰的工业、企业。

第十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三十四条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结合柏泉镇的水网、种植和花卉植物特色,建立绿色生态体系。发挥绿色植物美化城镇景观、改善小气候、平衡生态环境的功能,创造园林化城镇环境。

第三十五条绿地规划形成以沿湖游憩林荫带为主,以防护绿地、街头绿地、生产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风景林绿地为辅的绿化系统,并规划二个广场。

第三十六条规划镇区内环杜公湖区域设滨湖绿化带,既美化湖岸景观,又为居民提供了绿化休闲空间。规划滨湖建筑红线均退后杜公湖蓝线50米。

第三十七条规划要求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旧城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规划公共绿化用地:近期17.75公顷,人均19.72 平方米;远期32.72公顷,人均11.69平方米。

第十一章环卫、消防设施规划

第三十八条规划在镇区设立一个消防站。职工近期(2005年)达到4人,远期(2020年)达到11人,配备抢险救援专勤车1辆,照明车1辆,中型水罐、泡沫、干粉消防车各1辆。

第三十九条规划给水管网上每隔120m间距设一个消防栓。

第四十条公共厕所的设置标准为:2—3座/平方公里。镇域内规划8 个垃圾转运站,用地不小于200m2。选择在东风垸建设一个区域性的垃圾填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