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4题)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2.(2011年12月京华市竞赛12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
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
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
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6题)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
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20题)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5.(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24题)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老子
6.(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8题)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7.(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30题)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8.(2012年1月青岛市期末6题)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9.(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1题)“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0.(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25题)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法者,治之端也”。
其侧重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仁”B.“礼”C.“教化”D.以德治国
11.(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2题)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
12.(2011年10月四川南充市调研13题)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B.儒、道、墨、法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13.(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13题)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
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
在其思想理论中,法、
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A.车轮B.车架C.马鞭D.马匹
14.(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23题)“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
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15.(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2题)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
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应该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16.(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28题)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17.(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20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8.(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3题)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19.(2012年1月扬州市期末1题)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20.(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合体12题)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21.(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4题)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22.(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2题)“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出自: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23.(2012年1月南阳市期末17题)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24.(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21题)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22题)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26.(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29题)“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27.(2012年1月杭州市一模1题)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
……
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28.(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2题)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大背景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B.社会大变革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井田制的瓦解
29.(2012年1月长沙一模9题)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30.(2011年12月长春市调研1题)《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
31.(2012年1月苏州调研2题)“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32.(2012年2月信阳市二模3题)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关注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33.(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23题)“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
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
”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34.(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3题)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35.(2011年11月皖南联考1题)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A.《道德经》B.《孟子》C.《四书章句集注》D.《日知录》
36.(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19题)《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D.私学的发展
37.(2012年2月温州一模13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
“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朱曾有也。
B.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8.(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22题)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39.(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9题)“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 兼爱非攻
40.(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5题)韩非子提出要建立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这一主张的背景是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许多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1.(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4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42.(2011年9月山西省诊断1题)钱穆指出:“‘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核心……而家与族之所由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重要机能,则在‘礼’。
”这一说法( )
A.认为孔子的“礼”是社会组织的核心
B.认为宗法制度的维系纽带是“礼”
C.指出“礼”是家族形成和维系的核心
D.认识到“礼”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片面性
43.(2012年1月烟台市期末8题)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44.(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2题)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45.(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1题)“仁则荣,不仁则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
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46.(2011年10月惠州市调研13题)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
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
47.(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4题)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48.(2012年1月济宁质检2题)《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49.(2012年1月九江市一模3题)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50.(2012年1月长沙一模10题)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51.(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19题)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制天命而用之”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52.(2011年9月温州十校联合体3题)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
53.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此前)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
”孔子当政后,“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孔子注意关注民生幸福B.孔子主张“诚信”经营,发展经济
C.孔子的思想由儒家变成了法家D.当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54.(2012年1月肇庆期末12题)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贵君轻,长治久安B.仁者爱人,社会稳定C.为政以德,君民共乐D.克己复礼,和谐共处
55.(2012年1月湛江市一模14题)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
二、非选择题
56.(2011年12月山西诊断26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 ——《盐铁论》“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
(4分)
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
(8分) 57.(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35题)(12分)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
……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
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
也。
(《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
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
材料二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
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2)根据材料二,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
(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欲达到的目的。
(4分)
58.(2011年9月吉林市高三摸底28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论语·雍也》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刚、毅、木、讷,近于仁。
—《论语·子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而成仁。
—《论语·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子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矣。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评价材料中孔子对“仁”的论述及其“仁”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形成的影响。
(12分)
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文字在400字以内。
59.(2012年1月马鞍山市一模36题)(28分)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东西方文明妁源头
材料一战国稷下争鸣图雅典学园
(1)识读材料一,它们所描述的景象反映了什么相
同的社会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思
想家对“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有何不
同?(6分)
主题二东西方文明的相遇
材料二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一一摘编自《清史编年》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北。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垦,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示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其实天朝德成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
——摘编自《清实录》(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在对待通商问题上体现出怎样不同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12分)
主题三东西方的文明发展观
材料三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一一塞缪尔·亨廷顿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试各举一例说明。
(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4分)
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诸子百家中儒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当时统治者对儒家思想兴趣不大,主要在于儒家的思想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2.B 解析:关键信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①项中“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即使是死去了,他依然觉得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不是吗?就是这意思;③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明知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