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园林艺术特征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文人园林艺术特征
苏州园林是江南私家园林最突出的代表,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从五代时期开始至清代中叶以后,苏州园林逐步发展成型、形成规模。

当时,由于苏州地区的手工业、商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诗人、画家等文人贤士辈出,逐渐成为江南最为富庶而且又有深厚文化艺术内涵的城市之一。

诸多官僚、富商、文人雅士兼并土地,争相造园,作为享乐和吟诗作画之所;或为附庸风雅、怡养天年的安乐窝。

苏州现在保存的古代私家园林是全国最多的,也是艺术水平最高的,其中尤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藕园、沧浪亭等为最著,如此可想,苏州园林在文人园林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因此,下面就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

一、文人园林艺术的特征
如前所述,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是当时的建造者们为了获得自然山林逸情,从个人游赏需求出发,通过长期延续流传、发展提高而形成的修建宅旁花园的综合艺术;它在占地有限的小空间内,借助自然山水景观中的典型规律,精炼概括为园林山水园,因而苏州园林注意在掇山、理水上深下功夫,同时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物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其建设首先考虑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在满足人们正常活动的尺度比例之后,着力通过曲折迁徊的手法来划分和组织空间;通常在卞体建筑确定之后,对其周围的叠山理水就似描绘一幅三维空间的山水画一
样,因地制宜地缩小山体的高大和水体的深远,用变化的手法达到小中见大、曲中见远的息境情趣,同时一还需将观赏植物、家具摆设等其它要素融入其中。

现就苏州文人园林艺术的特征分析归纳如下:
1.园院相套、园中有园
苏洲园林由于占地面积小,而环境又要表达囊括苍容美景之逸趣,所以在设计园园中都采用了对层次与空间关系的串套连续的手法。

具体讲,就是园中有院,园院相叠相套的空间关系。

如拙政园现位于苏洲东北街,该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建成后多次易主,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由中部拙政园、西部补园及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组成,面积约62亩。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占地逾18亩,其中三分之一是水面。

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中堆土作小岛两座,岛上各建亭一座,架曲桥以为联络。

池东、西端水湾较深,上架小飞虹廊桥及小沧浪水阁。

池南中部是主体建筑远香堂;池南东部辟出独立院落,名批把园,园内有玲珑馆、嘉实亭及绣绮亭;池南西部则有花厅玉兰堂及香洲。

依西廊至半亭别有洞天,穿洞即至补园。

西部的布局也以水池及池中一岛为中心,池南是主体建筑三一六鸳鸯馆,隔池和与谁同坐轩相望;池北为假山,山上有浮翠阁。

西部水池系南北狭长形,北端有倒景楼,南端有宜两亭。

东部归田园居的旧有建筑多已不存。

2.组织空间,小中见大
以留园为例现位于留园路,该园占地约5余亩,规模宏大,可分为四部分:中部是明代寒碧山庄的原有基础,系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北部和西部则是光绪年间盛康所增辟。

园以陆地布置见称,其中亭台楼阁很多,因此有伙观园”之称。

在留园东部是建筑庭院区,以主体建筑过五峰仙馆为中心。

过五峰仙馆东侧是揖峰轩、还我读书处、林泉耆硕之馆;这是一组划分为多个小空间的廊室区,设计者将不大的狭长地段用院廊分割和连接的手法,在婉延曲折的多层小空间转折之后,给人以小中见大的空间错觉,这便是一个典型实例。

3.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正是因为运用了上面分析的划分和组织空间的手法,给人以观赏不尽之感,从而在布置设景中产生了步移景异、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步移景异,是说动中赏景;耐人寻味则是静中赏景,推敲品尝。

这实质上说明,园院划分与空间组织,就是为了有机地设置游览路线和布置观赏点。

这样点、线串联,环环相扣便汇集了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而目不暇接的园林景观了。

具体来说,被观赏的景物集中在以下几点:山水空间和绿化配置、建筑空间和绿化配置、室内空间和室内陈设、建筑物上的扁额诗对或石条诗文书法等等。

可以说这是苏洲文人园林组成其丰富内容的四个方面。

4.诗情画意,取于自然而胜于自然
苏洲文人园林的发展历史,便是仿取自然并以自然山水园的发展而精炼起来的。

唐宋朝后乃至明清近代,都是在文人雅士、善诗能画的名家之手设计和能土巧匠精心创建起来的。

赏景必有诗留,作画必有诗留,造园更必须从诗与画的息境要求出发。

以拙政园远香堂北面两座水面岛山为例,在具体布局上主山题名“智香云蔚”是取冬景题材,副山题名“特霜亭”是取秋景题材,因而各有千秋,应四时不尽之美景所需;“竹幽居”是东对之景,取夏日消暑之需,在大片梧叶与丛丛碧草中的一座安乐方亭,让人坐享其中,饱受夏日幽荫之逸趣;“悔棠春坞”处在深坳幽院之中,赏不尽的春光钟春正是那海棠花喷吐的芳香;与之相连的批把园,是暮春初夏供人观赏的地方。

由此看来,诗情画息的体现应基于对园景的巧妙设计和精心建设。

5.景物相映、巧于因借
在一个个婉延曲折的小空间的划分与布置中,必然要使景物的距离保持相对的比例关系和视角视距关系。

所以园林景物大都采取三个视距的观赏关系和相互因借的观赏关系。

这三个视距是:一是观其整体,如观赏一座假山的整体。

二是观其局部,当步移较近时便是中距观赏它的局部外表造型或结构造型。

三是近距作质地观赏,古人云:乞观其势而近观其质”就是
这个意思。

当游人进行三距观赏活动时绝不仅是对单个景物的观赏,而多有旁借观景的存在,这就是《园冶》里说的因借关系。

《园冶》中说造园应“巧于因借”,如拙政园中部,由“竹幽居”西望远处借得北寺塔的远景,这是远借;而留园里的‘曲溪楼”与“木裤香”则是对景映照的关系,这是中视距的因借;邻旁之借在苏州园林中俯拾皆是。

总之,观赏园林的信息量与其变化的质地量,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动态视距的关系发挥出来,这正是景物相映,巧十因借手法的妙处。

6.对比衬托、相得益彰
在造园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形体的大小、高底;相互疏密、聚散;层次的远近、曲直;光影的明暗、浓淡;色调的深浅、艳素;质地的粗细、虚实,将一座园林中的诸多景物象构成一幅幅主体布景一样烘托出来。

现仍以拙政园远香堂的两座假山为例,厅南的假山体量小、厅北的“智香云蔚”体量大,这是以小衬大;厅南的假座南朝北,它的造型轮廊不受阳光照射,是阴暗的“栩山”;而厅北的岛山是座北面南,它的内外轮廊都受阳光照射,是明朗的山”,这是以暗衬明的关系。

当然这种比兴衬托的手法是苏州文人园林构图中十分讲究的。

分析过后,我真切地觉得苏州园林取于自然而胜于自然,是
中华建筑艺术的瑰宝,货真价实的是中国园林杰出代表。

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也在苏州园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也考虑到取材的范围仅限于苏州园林,若有纰漏之处,请海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