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知识的含义即实质: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特征,其实质是通过主体物相互作用产生的。
知识的类型:①、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认知,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②、根据反映活动的表征方式和作用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知识和策略知识。
陈述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简洁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③、根据抽象性程度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区别在于是否可以通过观察而获得的知识,抽象知识只能通过定义来获取知识。
④、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提出的知识分类。
【布卢姆把知识分为三大类别:具体知识(包括术语的知识和具体事物的知识);方式方法知识,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知识(包括旧例知识、趋势和顺序知识、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准则的知识、方法论的知识);普通原理知识,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模式的知识】
知识的表征:表征代表了外部世界与有机体内部之间的标定关系,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①、概念。
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②、命题。
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来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是一种断续的、抽象的表征③、表象。
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作出的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方式,是人们保存情景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连续的、模拟的表征,适合在工作记忆中对空间信息进行存储和视觉信息④、图式。
是有指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种形式;基本特征:图式含有变量;图式具有层次;图式能促进推论。
知识学习的类型:①、根据指示本事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分类,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的内容是词汇学习、非言语符号和事实性知识;概念学习指概念的一般含义,实质上市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以符号学习为前提;命题学习即学习若干感念之间的关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前提。
②、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类,知识的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知识归属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是产生的。
知识学习的过程:①、知识的获得阶段。
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主要解决的心理文帝是知识的同化。
②、知识的保持阶段。
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与长时记忆系统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的保持。
③、知识的提取阶段。
个人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并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了广泛迁移,这一阶段蛀牙解决的心理问题是知识的应用及迁移。
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①、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努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的掌握需要结合知识学习才能有效实现)③、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床
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的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作成果,这对创造态度的获得有积极的作用。
④、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知识直观: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得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层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知识直观的类型:①、事物直观。
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发挥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点:难以提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模像直观。
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如图片、模型、影片等。
优点:模像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的制作,因而模像直观在很大程度扩大了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
缺点:由于模像只是模拟形象,因此模像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言语直观。
是在形象化得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
缺点:它所引起的表象往往是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①、灵活选用事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初级学习阶段多选用模像直观因为这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则更多的运用事物直观,因为它所得到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的联系密切,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的发挥作用。
②、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首先,形象的直观过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组织学生的注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用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织成分要素进行分化;最后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和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观察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前提。
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的任务;观察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告。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应让学生尽可能的运用各种感官参加感知活动,这样既有助于辨别这是的精确性,也有助于知识信息的保持。
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主要措施:①、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材料直观与概括化实现的②、运用变式与比较。
变式指在保持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变换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③、知识的系统化。
任何水平的理解都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④、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⑤、照顾学生的理解教材的特点。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①、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②、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③、学习材料的内容。
知识的概括:指个体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深度的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过程。
知识概括的类型:①、感性概括。
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所概括的知识事物的一些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改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安置而自发实现的。
②、理性概括。
是在前人认识
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直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不是自发的,是通过思维过程而完成度的。
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①、配合运动正例和反例②、正确运用变式。
变式就是用不同的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②、科学的进行比较。
比较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确定事物之间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最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遗忘及其进程:遗忘就是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是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最早对遗忘进程几次那个了系统的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德国的艾宾浩斯,提出了经典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他认为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的理论:①、痕迹衰退说。
对一样原因最古老的解释,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②、干扰说。
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③、同化说。
奥苏贝尔根据他的有意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遗忘有积极的遗忘(高级观念代替低级观念,减轻记忆负担)和消极遗忘(知识机构不稳固)④、动机说。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该理论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记忆系统的划分:①、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贮存时间大约0.②⑤~②秒之间②、短时记忆,⑤秒~②分钟③、长时记忆,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保存下来的。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①、深度加工材料。
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有助于信息的保持,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②、有效运用记忆术。
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认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③、机型组块化编码。
是指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④、适当过度学习。
指在学习到达恰好能背诵之后再继续,是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的一种防止遗忘的措施⑤、合理进行复习。
及时复习,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分散复习,每个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便于集中注意,有针对性的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知识巩固的作用:知识的巩固作为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在知识掌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①、知识的巩固是知识积累的前提②、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相互依存③、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
知识的应用:应用是学习过程中检验新学知识,并使知识的理解深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所学知识经验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①、审题②、联想与有关知识的重现③、通过课题类化,找到极大方法④、解题与验证。
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①、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②、课题的性质③、智力活方式④、解题是的心理状态。
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区别与联系:知识学习能给技能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从技能学习目的的确定到对技能学习内容的分析、操作都是在有关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技能的学习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技能的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型知识的掌握为前提)③、技能中的各项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
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心智技能(认知技能)
操作技能的含义: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动作技能)的特点:除了技能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①、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客观性,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②、就动作的执行而言具有外显性,操作技能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③、就动作的结构而言具有展开性,操作技能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
操作技能(动作技能)的作用:①、动作技能是人类变革现实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②、动作技能是操作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③、动技能的缠手及掌握,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职业教育。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①、准确的示范与讲解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作技能(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①、活动定向阶段。
指学生对活动方式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动作过程的映像。
②、模仿动作阶段。
模仿是人们掌握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
③、动作的熟练阶段。
它标志着操作技能掌握到了高级阶段。
技能达到熟练程度的标志:①、活动结构的改变。
首先是实现了动作的联合,其次是不再出现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现象,再次动作简洁多余动作的消失。
②、活动速度加快,品质变化。
动作准确、协调、稳定和灵活。
③、活动调节少年宫是巨额控制减弱,动作控制增强。
④、意识减弱。
动作系统接近自动化
学生技能的形成教师应:①、明确联系的目的与要求。
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加练习的自觉性。
②、掌握练习的方法和有关的基础知识。
可以避免盲目尝试过程,提高练习的效果。
③、联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先简后繁,循序渐进。
④、练习次数与练习时间的适当分配。
⑤、让学生给呢及时掌握自己练习的结果⑥、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的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
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②、执行具有内潜行。
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
②、结构具有简缩性。
心智活动是不完全的、片段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
心智技能的分类:①、一般心智技能。
是指认识活动的技能,包括观察技能、思维技能、想象技能②、特殊心智技能。
是指专门领域中形成并发展的心智技能。
关系:一般心智技能只能通过特殊心智技能得到表现,而特殊心智技能有必须建立在一般心智技能的基础上,当然任何一种特殊心智技能是不能离开一般的心智技能的
心智技能的作用:①、心智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可以控制动作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②、心智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③、
心智技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能力是人体心理的特征,它是概括化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特点基本相同,都是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②、在一个具体的任务和活动中需要两种技能的协同活动③、操作技能的获得和表现依赖于操作技能的内化和外化。
区别:①、动作性质上,操作技能是操作化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认知活动方式。
②、动作执行上,操作是外显的肌肉动作,心智技能是内隐的内部语言。
③、动作结构上。
,操作技能具有展开性,不能省略,心理智能具有减缩性。
④、动作对象上,操作技能中客观事物或肢体,心智技能是观念性的词汇、数字或符号。
心理智能形成的阶段: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加里培林认为一切资料活动的而形成可归结为①、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了解活动任务及对象②、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物质活化活动阶段)。
指借助事物进行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③、有声言语阶段。
不直接依赖事物客体,借助言语来对头脑里留下的表现进行分析综合④、无声言语阶段。
与有声言语阶段相比,其区位不仅仅是言语减去声音,而是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分。
⑤、内部言语阶段。
心智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①、识别课题②、创设良好情境,使学生形成完备的定向能力【学生完备的定向能力基础应具备:正确完整的了解课题智力活动的全过程;对心智活动方式有概括的了解;定向基础应由学生独立提出,而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活动反思告诉学生】③、摆脱旧经验的影响④、提供分步的条件,促使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⑤、从部分到整体的指导练习,使学生心智技能熟练、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