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马结构:属于古皮层,包括海马、齿状回和下托等灰质 成分以及海马槽、海马伞和穹隆等白质纤维
海马也称Ammon氏角,位于侧脑室颞角下部,冠状面 呈C形,并与齿状回相连共同构成S形。海马头部较饱 满,其纤维向内后方聚集,形成海马伞,进一步向后与 穹隆脚相延续并通过穹隆最终止于乳头体
-
20
海马
-
21
Parietal lobe
Insular lobe
-
4
Sulci and gyri of medial surface 扣带回 胼胝体沟胼胝体中央旁小边叶缘支 顶枕沟
扣带沟
楔叶
距状沟
钩
舌回
海马
海马旁回
齿状回
边缘叶 胼胝体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外周、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 和齿状回等形成一弧形结构称边缘叶。
(三)四叠体池与第四脑室在CT轴位扫描图像上的鉴别
外形 层面高低 周围结构
-
27
(四)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自前向后分4部分 大脑脚底 黑质 中脑被盖 顶盖
乳头体层面
下丘层面
-
28
(五)小脑幕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窦汇以上“Y”形 窦汇层面“V”形 窦汇以下,“M”、
“八”
-
29
松果体
-
30
海绵窦
位于垂体窝两侧,内 侧与蝶鞍相邻
包含静脉窦、颈内动 脉以及Ⅲ~Ⅵ对颅神 经的海绵窦段
-
31
(六)脑室系统正常解剖
侧脑室: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第Ⅲ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一狭 窄的空腔,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经导水管与 第Ⅳ脑室相通。室间孔位于前连合上方几毫米处。 第Ⅲ脑室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底为下丘脑和丘 脑下部组成(矢状面可见视交叉上隐窝和漏斗隐 窝),顶为中间帆,后壁为后连合及松果体隐窝
13
-
14
三、重要结构
半卵圆中心
为横断层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 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 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 组成,CT、 MRI图像上呈低密度 区。
髓突 大脑半球的髓质除在中间
部形成集中区域外,还向外周延 伸出一些条索状的突起结构称髓 突。
-
15
基底节
基底节:是位于大脑 半球基底部的厚的灰 质黑团。包括尾状核、 豆状核(壳核和苍白 球)、屏状核及杏仁 核簇;尾状核与壳核 合称新纹状体,苍白 球为旧纹状体
裂几乎平行 沟内侧为顶上小叶,外侧为顶下
小叶
-
胼胝体干层面
顶内沟中份横断层面
25
(二)第四脑室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上部大致呈五角形;中部主要呈五角形, 也可呈三角形、新月形;下部呈菱形或 三角形
CT: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铁形低 密度区;下部常呈菱形或三角形,前方 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
wk.baidu.com26
垂体
正常垂体前叶为均 匀等信号,其上缘 平直或略凹陷,正 常垂体的最大高度 根据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标准,称之 为“6, 8, 10, 12”(mm)原则
后叶较小,通常为 T1WI高信号
-
22
四、脑及其被膜的横断层面解剖特点
(一)横断层面上主要脑沟的识别
1.中央沟
沟的深度和方向 有1或2条伴行的沟 中央前后回的厚度 沟的位置,上外侧面
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 可能为内分泌腺体
通过松果体柄连于第Ⅲ脑室顶 的后部,柄分为上脚和下脚, 中间夹着松果体隐窝。上脚连 于缰连合,下脚连于后连合, 其内均含有神经纤维
5%的正常人松果体为囊性
上方与大脑大静脉相邻,前下 方为四叠体板及中脑导水管
被膜及来自被膜并深入腺体的 小隔内均有丰富的微血管→正 常松果体增强明显
头部断层解剖
-
1
一、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眦耳线(眶耳线)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颅脑横断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2、Reid 基线(人类学基线)为眶下缘至外耳 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常以此为准 制作。
3、上眶耳线 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
4、Frankfort平面 为眶下缘和左、右外耳 门上缘组成的平面。接近于Reid基线平面。
-
5
Inferior surface
钩 枕颞沟 海马旁回 枕颞内、外侧回
侧副沟
-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嗅
前穿质
脑
海马旁回 (前部)
6
-
7
间脑正常解剖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 大脑半球分界不清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 脑)、后丘脑、上丘脑、下丘 脑和底丘脑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 但结构功能复杂
小脑正常解剖
位于颅后窝,在延脑和桥脑的背侧,后上方隔着小脑幕与端脑枕叶底面相对, 前下方借小脑三对脚分别与中脑、桥脑及延脑相连。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延脑背侧面,靠近枕骨大孔
-
11
小脑上面观
小脑下面观
-
12
-
上丘脑--松果体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
8
脑干正常解剖
中脑、桥脑和延髓的合称
中脑:上界是间脑的视束, 下界为桥脑上缘。
桥脑:上缘与中脑的大脑 脚相接
下界借延脑桥脑沟与延 脑分界
延脑:腹侧面分解标志-延脑桥脑沟
背侧面分界标志—髓皱
下界平齐枕骨大孔与脊 髓直接相连
-
9
脑干腹侧面
脑干背侧面
-
10
前2/5与后3/5交界处
顶内沟下份横断层面
-
23
2.外侧沟
与岛叶皮质相垂直的脑沟 与蝶骨大翼突起相对应
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 前连合层面
-
24
3.顶枕沟
出现在中央旁小叶消失至胼胝体 压部出现之间的层面
内侧面,自内侧向外侧横行深沟 沟的前方楔前叶,后方楔叶
4.顶内沟
出现在顶枕沟上部的层面 大脑半球后部偏外侧,与大脑纵
5、连合间线 (AC-PC线) 为前连合后缘中点 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脑立体定位手术 和X刀、γ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
-
2
二、脑的应用解剖
外形
在CT、MRI图像上, 正常脑沟的宽度不 超过5mm
-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3
Five lobes
Frontal lobe 额叶 Parietal lobe 顶叶 Temporal lobe 颞叶 Occipital lobe 枕叶 Insular lobe 岛叶
-
16
基底节
-
17
胼胝体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 构成侧脑室体部和额角的顶
由前向后分为四部分:前下细薄的嘴部、前面弯曲的膝 部、较长且平直的体部和后端膨大的压部。嘴部向下延 伸与终板相连
胼胝体辐射:经过胼胝体的纤维束呈扇形向两侧半球投 射
-
18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压部
-
19
海马结构
海马也称Ammon氏角,位于侧脑室颞角下部,冠状面 呈C形,并与齿状回相连共同构成S形。海马头部较饱 满,其纤维向内后方聚集,形成海马伞,进一步向后与 穹隆脚相延续并通过穹隆最终止于乳头体
-
20
海马
-
21
Parietal lobe
Insular lobe
-
4
Sulci and gyri of medial surface 扣带回 胼胝体沟胼胝体中央旁小边叶缘支 顶枕沟
扣带沟
楔叶
距状沟
钩
舌回
海马
海马旁回
齿状回
边缘叶 胼胝体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外周、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 和齿状回等形成一弧形结构称边缘叶。
(三)四叠体池与第四脑室在CT轴位扫描图像上的鉴别
外形 层面高低 周围结构
-
27
(四)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自前向后分4部分 大脑脚底 黑质 中脑被盖 顶盖
乳头体层面
下丘层面
-
28
(五)小脑幕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窦汇以上“Y”形 窦汇层面“V”形 窦汇以下,“M”、
“八”
-
29
松果体
-
30
海绵窦
位于垂体窝两侧,内 侧与蝶鞍相邻
包含静脉窦、颈内动 脉以及Ⅲ~Ⅵ对颅神 经的海绵窦段
-
31
(六)脑室系统正常解剖
侧脑室: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第Ⅲ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一狭 窄的空腔,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经导水管与 第Ⅳ脑室相通。室间孔位于前连合上方几毫米处。 第Ⅲ脑室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底为下丘脑和丘 脑下部组成(矢状面可见视交叉上隐窝和漏斗隐 窝),顶为中间帆,后壁为后连合及松果体隐窝
13
-
14
三、重要结构
半卵圆中心
为横断层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 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 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 组成,CT、 MRI图像上呈低密度 区。
髓突 大脑半球的髓质除在中间
部形成集中区域外,还向外周延 伸出一些条索状的突起结构称髓 突。
-
15
基底节
基底节:是位于大脑 半球基底部的厚的灰 质黑团。包括尾状核、 豆状核(壳核和苍白 球)、屏状核及杏仁 核簇;尾状核与壳核 合称新纹状体,苍白 球为旧纹状体
裂几乎平行 沟内侧为顶上小叶,外侧为顶下
小叶
-
胼胝体干层面
顶内沟中份横断层面
25
(二)第四脑室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上部大致呈五角形;中部主要呈五角形, 也可呈三角形、新月形;下部呈菱形或 三角形
CT: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铁形低 密度区;下部常呈菱形或三角形,前方 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
wk.baidu.com26
垂体
正常垂体前叶为均 匀等信号,其上缘 平直或略凹陷,正 常垂体的最大高度 根据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标准,称之 为“6, 8, 10, 12”(mm)原则
后叶较小,通常为 T1WI高信号
-
22
四、脑及其被膜的横断层面解剖特点
(一)横断层面上主要脑沟的识别
1.中央沟
沟的深度和方向 有1或2条伴行的沟 中央前后回的厚度 沟的位置,上外侧面
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 可能为内分泌腺体
通过松果体柄连于第Ⅲ脑室顶 的后部,柄分为上脚和下脚, 中间夹着松果体隐窝。上脚连 于缰连合,下脚连于后连合, 其内均含有神经纤维
5%的正常人松果体为囊性
上方与大脑大静脉相邻,前下 方为四叠体板及中脑导水管
被膜及来自被膜并深入腺体的 小隔内均有丰富的微血管→正 常松果体增强明显
头部断层解剖
-
1
一、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眦耳线(眶耳线)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颅脑横断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2、Reid 基线(人类学基线)为眶下缘至外耳 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常以此为准 制作。
3、上眶耳线 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
4、Frankfort平面 为眶下缘和左、右外耳 门上缘组成的平面。接近于Reid基线平面。
-
5
Inferior surface
钩 枕颞沟 海马旁回 枕颞内、外侧回
侧副沟
-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嗅
前穿质
脑
海马旁回 (前部)
6
-
7
间脑正常解剖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 大脑半球分界不清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 脑)、后丘脑、上丘脑、下丘 脑和底丘脑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 但结构功能复杂
小脑正常解剖
位于颅后窝,在延脑和桥脑的背侧,后上方隔着小脑幕与端脑枕叶底面相对, 前下方借小脑三对脚分别与中脑、桥脑及延脑相连。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延脑背侧面,靠近枕骨大孔
-
11
小脑上面观
小脑下面观
-
12
-
上丘脑--松果体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
8
脑干正常解剖
中脑、桥脑和延髓的合称
中脑:上界是间脑的视束, 下界为桥脑上缘。
桥脑:上缘与中脑的大脑 脚相接
下界借延脑桥脑沟与延 脑分界
延脑:腹侧面分解标志-延脑桥脑沟
背侧面分界标志—髓皱
下界平齐枕骨大孔与脊 髓直接相连
-
9
脑干腹侧面
脑干背侧面
-
10
前2/5与后3/5交界处
顶内沟下份横断层面
-
23
2.外侧沟
与岛叶皮质相垂直的脑沟 与蝶骨大翼突起相对应
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 前连合层面
-
24
3.顶枕沟
出现在中央旁小叶消失至胼胝体 压部出现之间的层面
内侧面,自内侧向外侧横行深沟 沟的前方楔前叶,后方楔叶
4.顶内沟
出现在顶枕沟上部的层面 大脑半球后部偏外侧,与大脑纵
5、连合间线 (AC-PC线) 为前连合后缘中点 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脑立体定位手术 和X刀、γ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
-
2
二、脑的应用解剖
外形
在CT、MRI图像上, 正常脑沟的宽度不 超过5mm
-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3
Five lobes
Frontal lobe 额叶 Parietal lobe 顶叶 Temporal lobe 颞叶 Occipital lobe 枕叶 Insular lobe 岛叶
-
16
基底节
-
17
胼胝体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 构成侧脑室体部和额角的顶
由前向后分为四部分:前下细薄的嘴部、前面弯曲的膝 部、较长且平直的体部和后端膨大的压部。嘴部向下延 伸与终板相连
胼胝体辐射:经过胼胝体的纤维束呈扇形向两侧半球投 射
-
18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压部
-
19
海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