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课 诗两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诗两首

戴望舒徐志摩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1)赏析意象、意境,理解作者情感;(2)评析反复手法,领会表达效果。

激趣导入

1.《雨巷》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忧郁和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和用语言传神地表达出来。然而“雨巷诗人”戴望舒却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一起去感受他笔下的忧郁和哀伤。

2.《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徐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1.《雨巷》全诗紧紧围绕“丁香一样的姑娘”,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请将最能体现意象特征和诗人情感的六个两字词语填入图中①~⑥处。

[答案]①悠长②寂寥③哀怨④彷徨⑤凄清⑥惆怅

2.请写出诗人“寻梦”过程中,展现康桥景色的主要意象,将其填入图中①~⑤处。

[答案]①金柳②青荇③清潭④星辉⑤夏虫

微任务活动一赏析意象、意境,理解作者情感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雨巷》《再别康桥》两首诗在意象选择上独具特色,请结合下面的问题认真体会。

1.《雨巷》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2.《雨巷》在描写“我”“姑娘”“雨巷”等意象时,主要运用了一些怎样的词语进行修饰?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我”:“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表现了“我”的

孤寂、迷惘。

(2)描写“姑娘”:“结着愁怨”“哀怨又彷徨”“凄婉迷茫”等→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迷惘、彷徨。

(3)描写“雨巷”:“颓圮”“寂寥”→突出了雨巷的寂寞、凄清。

3.“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刻画“丁香”这一意象的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美丽、高洁、愁怨。

(2)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诗人的感情是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的,诗人把这种感情借助象征体——美丽、高洁和愁怨的丁香表达出来,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4.《雨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营造了一种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迷离、缥缈、超然、朦胧的抒情意境。

5.《再别康桥》一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与诗人的情感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描写了诗人再别康桥时所看到的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彩、夕阳中河畔的金柳、在水底招摇的青荇、榆阴下的清潭、浮藻、星辉以及想象中沉默的夏虫。

(2)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清丽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母校深沉的爱,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

6.《再别康桥》一诗中,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我”心中流露的感情,把“金柳”比喻成“新娘”,表现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

7.《再别康桥》一诗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为什么要写“夏虫”这一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夏虫”也为“我”的别离而沉默,衬托自己离别康桥时千种离情万种别绪难以表达只得沉默无语的情感。

8.《再别康桥》一诗中,“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二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是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

9.《再别康桥》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尾一节是“悄悄的我走

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可以互换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可以。“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做铺垫;而“悄悄”放在结尾一节,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心情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离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微任务活动二评析反复手法,领会表达效果

10.《雨巷》第三节中“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和第四节中“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反复手法。将诗歌的内容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11.比较《雨巷》首尾两节的内容、结构特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雨巷》的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首尾呼应,强化了诗歌的音韵美。

(2)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飘过”与开头一节中的“逢着”相呼应,写“丁香姑娘”消失后,“我”继续彷徨追求,突出了诗人的愿望,拓展了诗的意境,让人久久地咀嚼、回味着诗人的希望与理想,强化了诗歌朦胧深邃的内涵,使读者在反复回响的韵律中获得阅读的美感,从而使情感的表达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12.《再别康桥》中,诗人为什么一开始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写出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留下的最美丽的印象。

13.《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并且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2)内容上:诗人无限的情思,由一个“轻轻的招手”这样的动作牵动出来,并以“挥一挥衣袖”这样的动作结束,貌似复唱,实际上情感已得到深化,渲染了伤别的氛围,构成了主题的回旋。

微任务活动三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14.《雨巷》第二节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