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西方史学理论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史学理论发展趋势

一、参考书目

1、(法)吕西安·费弗尔著,许明龙译:《莱茵河:历史、神话和现实》,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法)保罗·利科著,王建华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3、(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4、(法)雷蒙·阿隆著,西尔维·梅祖尔编注,冯学俊、吴泓渺译:《论治史:法兰西学院课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5、(美)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美)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杨豫著:《西方史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张广智著:《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严建强、王渊明著:《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与批判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晴佳著:《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12、王晴佳著:《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王岳川著:《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王岳川著:《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西方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移

1、传统史学及其缺陷

①兰克与实证主义史学:以实证性和经验性为主要特征。认为历史研究应限于政治和军事,研究对象应是历史上的精英人物。兰克学派(德国以柏林大学为中心,在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朗格卢瓦和瑟诺博斯,在英国是以阿克顿为首的“剑桥学派”,在美国则是班克罗夫特等人)。口号:“如实直书”。(与之相应的历史哲学被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

②根本缺陷:

A. 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忽视了政治和军事之外的丰富社会内容,把历史简单化、贫乏化了。同时将历史变为伟人传记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B. 研究方法过于强调文献考证和事实描述,实际上排斥了概括、解释和理论。

C.忽视了历史认识论问题,把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完全割裂,表现出机械的客观主义和自然主义立场,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的性质和忽视历史认识特点的缺陷。

2、对传统史学的批判与突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第一,批判的先声。

①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1751年)、《论世界各国的风尚和精神》(1756年)。

②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

③博克尔:《英国文明史导论》(上卷1857年,下卷1861年)。

④H·沃恩的理论批判(1848年)。

第二,批判和突破的深入。

①政治史家舍费尔与文化史家戈泰因的争论。

②兰普雷希特与兰克学派的争论。

3、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移(20世纪上半叶)

①新史学的先驱亨利·贝尔:1900年创办《历史综合杂志》(1931年更名为《综合杂志》),主编《人类的演进》(计划100卷,1920-1965年出版了65卷)。他明确指出新史学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在历史综合中的跨学科研究,主张以史学为中心综合其他学科形成一种新的史学模式。

②美国新史学的领军人物鲁滨逊:《新史学》(1912年)。他主张新史学应包含人类过

去的全部活动;十分强调史学的功用或“实用价值”,主张研究历史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现在和推测未来;反对传统史学的封闭性,强调史学家要利用关于人类的新科学知识,寻找“新同盟军”。

③法国年鉴学派的诞生:1929年,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创办《经济社会史年鉴》(1946年改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他们奠定了新史学的范型(年鉴学派第一代)。

A. 提出了“总体史”概念,认为历史应包括人类社会的各个层次。但当时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层次以及作为群体的人的研究。

B. 强调“问题史学”,强调“分析”、“提问”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反对传统史学的叙事史。

主要作品:

费弗尔(1878-1956)的《腓力二世和弗朗什一孔泰地区:政治、宗教和社会史研究》(1912年)、《大地和人类的演进:历史学的地理引论》(1922年)、《一种命运:马丁·路德》(1928年)、《16世纪的不信神问题——拉伯雷的宗教》(1942年)、《关于艾帕塔美隆——神圣的爱、世俗的爱》(1944年)。

布洛克(1886-1944)的《国王和农奴:卡佩王朝史的一面》(1920年)、《会魔术的国王们》(1924年)、《法国乡村历史的原始特征》(1931年)、《封建社会》(1939-1940年)。

勒费弗尔(1874-1959)的《大革命期间贝尔格区物质资料史的有关资料》(1914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北方省的农民》(1924年)、《恐怖时期农业问题》(1932年)、《1789年的大恐惧》(1932年)。

西米昂(1837-1935)的《工资、社会演进和货币:工资的实证理论试验》(1932年)、《世界危机和长阶段中的经济变动》(1932年)、《16至19世纪价格的一般运动研究》(1933年)。

④新史学在其他地区的兴起。

英国史家托尼的《宗教和资本主义的兴起》(1926年)是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的题材研究历史的第一位史学家,W·霍斯金斯的《1688-1800年埃克塞特的工业和贸易》(1935年)则是英国地方史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在美国,运用新的研究角度解释历史(包括政治史)的作品也已出现。代表人物是查尔斯·比尔德(1874-1948),其主要著作有《美国宪法之经济的解释》(1913年)、《杰弗逊民主制的经济起源》(1915年)、《美国文明的兴起》上下卷(与其妻合著,1927年)。

共同特点:打破了政治史的垄断,而向其他研究领域突破。当时最主要的新领域是社会史和经济史。在社会史的开拓方面很有影响的是勒费弗尔、布洛克、费弗尔等,在经济史方面成效显著的首推西米昂和拉布鲁斯,比尔德则从经济的角度来解释政治史,可谓别开生面。此外,布洛克和费弗尔还从新的人类学的视角或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化史,成为战后年鉴学派新一代兴起的历史人类学和心态史的先声。

但总的来说,当时西方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还是传统史学,传统的政治史和叙事史牢牢占据着大学讲坛,不过新史学的迅速发展表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方向。

4、新史学成为主流及其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①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变化。

A. 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控制大学和学院的教席,通过社会传播媒介扩大影响,逐步成为史学界的主流。

B. 第二代年鉴学派(战后至1968年):布罗代尔为代表,还有古贝尔、维拉、芒德鲁等。布罗代尔不仅继承了第一代的总体史概念,而且从理论上和研究实践上发展了它。他理论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关于“长时段”的概念,即关于历史时间的理论。他认为,历史时间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分为三种,分别表达三个不同层次的历史运动,即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长时段是几乎不动的历史时间,反映了人们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种近乎自然史的时间,或称地理、生态环境的时间。中时段反映一种具有缓慢节奏的历史,这种历史常表现为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人口的变动等,这是社会史的时间。短时段是传统史学的历史时间,或称个人、事件史的时间,常表现为各种迅速发生、变动的历史事件。布罗代尔认为,不同的时间反映历史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节奏。短时段时间只能反映历史表层的运动,具有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