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教育之根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教育之根本
蔚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作为一名教师,对陶行知先生这句话深有同感。教书育人,育人是根本,教书是育人的方法和手段,其目的还是育人。对陶行知先生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育人之目的不是重在老师的教导,而是重在学生的接受,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教育的目的,不是说老师让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通过老师的引导,把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方法传授给学生。其实,这就是教育的终极,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此外,教书,也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把自我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要做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如果一个老师只是长篇累牍,不厌其烦的教育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讲些大道理,虽然也称得上是“诲人不倦”,但效果呢?并不是太明显。也就是说,教师与其灌输给学生高深的理论,不如从自我做起,以自身行为来引导,感化学生,用日常生活中具体事例(虽然只是些小事)来影响学生。这种做法,看似平凡,其实在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教学中并没有给学生灌输什么讲文明,懂礼貌的重大意义,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却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在课堂上有时侯需要用学生的尺子,笔。用了之后,我都要对学生说一声“谢谢”。授完课之后,学生都在做作业,有同学举手问问题,我每次都是趴在桌子上,附在问问题的学生耳边轻声给他讲解,以免影响别的学生学习。这些做法,看似平常简单,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深远。我选择合适的时机,把这些普通而简单的道理讲给学生:我为什么要对某学生说“谢谢”呢?因为我借这位同学的铅笔用,借用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为什么我给某同学讲题的时候轻声说话呢?我怕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我以我本人的言行作为生动的事例,在道理上对同学们稍加引导,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某同学捡到另一同学的铅笔还了给他,该同学会发自内心地主动向某同学道谢。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同学们都会在小范围内轻声交流,以免影响别的同学。
二,对于出现的某个同学的特例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分清正确与错误,分清是非,提高自己的辨别力,从错与对的鲜明对比中,树立正确观念,正确思想。我就某个同学上课说话为例,引导大家展开讨论,让大家通过讨论来确立在课堂上应该遵守课堂纪律的观念。我提示大家,我们坐在教室里来干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到答案,大部分同学都明白自己坐在教室里是来学习的。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每节课我们每个人要学到什么东西,怎样做才能保证我们每个人都学到该学的知识?大家通过讨论,又得出了答案:每个人都遵守课堂纪律,维护好课堂秩序,才能保证每个人都学到该学的知识。我以某同学为例,让大家讨论,他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对不对?他的这种行为是应该批评还是值得表扬和提倡?同学们通过讨论,最后归结为一致意见观点: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维护好集体利益,每个成员都应该在学习的同时,不影响别人学习的权益,相反,同学们之间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一个学生认识得很深刻,他说:“如果上课不遵守纪律,每个人都想说就说,随随便便,那么,每个人都学不好,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完不成”。我充分肯定了该生的发言,对他进行了表扬,并以他的话作为这场讨论的结束语。
三,要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把握一个原则:抓住学生积极上进的大量事例,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启蒙教育的开端时期,人生观的树立和构建开始时期,他们渴望被肯定,被认可,被鼓励和被表扬。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在总体上是积极的,是上进的,这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朝着健康的方向
发展。俗话说:“人无完人”。那么,当学生树立起信心,很自信,自我认为是一个好学生,那么,在偶尔出现了一次错误,教师合理的加以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马上会被唤醒,不用老师批评,他自己就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从而自觉改正错误,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如果一个老师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一再地抓住某个学生的错误屡屡批评,在该生的意识里,就会产生“我被老师定义为坏学生”,或者“我就是一个坏学生”。那么,教育和自我教育就失去了其全部意义。
四,抓两端,带中间,使全部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教育和班级管理中,老师要长期不断地树立正面典型,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学生们看得到,并切实感受到的。它比老师的所有理论更具有教育意义,更具有感召力。学习榜样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适当地选择一些反面典型,分析其错误,指出其危害,让学生们都认识到,不能象他们那么做,那样做是不对的。通过正反形象的鲜明对比,不仅使犯错误的同学认识到其错误,并进行自我教育,同时,也使全班每个同学都受到激励,自主,自愿,能动地进行自我教育。
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教育之根本,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