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韩 凯 (山东省淄博市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 淄博 255400)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的临床表现与CT的影像表现,探讨CT在肠脂垂炎方面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治疗或随访后诊断为肠脂垂炎的病例,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密度及周围脂肪改变等。
结果:7例病例均为单发的卵圆形脂性密度灶,边缘呈环形高密度并见周围脂肪间隙内渗出改变,3例中心见点线状高密度,其中1例病灶临近肠壁略增厚。
结论:肠脂垂炎为良性自限性疾病,CT有较为典型的特征,因此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急腹症;肠脂垂炎;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原发性肠脂垂炎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1],临床
表现类似于外科急腹症,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容易将其误诊为阑尾炎、胆囊炎、憩室炎、网膜梗死、局限性腹膜炎或妇科的急性病等,部分患者甚至通过剖腹探查手术后才得以确诊。
近年来随着C
T技术在急腹症患者上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同时也有经超声检查发现肠脂垂炎的病
例报道[
2]。
因此影像检查在急腹症诊断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肠脂垂炎在CT上具有较典型的影像表现,有利于病灶的发现及定位,对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避免患者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7
例CT检查并经治疗或随访后诊断为肠脂垂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6~56岁。
7例患者均因腹痛就诊,5例表现为左下腹部疼痛,1例为上腹部疼痛,1例表现为右下腹痛,患者均无明显呕吐、发热等情况。
1 2 检查方法:7例均采用西门子双源CT扫描,扫描条件
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60mAs,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以下,层厚5mm,后期常规1mm薄层并进行多方位重建。
增强患者扫描时自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8
0ml,注射速率3ml/s,注射25s后开始动脉期扫描,60s后实质期扫描。
扫描结束后采用工作站软件进行原始数据后处理,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对病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处理,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独立阅片,未达成一致诊断结论时多名医生进行共同阅片,最终获得一致诊断结果。
2 结果
7例均为结肠壁旁单发的卵圆形病灶,中心为脂性密度,略高于周围脂肪,3例患者的病灶中心见点线状高密度改变(见图1),边缘见环形高密度(见图2),病灶大小范围约1 2cm×0 5cm~2 0cm×1 2cm,周围见不同程度的渗出改变(见图3)。
病灶位置:1例位于降结肠下端肠壁前缘,5例位于乙状结肠前壁,1例位于升结肠壁旁,其中1例临近结肠
壁略增厚。
图1 男51岁,左侧下腹部疼痛3d,CT增强示乙状结肠起始部见一卵圆形脂性密度灶(箭),中间见线样高密度,临近肠壁略增厚,病灶周围见索条样渗出改变 图2 女,54岁,左下腹痛,CT平扫示降结肠下端肠壁前缘一卵圆形脂性密度灶(箭),内见线
样高密度
图3 男,39岁,左下腹压痛,CT平扫示乙状结肠起始部前缘一卵圆形脂性密度灶(箭),内见线样高密度,周围见渗出改变
3 讨论
3 1 解剖及病理:肠脂垂附属于结肠带两侧,是结肠和盲肠的
特征性结构,为起源于浆膜层、形状不定的脂肪突起,由肠壁浆膜及包含的脂肪组织构成,外被脏层腹膜,肠脂垂一侧位于网膜带,另一端游离度较高。
乙状结肠、盲肠处有许多较大的肠脂垂,而且乙状结肠弯曲度大,因此本病好发部位依次为乙状
结肠及盲肠,其他结肠周围相对少见[3]。
一般成人大约有100
~150个肠脂垂,长度范围约为0 5~5cm,其数量、体积等与个
人的胖瘦有关[4]。
肠脂垂由肠系膜动脉结肠支的末端小动脉供血,引流静脉为管径较小而弯曲的静脉[5],血供的特点加上
肠脂垂内脂肪多而重,末端游离度高,在肠脂垂扭转及其静脉
·4412·吉林医学2018年11月第39卷第11期
发生栓塞时易于发生出血坏死而引发周围炎性反应。
病理上早期表现为肠脂垂内栓塞脂肪的充血水肿,继而发生周围炎性病变,最终炎性团块可以缩小、消失、或结节化、钙化。
3 2 临床表现:本病为少见的自限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40~50岁男性患者为主,可能与肥胖和不规则运动有关。
本组数据中男女比例相近,同时年龄范围也较大,所以当年轻患者发生不明原因腹痛时,也要考虑此病的鉴别诊断。
肠脂垂炎多急性起病,以左下腹发生者居多,表现为腹部较为固定和局限的疼痛,患者可有腹部局限的压痛,部分患者可以伴有局部肌紧张或反跳痛,且疼痛部位和梗死肠脂垂位置相关,其全身症状多不严重,恶心、呕吐等症状则更加少见,患者的白细胞可升高或正常。
单纯依靠临床表现有时不易与阑尾炎、胆囊炎、憩室炎及网膜梗死等急腹症相鉴别。
3 3 CT表现:正常情况下,肠脂垂与周围腹腔脂肪密度相同,因此影像学上并不能区分,当肠脂垂发生炎性反应或有腹盆腔积液时,多可清晰显示。
肠脂垂炎典型的CT特征主要有:①结肠壁周围卵圆形的脂肪密度肿块,边缘欠清晰;②肿块中心多可见点线状高密度结节,呈“中心点征”,为发生血栓的静脉或病灶内出血[6],本组有3例患者有此表现;③边缘呈环形高密度,为炎性增厚的脏层腹膜,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毗邻结肠壁多无明显增厚,但本组有1例邻近肠壁略增厚(见图1);④增强扫描多为环形均匀强化。
有研究发现,周围伴有条状渗出的高密度环形改变可出现在所有的肠脂垂炎患者中,而这些病灶中央出现点状或线状高密度影的概率只有42 9%,所以未见到此征象时并不能完全排除肠脂垂炎的诊断[7]。
3 4 鉴别诊断:肠脂垂炎多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阑尾炎:为较常见的急腹症,以青少年或年轻人相对多见,多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等,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发热及白细胞升高。
CT检查发现阑尾增粗(外径>6mm)和阑尾周围炎性改变,是急性阑尾炎最有价值的征象[8]。
阑尾腔内可见粪石,影像表现为阑尾腔内均匀或环状的高密度灶。
有阑尾炎同时合并肠脂垂炎的相关报道,可能是由于肠脂垂的静脉可回纳邻近器官如阑尾炎、结肠炎等炎性反应肠管的血液,致肠脂垂静脉血栓而诱发急性肠脂垂炎[9];②急性憩室炎:结肠憩室是因结肠黏膜局部肠壁肌肉的缺损,从而形成突向肠腔外的囊状突起,多发生于老年人,80岁人群中可达80%左右。
当憩室颈部发生梗阻,或者憩室腔内粪便及产生的分泌物排出受阻时,可以引发炎性反应。
CT表现为结肠周围单发或多发的囊袋样病灶,病变的渗出多表现为围绕肠管周围的片状略高密度改变,邻近肠壁及腹膜增厚,周围无明显包块及肿大淋巴结,部分甚至可导致局部结肠穿孔;③网膜梗死:原发性网膜梗死以儿童发病多见,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侧上腹部或下腹部,可能与该处大网膜较长且移动度较大有关,临床常误诊为胆囊炎或阑尾炎,其好发因素为儿童的肥胖。
继发性网膜梗死常发生于腹部术后,发生区域常位于或邻近手术部位。
网膜梗死的临床表现与肠脂垂炎类似,疼痛多较固定且全身症状多不严重,但影像表现可见病灶多较大,无环形高密度及中心点线状高密度改变,增强无强化,病灶与肠壁距离较肠脂垂远,周围肠壁无明显增厚,随着时间推移,病灶范围逐渐缩小、密度变高,此病同样多采取保守治疗,无需手术。
部分文献报道,在疑似乙状结肠憩室炎或阑尾炎的患者中,影像检查发现肠脂垂炎的概率能够达到8%[10]。
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细心观察,以免漏诊或误诊。
其他还需要与肠脂垂炎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有胆囊炎、脂肪肉瘤、肠系膜脂膜炎等。
近几年关于肠脂垂炎的相关报道有增多趋势,可能与CT等影像技术在急腹症诊断的广泛应用及肥胖人群的增多有关[11]。
肠脂垂炎作为自限性疾病,不会引起肠壁的缺血,一般无需手术,确诊后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抗生素也不需过度使用,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多数患者1周左右症状可消失或明显减轻,病灶最终可消失、变小或钙化,仅有少数报道该病出现合并症,如脓肿或肠脂垂粘连形成肠梗阻等。
总之,肠脂垂炎的CT表现多具有较典型的特征,而且CT检查技术有较高的空间及软组织分辨率,可以多平面重建,同时不受患者肥胖、气体等因素的影响,结合临床表现后多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本病做出诊断。
4 参考文献
[1] ChenJH,WuCC,WuPH Epiploicappendagitis:anun commonandeasilymisdiagnoseddisease[J] JDigDis,2011,12(6):448
[2] 裘晓群 超声对肠脂垂炎的诊断价值[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3):323
[3] 何 剑,祝跃明 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原发性肠脂垂炎诊断的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58 [4] 王 勇,狄镇海,胡东劲,等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 放射学实践,2013,28(2):181
[5] 彭裕文 局部解剖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
[6] GargAG,SinghAK InflammatoryFattyMassesoftheAb domen[J] SeminUltrasoundCtMr,2008,29(5):378
[7] NgKS,TanAG,ChenKK,etal CTfeaturesofprimaryepiploicappendagitis[J] 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2006,59(2):284
[8] 王 攀,李 鹏 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价值探讨[J] 吉林医学,2011,32(16):3304
[9] 郑文武,易光平 急性阑尾炎伴急性肠脂垂炎二例报告[J] 腹部外科,2006,19(5):296
[10] 王 涛,孙长怡,王长远 原发性肠脂垂炎10例误诊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16,15(5):522
[11] 陈茂豪,梁彩妮,陈晓龙,等 多排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6):1193
[收稿日期:2018-03-02 编校:王丽娜]
·
5
4
1
2
·
吉林医学2018年11月第39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