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线粒体脑肌病共22页

合集下载

线粒体脑肌病营养支持一例

线粒体脑肌病营养支持一例

线粒体脑肌病营养支持一例摘要:患儿,女,10岁,本次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线粒体脑肌病”,收治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因“线粒体脑肌病”尚无特异根治性疗法,实施包括饮食治疗在内的综合管理方案。

患儿经临床营养科肠内营养治疗60天,白蛋白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动态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可维持患者基础能量代谢,是除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外的重要的综合管理措施。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基础能量代谢线粒体脑肌病系母系遗传,发病多在2-31岁之间,是人类五大遗传病之一[1]。

这类遗传性疾病因线粒体DNA或细胞核DNA突变或缺失导致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细胞呼吸链和机体能量代谢障碍[2]。

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致死率及致残率高,需要全面评估及多学科管理。

目前临床针对线粒体脑肌病尚无特异根治性疗法,现有的治疗管理主要包含饮食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现将我院儿科ICU收治的一例线粒体脑肌病患儿营养支持案例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患儿,女,10岁,2019年2月6日因喉中有痰1周,发热半天入院。

病程中,患儿有抽泣样呼吸,有流涕,无明显咳嗽,无气喘,无抽搐,无吞咽困难,精神食纳欠佳,大便干,小便外观无异常。

既往平素健康状况较差;5年余前开始出现行走不稳伴肢体无力,呈反复波动性发作,病程中伴抽搐、肌阵挛,多次于我院及上级医院就诊,诊断线粒体脑肌病,现“开普兰、氯硝西泮、辅酶Q10、艾地苯醌、复合维生素B”口服治疗中。

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2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mmHg,体重32kg。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急性热面容。

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

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

无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唇红,咽充血,咽反射存在,喉发音欠清晰,颈软,气管居中,未见吸气三凹征,闻及喉中痰鸣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罗音,无胸膜摩擦音。

线粒体脑肌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线粒体脑肌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家族史
线粒体脑肌病多为母系遗传,因此详细的 家族史询问对于诊断至关重要。
B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和体征检查,医生可 以初步怀疑线粒体脑肌病。进一步的实验室 检查和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D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01
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与线粒体脑肌病有相似的神经系统
症状,但无肌肉病变和母系遗传特点。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线粒体脑肌病 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 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和应对疾病。
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 ,包括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症状、 定期随访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 食、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 以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02 03
重症肌无力
这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 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与线粒体脑肌病不同,重症肌无力无中枢神经 系统受累和母系遗传特点。
其他遗传性肌肉疾病
如肌营养不良症等,这些疾病也可能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但通常无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免 疫抑制剂等。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调整用药 方案。
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 等,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影响因素
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 时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预后情况。同 时,线粒体脑肌病的预后也与基因突 变类型、线粒体功能障碍程度等因素 有关。

线粒体病(MELAS)

线粒体病(MELAS)

病变区多位于大脑半球后部,即颞、顶、枕叶,亦可同 时见于基底节区。
主要位于皮层,深部白质较少累及, MRI表现为脑回样层状异 常信号区,肿胀较轻,少见出血; 病变形态、大小、范围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呈游走性 常多灶性分布,不按血管支配区分布,跨越不同的供血区 脑萎缩和脑室扩大较常见,不具有特异性,但其萎缩程度较明 显,与年龄不相符。 没有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等较大血管闭塞证据 弥散成像(DWI)的发现病变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升高,提示 存在血管源性水肿,与急性脑梗死因细胞毒性水肿所致ADC值 减低的表现不同。 MRS检查显示病灶内NAA下降,乳酸含量增高。
头颅 CT和 MRI:早期可见与主要脑血管分布不相应的脑软 化灶和多发性类梗塞灶(长T1,长T2信号),后部半球的大 脑皮层(如枕叶)多见,晚期有脑萎缩、脑室扩大和基底 节钙化。
肌活检:光镜下,用改良的 Gomeri三胞色素氧 化酶(COX)染色,肌膜浆下可见大量正常和异形线粒体。
母系遗传,其母多有糖尿病、耳聋、心电图异常和呼吸链复合体Ⅰ、 Ⅲ、Ⅳ活性缺陷。婴儿期正常,3~11岁起病,神经系统受累为主。
突发卒中,偏瘫、偏盲和(或)皮质盲、偏头痛、反复癫痫发 作和呕吐。可有糖尿病、觉感神经性耳聋痴呆和身材矮小。
因异常线粒体不能代谢丙酮酸,导致安静状态下血和脑脊液 中乳酸和丙酮酸浓度升高,最小运动最试验和口服葡萄糖乳 酸刺激试验(+++)。
• 非缺血性神经血管细胞学说
常规检查
血常规:WBC12×109/L,中性比率82%,淋巴 18% 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检查正常,
血糖7.1mmol/L,心肌酶正常 胸片:双肺纹理增粗,其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正常 脑电图: 可见双侧以高幅慢波为主 ,可见棘慢或

杜淑云教授浅谈线粒体肌病男孩的康复案例

杜淑云教授浅谈线粒体肌病男孩的康复案例

基本情况:小杨,男,12岁,因情绪淡漠、四肢僵硬伴抖动,右下肢无力来院治疗。

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经常在睡眠中出现意识不清,双眼向上凝视,口吐白沫,四肢僵硬伴抖动,持续1-2分钟后自行好转。

有邻居说小杨这是得了“羊癫疯”。

迷信的老人认为孩子是“中了邪”,甚至跑去烧香拜佛。

父母带其到医院检查治疗,有的医院说孩子的抽搐是“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有的地方说是“脑炎”导致的,还有怀疑“营养不良”的,可是经过两年的治疗和保养小杨的症状丝毫没有改善,而且听力也逐渐下降了。

2011年1月,在经过多方打听和咨询,小杨的父母将孩子带到北总三院中医痿症科。

来院的当天,来诊症状:他情绪淡漠,自称“听不见”,对问话无反应,右下肢也觉得没力气。

主任医师杜淑云根据小杨的症状检查和相关检查报告:血沉(ESR)15mm/h。

乳酸(LAC)-运动前50.5mg/dl。

头颅MRI报告:多发性皮质异常信号影。

脑脊液检查报告:细胞总数8×10^6/L,红细胞计数(RBC)6×10^6/L,白细胞计数(WBC)2×10^6/L,葡萄糖(GLU)3.63mmol/L,氯化物(CL)124.5mmol/L,总蛋白(TP)0.46g/L,钾(K)2.47mmol/L,脑脊液乳酸39.4mg/d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26.1U/L。

听性脑干反应可见各波。

这些数据结合专家的临川经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小杨的代谢出了问题。

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明确方向后,主任医师立即给予小杨“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结合中药汤剂和穴位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小杨的四肢僵硬情况减轻,右下肢无力症状改善,精神好转。

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小杨的听力恢复正常,步态良好,轻瘫试验阴性,也未再出现抽搐发作。

随后继续服药巩固,后电话随访1年,情况稳定,生活良好。

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肌病
的组织或器官,用于替换病变的组织或器官,发挥作用。 六.去除有害的代谢产物利用药物去除有害代谢产物。 七.其他治疗如外科畸形矫治等。
谢谢
分型
一.伴有破碎红纤维的肌阵挛癫痫常10~20岁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癫痫.伴 有进行性神经系统障碍(智力倒退、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患者肌纤维紊乱、 粗糙,线粒体形态异常并在骨骼肌细胞中积累,用Gomori Trichrome染色显示 为红色,称破碎红纤维。
二.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通常 10〜20岁发病,主要临床表 现为阵发性呕吐、癫痫发作和卒中样发作、血乳酸中毒、近心端四肢乏力等。肌 组织中A3243G突变型mtDNA达40%〜50%时,岀现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肌病 和耳聋。
治疗
一.药物治疗联合治疗以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毒性产物并补充代 谢辅酶肌酸、肉碱、烟酰胺、硫胺素等。
二.运动疗法通过阻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儿的肌力。 三.饮食疗法:对不同缺陷的患者应用不同的饮食疗法。 四.基因治疗包括降低突变型mtDNA/野生型mtDNA的比例,使用
错位表达及异质表达,输入其他同源性基因等。 五.细胞移植主要通过定向分化多潜能的干细胞,获得某种特定
线粒体肌病

基本介绍
多在20岁时起病,临床特征是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轻度活动即感疲乏,常 伴肌肉酸痛及压痛,肌萎缩少见。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和进行性肌营 养不良等。
该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功能缺陷引起的多系统疾病,以中枢神经和肌肉 系统病变为主,特征是呼吸链酶活性正常的肌纤维与酶活性缺失的肌纤 维混合。患者各种组织内DNA的突变类型、分布各不相同,所以表现出不 同的症状,多表现为肌力低下、易疲劳、小脑失调、耳聋、痴呆、代偿 性高乳酸血症等。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一例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一例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一例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2014-03-24 19:36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作者:唐吉刚等字体大小-|+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MNGIE) 是一组以胃肠道症状、恶液质、周围神经病、眼外肌麻痹、白质脑病为临床表现的线粒体病。

目前国内有关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研究报道较少。

我们报道1 例临床表现典型的MNGIE 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线粒体及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TP) 基因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 岁,因腹胀7 年、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1 个月于2012 年10 月8 13 收入我院普外科。

患者自13 岁左右经常出现腹胀、腹痛,间有腹泻症状,并逐渐出现消瘦,在当地医院诊断十二指肠淤滞症,于2012 年9 月8 日行十二指肠(水平段) 空肠吻合术。

术后12 d 患者出现腹胀、呕吐、腹泻,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胃潴留,遂转我院普外科。

图1 患者头颅MRI 示T2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可见双侧放射冠、侧脑室旁高信号2012 年10 月19 日无明显感染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约20 d 后出现双上肢远端无力,肌电图检查示周围神经病变,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经神经内科会诊考虑吉兰- 巴雷综合征,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4 g·kg-1·d-1) 治疗,病情无明显变化。

11 月19 日行头颅MRI 检查示双侧放射冠、侧脑室旁、胼胝体、脑干、小脑半球多发等、长T2 异常信号(图1),遂转至我院神经内科继续诊治。

既往史:患者儿童期发育正常,因自幼被现在家庭抱养,家族遗传史无从查询。

入院体检:体温37℃,脉搏126 次/min,呼吸16 次/min,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kPa)。

体形消瘦,营养差,较标准体重减低约35%,心、肺体检无明显异常。

舟状腹,上腹部一长约15cm 手术瘢痕,腹部皮褶约0.4 cm,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振水音阳性。

1例线粒体脑肌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1例线粒体脑肌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再 侵 经 , 气 阻加 病 。 烟 酒进 淡 消 舞 乍慧 O 次 袭 络使 受 ,重 情 戒 节 ,清 易 经 妻 刍 1 9
持精 神愉 快 , 时加 强 锻 炼 , 增 强 机 体 对 寒 冷 的 耐 受 性 , 高 平 以 提
6 ;
I 垡 n粤几s gc_ to ae 糊。 善后自 出院。。 t 病 ae o n 堡.芝襄院1 动 ’ 例m t ri r 复 c s 个月 a 粒 n e
3 2 安 全 防 护 病 人 有 进 行 性 视 力 模 糊 , 注 意 加 强 保 护 措 . 应 施 , 床栏避免坠床 , 床活动时应有人陪同 , 病人穿防滑鞋 , 加 下 嘱
头痛, 右侧 肢体 抽 搐 伴 发 热 。 头颅 磁 共 振 成像 ( I示 : MR ) 左侧 枕 叶及 部 分 顶叶 病 变 。 当 时 诊 断 为 病 毒 性 脑 炎 , 予 糖 皮 质 激 , 给 素、- / a  ̄ a韦和 丙 戊 酸 钠 等 药物 治 疗 , 院后 仍服 用 丙 戊酸 钠 。 出 入 院前 2d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 左 上 肢 抽 动 , 时 意 识 清 楚 , 双 眼 当 无
v r i S a g a 0 0 2 Chn ) est y. h n h i 0 9 ia 2 中 圈分 类 号 : 437 R 7.4 文献 标 识 码 : c
3 1 心。 护 理 线 粒体 脑 肌 病 病 人 由于 线 粒 体 氧 化 磷 酸 化 障 . 理 ’ ” 碍 导致 A TP生 成 不 足 , 能 维 持 细 胞 的 正 常 生 理 功 能 , 生 氧 不 产
头颅磁共振波谱( S 检查示: 3 处见乳酸双尖峰。基因检 MR ) 13 .

RNASEH1(核糖核酸酶H1)突变损害线粒体DNA复制,导致成人发病的线粒体脑肌病

RNASEH1(核糖核酸酶H1)突变损害线粒体DNA复制,导致成人发病的线粒体脑肌病

RNASEH1(核糖核酸酶H1)突变损害线粒体DNA复制,导致成人发病的线粒体脑肌病一研究背景:在骨骼肌和脑组织细胞中积累的mtDNA(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突变作为一种分子标记,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的线粒体脑肌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进展性眼外肌麻痹症(CPEO),因为核基因突变影响线粒体基因完整性。

这种因基因组间通讯障碍引起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还包括:mtDNA缺失综合征。

mtDNA 上一些增加的基因数目、线粒体复制组件、供应脱氧核糖核酸等;甚至一些未知功能的蛋白质,都和这种线粒体疾病有关。

最近研究发现,编码参与线粒体修复或成熟的核酸外切酶的DNA2和MGME1 上的突变,和引起CPEO的mtDNA突变有关。

我们发现编码核酸内切酶(切割DNA/RNA杂交链)的的RNASEH1(MIM: 604123)上突变能够引起一样的症状。

二研究目的:证实RNASEH1突变和CPEO有关。

三研究方法:3.1两个无关联的个体S1和S2,四个有血缘关系的姐弟S3-6,共6人。

3.1.1 临床表现:S1-S6临床症状符合CPEO;除了CPEO,还有一些神经功能障碍。

3.1.2 临床检查: MRI检查、S1-6肌肉活检、肌细胞电镜观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含量检测。

3.1.3 实验室检查:Southern 印迹杂交测定S1-4和S6病人肌细胞大片段缺失的mtDNA含量。

qPCR测定S2的肌细胞mtDNA拷贝数。

3.2 Sanger测序排除已知和CPEO/ΔmtDNA 综合征有关基因突变;3.3 对S1全外显子测序、过滤,筛选出纯合子或杂合子突变,然后筛选未报道过的、已知的编码蛋白基因、预测的编码蛋白基因上的罕见突变。

3.4 突变位点序列翻译后的氨基酸和正常氨基酸比对;3.5 亲和纯化技术纯化过表达的野生型(WT)和突变型RNASEH1蛋白。

3.6 通过荧光标记DNA/RNA杂交链测定重组蛋白体外活性。

3.7 分别在葡萄糖和半乳糖培养基中培养S1和两个健康人皮肤中成纤维细胞,分析糖酵解途径或氧化磷酸化特性。

3例线粒体脑肌病误诊分析

3例线粒体脑肌病误诊分析

3例线粒体脑肌病误诊分析【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误诊;脑梗死;视力障碍;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脑炎;癫痫;肌无力病历摘要病例1,女, 39岁,主因头晕、右侧眼睑下垂、上抬无力1年加重4d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年,经常口服二甲双胍治疗。

于入院前1年经常出现头晕、右侧眼睑下垂、上抬无力,睁眼闭眼均无力, 4 d前症状加重,无晨轻暮重感觉,病程中无意识不清,无发热,平时饮食及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9℃、脉搏85次/min、呼吸22次/min 、血压123/68 mm汞柱,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5次/min,腹部平坦。

神经系统:神志清晰,言语清楚,右侧眼睑下垂,双眼运动自如,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双侧瞳孔直径约3.0毫米左右,双侧额纹等深,双侧鼻唇沟等深,双侧软腭上抬有力,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力5级,双侧膝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双侧查道克征阴性,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克尼格征阴性。

检查空腹血糖:5.80 mmol/l,餐后2 h血糖:10.56 mmol/l,肺部ct:未见异常;给予新斯的明1 mg肌注,但未见好转;检查头部核磁: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诊断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病变,给予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对症治疗,但病情始终未见好转,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给予取肱二头肌肌肉活检回报:常规he染色可见少数轻度萎缩, mgt染色发现肌膜下出现不规则rrf;肌电图:mvp电位,时限缩短,波幅降低,肌源性损害,后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给予给予补充atp 80~120 mg及辅酶a 100~200单位,每日1次静点,共应用20 d后好转出院。

病例2,女, 2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4 d伴抽搐1次入院,患者既往健康;体温最高时达38.3℃,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抽搐时意识丧失、四肢强直阵挛,入院后检查血压110/70 mmhg,体温38.2℃,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min;神经系统:神志清楚,颈部项强3横指,四肢肌力5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初步诊断: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脑炎,入院后检查腰穿,脑脊液常规:正常;脑脊液生化:蛋白1.2g/l,糖正常,头部核磁:双侧颞枕顶叶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 dwi明显高信号;给予无环鸟苷抗病毒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入院第5天左侧股四头肌肌肉活检:he染色有嗜碱的肌纤维,在gt染色中为rrf,在nda和sdh染色中深染,并可见深染的小血管;修正诊断:线粒体脑肌病,给予辅酶q10、大量b族维生素、atp治疗后好转。

儿童线粒体病6例临床分析

儿童线粒体病6例临床分析

儿童线粒体病6例临床分析陈秉洁蔡文红林云峰王世彪张宝泉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福州350001通信作者:林云峰,Email:【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疾病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6例线粒体疾病患儿,包括询问病史、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

结果6例患儿中男3例,女3例;发病年龄范围为0~12.0岁,中位发病年龄4.09岁,新生儿期发病2例,1岁以内发病3例(50.0%);神经系统症状4例,伴有惊厥病史2例,生长发育落后3例;随访已死亡2例,病愈1例。

结论基因诊断可从婴幼儿严重线粒体疾病患者中区别出预后良好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帮助其度过危险时期。

【关键词】线粒体病;可逆性;儿童;新生线粒体病(MD)是一组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或核DNA(nuclear 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果和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具有多样化表现,该病常同时累及多个器官,目前临床有多种综合征被证实属于线粒体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病检测技术的提高,线粒体病的基因型、临床表型和诊断治疗迅速发展;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估计,16岁之前儿童线粒体疾病患病率为6.2/100000[1],可逆性婴幼儿呼吸链缺乏症(reversible infantile respiratory chain deficiency,RIRCD)罕见报道。

典型的临床表型包括:乳酸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MELAS),Leigh 综合征(LS)、Pearson综合征等,另外临床发现一类型MD为可逆性病变,新生儿或婴儿起病的由编码tRNAGlu的MT-TE基因m.14674T>T/C突变引起RIRCD[2],本文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6例线粒体疾病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基因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第十二章 线粒体脑肌病

第十二章  线粒体脑肌病

第十二章线粒体脑肌病【概述】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ies)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或核基因.(nuclear gene)或核DNA(nuclear DNA,nDNA)改变所致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该组疾病累及身体多种系统。

需高能量供应的器官最易受累,如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其次为心、胃肠道、肝、肾等器官。

常见的综合征和名称缩写如下:1.KSS Kearns—Sayre综合征。

2.MELAS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 drial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3.MERRF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yoclonic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

4.MNGIE或MEPOP线粒体周围神经病、胃肠型脑病(mitOchondrialneuropathy 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或称线粒体脑肌病伴多发周围神经病、眼肌麻痹和假性肠梗阻(mitochondrial neuropathy gastrointestinalencephalopathy with polyneuropathy ophthalrnoplegia and pseudo一0b struction)。

5.NARP 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色素变性视网膜炎(neurOpathy ataxia and retinitis pigmentosa)。

6.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1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

7.PEO进行性眼外肌麻痹(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线粒体病(MELAS)

线粒体病(MELAS)

07
MELS的科研进展
科研现状
线粒体病(MELS) 是一种罕见的遗 传性疾病,主要 影响神经系统和 肌肉系统。
目前,对于 MELS的治疗方 法主要是对症治 疗,没有特效药。
科研人员正在努 力寻找新的治疗 方法,包括基因 治疗、细胞治疗 等。
同时,科研人员 也在研究MELS 的发病机制,以 期找到更有效的 治疗方法。
线粒体病(MELS)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M E L S 的 概 述 03 M E L S 的 病 因 04 M E L S 的 诊 断 05 M E L S 的 治 疗 06 M E L S 的 预 防 与 护 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MELS的概述
MELS的定义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替代 受损的线粒体,恢复细胞功能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技 术,修复线粒体DN突变
小分子药物:开发针对线粒体 疾病的小分子药物,改善患者
症状
线粒体移植:通过线粒体移植 技术,修复受损的线粒体,恢
复细胞功能
THNK YOU
汇报人:XX
05
MELS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 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可能带来 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 更换药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 等因素确定药物剂量
药物疗效:定期监测药物疗效,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饮食治疗
限制热量摄入:减少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低糖饮食: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 高纤维饮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适量摄入蛋白质: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

线粒体病4例的临床分析

线粒体病4例的临床分析

线粒体病4例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线粒体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4例患者共同症状为肌肉耐疲劳性差,主诉易感疲劳,其余症状表现多样,运动乳酸试验均阳性,肌肉活检最后确诊。

结论线粒体病临床不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运动乳酸试验是协助早期鉴别诊断线粒体病的有效、简单的方法。

标签:线粒体病线粒体脑肌病运动乳酸试验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遗传缺陷损伤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

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确诊病例回顾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至今收治4例线粒体病患者。

其中男性3人,女性1人。

年龄37-51岁。

女性病人妹妹有类似病史,27岁死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母亲及另一姐姐正常。

1.2 主要症状及体征:本组中全部病人均有肢体乏力症状,主诉易疲劳。

3例有视力下降,其中继发性青光眼及虹膜睫状体炎1例,双眼视神经萎缩1例,眼底检查正常1例。

肢体震颤1例,行走不稳1例,肌萎缩2例,弓形足1例。

肌力正常2例,肌力稍差2例。

腱反射表现各不相同,难立征加强试验(+)1例。

全部患者深浅感觉均正常。

病理征阳性1例。

1.3 辅助检查:4例患者均进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多肿瘤标志物、风湿、免疫指标、ANA、抗ENA、抗ds-DNA检查,结果正常。

2例进行腰穿术检查颅内压正常,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正常。

1例患者CK升高。

肌电图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神经源性损害1例,表现为四肢周围神经受累1例,表现为肢体感觉纤维重度混合性损害、远端运动纤维轻至中度轴索损害,神经源性损害1例,肌电图正常1例。

脑电图异常1例。

头颅MR全部未见异常。

有肌萎缩表现的2例患者中1例胸椎MR增强提示胸1~2节段脊髓片状异常信号,无强化,无占位效应,另1例颈、胸椎MR未见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析-线粒体脑肌病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