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名画百篇赏析》第一章第一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
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名画百篇赏析》教材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从地位作用看,本课是课本的第一章,是整本书是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因此教学上要重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审美经验,为培养创意思维的素养打下基础。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共分2节,分别介绍了人物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特点。从学情分析看,职业学校学生总体对反传统作品在审美上难认同。因此要创设有趣的情景,通过问题、讨论、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人物画的发展及其特征。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人物画与表达内心的体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拓展视觉感受的范围,增强
探索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人物画不同时期的特点,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2.难点:对于不同时期人物画发展阶段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的掌握。如果不能理解,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幅画的用意与情感,导致无法正确欣赏作品。便会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
2.学法
(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
五、课时分配和教具准备
1.课时分配:2课时。
2.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式导入
屏幕出示《龙凤人物画》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问题一:这两作品绘画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中国人物画。
问题二:两件作品的服务对象上看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龙凤人物图》的目的是祭奠亡灵,它不是给人看的,是为灵魂服务的。而《洛神赋图》的作者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从魏晋时期起人物画不再是给亡灵服务了,而是为现实生活的活人服务了。
图1:《龙凤人物图》VS《洛神赋图》
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人物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人物画的开端。
(二)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沿着人物画发展的“七大阶段”中的前“三阶段”发展脉络,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1.“第一大阶段”巫术人物画阶段
(1)观赏:《人面鱼纹彩陶盆》作品与《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作品比较。
(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一阶段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史前社会作品。其中鱼纹有着深刻的寓意。《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是画像石的优秀作品。如果把这些画像
石、画像砖系统的收集起来,那就会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第一阶段人物画主要是给灵魂服务的。
图2:《人面鱼纹彩陶盆》V S《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
2.“第二大阶段”道释人物画阶段
(1)比较: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作品与敦煌壁画《萨埵太子以身饲虎》作品比较。
(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二阶段作品。它是为宗教服务的。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的绘画中把释迦牟尼、净饭王以及大自在天神都画的不像印度人而像中国人。这是佛教绘画艺术的进步。敦煌壁画《萨埵太子以身饲虎》。这幅画和以往看到的国画很不相同。佛教画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国画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们的目的不同、作用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作用: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
图3:《八十七神仙图》VS《萨埵太子以身饲虎》
3.“第三大阶段”宫廷人物画阶段
(1)比较:周昉《簪花仕女图》作品与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作品比较。
(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三阶段
作品。他是宫廷的颂歌。周昉《簪花仕女图》的人物特征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所绘制的。当时唐代推崇以胖为美,因此画出的人物也是带有当时的时代气息。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个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
图4:《簪花仕女图》VS《韩熙载夜宴图》
4.对重点作品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的深入欣赏
说明:《天王送子图》作品
作者:吴道子(680—759),玄宗赐名道,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唐代第一大画家。童年的吴道子极为不幸,双亲早故,生活孤苦,迫于生计,自幼便学书习画。清苦的生活,辛勤的学习,使他过早地成才,20岁左右时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了。唐宣宗时吴道子被推崇为“画圣”,民间画塑匠人称他为“祖师”,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
背景: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也揭开了新的一页,很多卓有成就的画师创作了大量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画,即所谓“菩萨如宫娃”,或用贵族家姬妾形象画释梵天女等。吴道子就是此时宗教人物画坛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吴道子喜欢与文人名流交往,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据传在长安、洛阳两地的寺院道观中他画的宗教壁画就有300多幅。由于他性格豪爽,好酒使气,想象力丰富,所以所绘壁画人物,“奇踪异状”,有吞云吐雾之气势,有崩石摧山之峻美。
据说吴道子画丈余的人像,无论是从手臂或脚部开始,都能画出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画佛头部的圆光,转臂运笔,一笔而就。而且他所刻画的都是一些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结合形象的创造,大大提高了绘画的表现力。吴道子的绘画无真迹传世,这幅《天王送子图》可能是宋代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也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吴道子有几幅佳作都是根据裴旻舞剑得来的,东都洛阳画壁有7处,其中天宫寺的壁画就是吴道子看裴旻舞剑之后所画的。张彦远记:“天宫寺三门吴画《除灾患变》”壁画的名字就是《除灾患变》。其中的故事还被引为佳话。
赏析:《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卷末有宋代李公麟的题跋。此画本是一部外来的宗教题材,但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中国化、道教化了:净饭王与王后、侍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子威仪和君臣之道;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这也充分表明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不仅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而且深受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作者想象奇特,以释迦降生为中心,使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令人神驰目眩。画中一个情节是这样的:端坐的天王,双手按膝,怒视着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神兽的缰索,另一卫士则拔剑相向,意欲将其制服。
设计意图:人物画众多,理清每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利于学生在发展中寻找规律,然后在下一环节中拓展,认识人物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拓展人物画的多样性
有了以上的欣赏方法,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前阶段的风格,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有个性的观点,在人物画发展的历程中自由地鉴赏作品。
阎立本
阎立本(约601—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