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分1、第十九章:货币政策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分析货币政策的效应时应注意的因素)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有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时滞越长,货币政策效应越弱。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很大,而且货币供给是在不断变化的,但人们对货币供给的变化总是很难认识准确。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如果企业、个人、商业银行认识到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导致自身利益的受损,就会采取措施抵消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体系中突然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比如政治集团对政策工具的强烈抵触而使政策无法执行.五、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看效应发挥的快慢(时滞的长短)和政策发挥效力的大小。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有四种情况:双松政策,双紧政策和松紧搭配政策.2、中央银行三大政策工具及其分析比较A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如果提高,货币供给量会下降;如果降低,货币供给量会上升。法定准备金政策是最强烈的措施,不能经常采用。B 再贴现政策。如果提高,货币供给量会下降;如果降低,货币供给量会上升。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掌握. C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如果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货币供给会增加;如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货币供给会减少。公开市场业务是最好的货币政策。有优越性。
第十八章:通胀
如何理解通胀的定义?
西方学者: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中国学者: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量造成商品货币失衡的现象。
(1)通货过多是核心内容(现金存款)(2)考察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包括金融资产(3)强调的是货币价格(4)强调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5)表现形式不只是物价上涨
通胀的效应简答论述题重点10分
一、强制储蓄效应
储蓄: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
若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这样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结果将是物价上涨。
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减少,而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强制储蓄的部分。
二、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会造成不同阶层的人收入再分配。
那些收入增长慢于通胀率的人实际收入会下降,收入增长快于通胀率的人实际收入会增加。依靠工资、租金、利息获得收入者会遭受损失;依靠利润获取收入者会得到好处。三、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财富分配效应)
不同资产在通货膨胀时期所受的影响不同。(实物、股票、存款、债券)
一般通货膨胀有利于信用关系中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特别是对小额存款人和债券持有人不利。
四、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恶性通货膨胀,可能会引起经济社会危机。——会使生产经营遭破坏、流通秩序紊乱、信用关系萎缩、货币制度崩溃甚至引起政治动荡。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论述题重点
(一)需求拉上型——用经济体系中存在对产品和服务的过度需求来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
即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二)成本推进型——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1、工资推进型
前提条件: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当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时,出现物价上涨。容易引起“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2、利润推进型
前提条件:存在商品和劳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卖方操纵市场,操纵价格,赚取垄断利润。
(三)供求混合推动型——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综合作用而引发。
基本要点:“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比如:需求增大物价上涨工会要求提高工人工资成本推动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是什么?
(一)宏观紧缩政策——传统调节手段
(针对需求拉上)
1、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债券
2、紧缩性财政政策
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二)供给政策(针对需求拉上)
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扩大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刺激产出,增加总供给。(三)紧缩收入的政策(针对工资推进)
1、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2、管制或冻结工资
3、实行高额累进税率
(四)价格政策(针对利润推进)
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
第十六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简答题重点第十六章10分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对比关系。
⏹货币均衡:Ms=Md
⏹货币非均衡:Ms>Md 或Ms<Md
⏹货币均衡与利率
实际经济生活中,常表现为货币非均衡即失衡,可通过利率、物价的变化观察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和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货币供求引起利率变化,利率变化进一步影响货币需求,如此相互作用,最终达到货币供求的均衡状态
货币供给形成总需求的过程分析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商货支付工资上缴财政· · · ·
品货币币货币储蓄· · · ·
劳供给收上缴财政—投资、消费需求
务入投资需求
货币积累
消费需求
⏹特殊情况:
(1)总需求不足
(2)总需求过旺
⏹因此,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但同等的货币供给可能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二)市场总供给(AS)和对货币的需求(Md)
市场总供给:由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的构成。主要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
⏹宏观上货币需求是商品、服务需要多少货币来运转,则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微观上货币需求是个人、企业需要多少货币,而总体上又受制于总供给。
因此,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能产生不等的货币需求。
⏹(三)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P185-186
⏹以MS、Md、AS、A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求关系见图:
四、总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
⏹在总供给给定时,市场供求失衡的直接后果:
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中是物价水平的变动;
在计划体制下,并不能直接由价格表现出来,但矛盾也会促使计划价格做必要的调整。
五、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一)面纱论——货币供给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特别是从长期看。
(二)第一推动力论——货币供给对实际产出有积极影响。
通过对潜在资源的利用进行分析,见P187
P
A点是只有产出而无第三阶段
价格上涨的临界点第一阶段 B
B点是产出增长极限点 A 第二阶段
O
Y
⑴第一阶段:有充分的潜在资源可利用,货币供给,实际产出水平,物价不变。
⑵第二阶段:潜在资源持续利用一段时间后,货币供给,实际产出水平,物价
⑶第三阶段: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货币供给,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物价
第十五章:货币供给15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当局是如何调控货币供给的?
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当局通过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环节来间接地调控货币数量。
控制工具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