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文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王实味事件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发生的对王实味文艺文艺创作的批判, 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王实味于42年在延安报刊上发表 《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等文,论述了艺术家 不同于政治家的社会职能及两者的关系,认为政治家的 任务“偏于改造社会制度”,艺术家则“偏于改造人的灵魂” 并且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最后对王实味的批判作为了 对反革命分子的打击,最后错误处决是十分错误的
六、解放区文学的不足
1、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过于机械片面,创作中有明显的 政治倾向,作品有模式化、概念化痕迹
2、作品具有落后的农民意识,缺乏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 3、没有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一、生平 二、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内容
1、对农村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
2、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
五、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1、故事内容、人物心理和民情风俗方面具有民族化特点 2、细节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多用对比烘托侧面描写等方法 3、结构:故事性强,情节连贯完整,环环相扣,有头有尾 4、语言运用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的农民口语
六、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首先,他把小说定位于“问题小说”上,这说明 他的文学观还停留在“工具”的层面上,这就直 接影响了他小说品质的提升
四、解放区文学思潮
1 现实主义成为解放区唯一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因素附丽于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没有丝毫地位
2 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成为工农兵文学思潮
五、解放区文学特征
1、内容上
突出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战天斗地的生 产劳动,突出工农群众的主体地位
2、形式上
街头诗、传单诗、报告文学、速写、小 说、戏剧、木刻、绘画、秧歌剧等
周立波(1908—1979),原名绍仪。又名凤翔、1908年8月9
日生,湖南益阳人。现代作家。 1927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省 立第一中学。1929年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 1930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因参加罢工被捕。 1934年出狱后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2年因参加罢 工被捕。1934年出狱后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9年 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华北前线 记者。 1938年编辑《抗战日报》。1939年编辑《救亡日 报》,同年底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参加延安文艺座谈 会。 1944年到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骤 雨》,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著作还有《山乡巨 变》、《铁水奔流》、《万里征尘》等,辑有《周立波选 集》。晚年创作的《湘江一夜》被评为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
3、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 赵树理特别关注农
村群众遇到的轻易
4、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生活得不变到革解和决农的问题
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
自称“问题小说”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1943年发表成名作
《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其作品通俗化大众化的追 求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恰相吻合,以至于甚 至产生了所谓“赵树理方向”的口号。短篇小说《地板》、 《小经理》、《福贵》、《邪不压正》、《传家宝》、《田寡 妇看瓜》,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出版 了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及短 篇小说多篇。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 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 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同时,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 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农民的阅读心理、欣赏习惯相一致。这种 创作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 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在他的影响下,马烽等山西籍作家形成 了一个被列为“山药蛋派”的作家群体。文革中赵树理的作品 被批判,本人也被迫害致死。
一、延安文学概观
1、高昂的革命理性和乐观精神构成了延安文学的文化品格
2、追求农民化审美情调(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倾向)是 延安文学的美学风范
3、塑造英雄、追求“崇高”是延安文学的主要创作特征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
抗战相持阶段,为了总结经验克服错误观点,1942年5月 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上先后作了《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言,强调作家要在斗争中去 吸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提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方针
其次,他固守在中国民间和古代传统的文化土 壤上,较少借鉴国外的创作经验,艺术上趋向 保守和封闭,视野不够开阔
一、周立波
(一)生平
(二)《暴风骤雨》中的农民形象
赵玉林
倔强执着,大公无私,率直朴素, 斗争中毫不犹豫,义无反顾
郭全海
具有坚决的革命要求和革命热情 沉着机智、精明能干的斗争经验 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三、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抗日民主政权 中成长起来的 正面人物
他们有理想有追 求,有坚决的斗 争精神
具有喜剧性格 和鲜明个性的 落后农民形象
他们有的愚钝、 迂腐但又善良, 有的则好逸恶劳
作为解放区民 主政权斗争对 象的地主形象
他们狡猾、阴险
小二黑、小芹、 李有才、老杨同 志等
二诸葛 三仙姑
阎恒元
四、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
4、老孙头的意义在于:有革命性的旧式农民应该丢掉 思想因袭和负担
二、孙犁
(一)生平 (二)孙犁小说的特征
1、浓绪和气质
(三)《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形象
1、老孙头是土地改革时期处在矛盾中,痛苦而又逐渐 觉醒、转变过程中的老一辈农民典型
2、一方面他拥护土改、拥护革命,另一方面他又有落 后、保守、自私,斗地主时犹豫不决,利益前积极主动
3、性格上,老孙头一方面开朗、诙谐,朴实率直,人 生阅历丰富;另一方面又胆小怕事,谨小慎微
始终如一地坚 持现实主义原 则
具有敏锐的捕捉力,不回避生活的阴 暗面和工作失误;塑造人物不掩盖落 后意识,不否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积极推进小说 民族化的普及 和创新
形式:尊重农民的审美习惯,注重情 节的连贯和完整,注意叙事中的关节 和悬念;语言:注意农民口语的运用
具有个性化的 喜剧讽刺艺术
讽刺中有宽容,批判中有期待 语言的讽刺;外号的运用;心理动机 的揭示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发生的对王实味文艺文艺创作的批判, 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王实味于42年在延安报刊上发表 《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等文,论述了艺术家 不同于政治家的社会职能及两者的关系,认为政治家的 任务“偏于改造社会制度”,艺术家则“偏于改造人的灵魂” 并且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最后对王实味的批判作为了 对反革命分子的打击,最后错误处决是十分错误的
六、解放区文学的不足
1、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过于机械片面,创作中有明显的 政治倾向,作品有模式化、概念化痕迹
2、作品具有落后的农民意识,缺乏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 3、没有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一、生平 二、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内容
1、对农村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
2、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
五、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1、故事内容、人物心理和民情风俗方面具有民族化特点 2、细节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多用对比烘托侧面描写等方法 3、结构:故事性强,情节连贯完整,环环相扣,有头有尾 4、语言运用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的农民口语
六、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首先,他把小说定位于“问题小说”上,这说明 他的文学观还停留在“工具”的层面上,这就直 接影响了他小说品质的提升
四、解放区文学思潮
1 现实主义成为解放区唯一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因素附丽于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没有丝毫地位
2 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成为工农兵文学思潮
五、解放区文学特征
1、内容上
突出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战天斗地的生 产劳动,突出工农群众的主体地位
2、形式上
街头诗、传单诗、报告文学、速写、小 说、戏剧、木刻、绘画、秧歌剧等
周立波(1908—1979),原名绍仪。又名凤翔、1908年8月9
日生,湖南益阳人。现代作家。 1927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省 立第一中学。1929年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 1930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因参加罢工被捕。 1934年出狱后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2年因参加罢 工被捕。1934年出狱后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9年 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华北前线 记者。 1938年编辑《抗战日报》。1939年编辑《救亡日 报》,同年底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参加延安文艺座谈 会。 1944年到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骤 雨》,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著作还有《山乡巨 变》、《铁水奔流》、《万里征尘》等,辑有《周立波选 集》。晚年创作的《湘江一夜》被评为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
3、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 赵树理特别关注农
村群众遇到的轻易
4、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生活得不变到革解和决农的问题
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
自称“问题小说”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1943年发表成名作
《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其作品通俗化大众化的追 求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恰相吻合,以至于甚 至产生了所谓“赵树理方向”的口号。短篇小说《地板》、 《小经理》、《福贵》、《邪不压正》、《传家宝》、《田寡 妇看瓜》,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出版 了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及短 篇小说多篇。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 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 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同时,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 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农民的阅读心理、欣赏习惯相一致。这种 创作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 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在他的影响下,马烽等山西籍作家形成 了一个被列为“山药蛋派”的作家群体。文革中赵树理的作品 被批判,本人也被迫害致死。
一、延安文学概观
1、高昂的革命理性和乐观精神构成了延安文学的文化品格
2、追求农民化审美情调(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倾向)是 延安文学的美学风范
3、塑造英雄、追求“崇高”是延安文学的主要创作特征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
抗战相持阶段,为了总结经验克服错误观点,1942年5月 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上先后作了《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言,强调作家要在斗争中去 吸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提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方针
其次,他固守在中国民间和古代传统的文化土 壤上,较少借鉴国外的创作经验,艺术上趋向 保守和封闭,视野不够开阔
一、周立波
(一)生平
(二)《暴风骤雨》中的农民形象
赵玉林
倔强执着,大公无私,率直朴素, 斗争中毫不犹豫,义无反顾
郭全海
具有坚决的革命要求和革命热情 沉着机智、精明能干的斗争经验 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三、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抗日民主政权 中成长起来的 正面人物
他们有理想有追 求,有坚决的斗 争精神
具有喜剧性格 和鲜明个性的 落后农民形象
他们有的愚钝、 迂腐但又善良, 有的则好逸恶劳
作为解放区民 主政权斗争对 象的地主形象
他们狡猾、阴险
小二黑、小芹、 李有才、老杨同 志等
二诸葛 三仙姑
阎恒元
四、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
4、老孙头的意义在于:有革命性的旧式农民应该丢掉 思想因袭和负担
二、孙犁
(一)生平 (二)孙犁小说的特征
1、浓绪和气质
(三)《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形象
1、老孙头是土地改革时期处在矛盾中,痛苦而又逐渐 觉醒、转变过程中的老一辈农民典型
2、一方面他拥护土改、拥护革命,另一方面他又有落 后、保守、自私,斗地主时犹豫不决,利益前积极主动
3、性格上,老孙头一方面开朗、诙谐,朴实率直,人 生阅历丰富;另一方面又胆小怕事,谨小慎微
始终如一地坚 持现实主义原 则
具有敏锐的捕捉力,不回避生活的阴 暗面和工作失误;塑造人物不掩盖落 后意识,不否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积极推进小说 民族化的普及 和创新
形式:尊重农民的审美习惯,注重情 节的连贯和完整,注意叙事中的关节 和悬念;语言:注意农民口语的运用
具有个性化的 喜剧讽刺艺术
讽刺中有宽容,批判中有期待 语言的讽刺;外号的运用;心理动机 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