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与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文化与经济发展
庞宵康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通过影响信徒的经济行为,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即宗教具备经济功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曾提出宗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力量。当然这种社会力量也具有两面性。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这种社会力量,发挥其正面优势,减小其负面影响,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经济;经济发展;消费行为;
很多论文在阐述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宗教的功能和作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到宗教与经济的关系。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宗教经典都贬斥财富、祟尚清贫,但又无法摆脱经费的困扰,所以历史上各大宗教无不从事经济活动。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影响巨大。它通过对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而将自己的触角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 直接对世俗社会的运动历程产生辐射效应。然而, 宗教作为上层建筑, 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到一定阶段, 它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同时,显而易见的是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自然资源也需要人文资源,不仅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文化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起源是这样阐述的:一切宗教观念归根结底都是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从他们的生
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可见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基础。
经济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宗教产生的前提。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宗教信仰为表现形式,由教职人员和信教教徒群众共同组成。这一社会群体的宗教信仰需要一定的形式,于是有了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那么这些宗教场所的修建、宗教活动的举办以及宗教组织的经费从何而来?无论是社会捐助、政府帮扶还是宗教组织的经济活动收益都基于社会经济基础。因此宗教的产生基于经济发展。
宗教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经济的保证。人们常言: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个人认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体,对于一个宗教组织亦是如此:宗教实体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财富的保证。宗教集中表现为一种社会实体,使人们具体感受到宗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宗教的教徒、寺院、教会、宗教学校要进行活动,需要吃饭和居所,也需要活动经费或其他类型的宗教活动费。因此,它的活动或多或少对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宗教经济是宗教活动的基础,没有它,整个宗教机器就难以运转。一切宗教都会因其经济的兴旺而发展,因其经济实力的衰退而削弱,因其经济力量的丧失而消亡,宗教发展的历史本身
就证实了这一点。谁又能否认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能够具有国际性的社会影响力与它们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的事实呢?无论是先有的国际地位还是先产生的雄厚经济基础,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既然宗教的发展需要经济基础,那么随着宗教组织募集的社会财富的累积和社会的进步,为了维持其地位并发展壮大宗教,宗教组织必然会以既有财富进行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来谋取更多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宗教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经济主体,宗教经济的经营活动是宗教实体增强实力的重要手段。于是,宗教主动作用于社会经济的效应诞生了。
从历史上看,宗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方面宗教通过提供价值观支持,提高民众识字率,重新分配教会财产,以及结成紧密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小团体的方式影响教徒的经济行为,带动宗教性消费,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不难发现,在宗教的价值体系中也透漏着经济伦理意识和价值观。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宗教关系中就指出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使教徒的经济活动进入理性化,并增强了教徒的敬业精神,从而起到了有力
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再如,在印度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牛肉的价格低于羊肉,而牛的养殖数量却不会因此而降低。如果单单从经济学的市场规律来解释这一现象,牛肉成本高于羊肉,如果牛肉滞销则市场牛肉供给会随着时间而减少,直到龚旭达到平衡。那么印度的反常现象该作何解释呢?这就要靠宗教来为我们答疑解惑了。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度,其中,印度教占主导地位,印度教徒的数量达到人口总数的80%,从绝对数字上看,印度教徒的行为方式就代表了印度社会的生活风貌。印度教徒崇拜牛,尤其视母牛为他们的圣灵,牛被奉为神牛。因此绝大多数人是不吃牛肉的。社会需求量少就要减少宗教神牛的数目吗?对于印度教教徒来讲绝非可能。因此这种奇怪的经济现象就延续至今。可见,宗教通过影响教徒的价值观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是不可小视的。
再看伴随宗教产生的宗教性消费。由于宗教经济积累和消费的需要,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必然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宗教行业经济。这是一种以侍奉上帝、神明和鬼神为核心的行业性经营活动,其中包括神像、圣书、圣具、宗教服饰、宗教装饰、宗教用具等等的生产和销售,这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增添了一个特殊的领域——宗教经济。
以佛教为例,随着经济发展佛教发展壮大,必然要大兴土木兴建佛堂,从而给经济社会带来劳动机会。当一个宗教的宗教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其宗教性消费达到劳民伤财的地步时,必然给经济社会造成危机,这也就解释了中国历史上的灭佛运动。当然,其结果源于统治阶级企图把宗教作为统治国家的思想工具。更多时候,宗教性消费是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譬如在我国著名寺观附近大都有一条街或大至一个地区形成了的专门经营与宗教用品有关的商业区,推动着周围房地产、旅馆、饭店等行业的发展,四川成都文殊院可以说就是一个典范。
宗教性消费的另一大分枝便是逐年升温的宗教旅游。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开来。直观上似乎宗教与旅游具有某种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国家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中与宗教有关的超过半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几百处世界遗产名录中,也大多带有宗教性质。人们坚信百闻不如一见,宗教文化所透露的底蕴内涵与感染力是简单的视频图片和文字所难以表达的。所以要亲自观赏这些分布于各地的人类文化遗产,只能通过旅游这种方式。
再者,马坎耐认为“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人们追寻宗教旅游不仅仅是为了玩乐,更多的是从紧张快节奏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寻找一刻的逃离,而宗教的文化氛围则可以使人们获得内心的平静以及精神上某种程度的放松与慰藉。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宗教旅游拉动经济增长是一种必然趋势。
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有利于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宗教遗产,还能有力推动宗教复兴和健康发展;宗教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赋予旅游新的文化内涵和开发领域。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宗教文化的精华,发挥宗教净化人心灵、规范人行为、提升人境界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另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同时也是经济实体,直接参与了经济活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支特殊
力量。教会的财产来源一方面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另一方面靠宗教组织进行的经济活动。仅仅从《活佛济公》等口耳相传的古代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宗教直接进行经济活动的端倪:古代中国佛教寺院除了接受“布施”之外,还通过地租和放高利贷进行剥削来发展寺院经济。
发展到现在,许多教会拥有着自己经营或投资的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公寓、办公楼、停车场、工厂、商业公司、股票和债券交易所等。通过这些商业经营获得大量利润。许多教会还积极向工厂、企业、公司投资,进行股票交易。例如,耶稣会不仅与共和钢铁公司、国民钢铁公司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且在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寇蒂斯·莱特飞机公司拥有大量股票。宗教节日和宗教法事活动也是宗教组织赚钱的重要手段。感恩节、圣诞节、降临节和复活节是美国四大宗教节日。庆典期间,许多特殊的消费品,如贺卡、蜡烛、圣诞树、食品、衣物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这些消费受到教会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