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东站建筑方案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东站建筑方案简介
随着沿江铁路的建成,宜昌市将从以往的铁路终点站变成一个区域性枢纽站,宜昌东站也将担负起宜昌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作用。它既是宜昌市重要的交通中心,也是宜昌市重要的对外门户,也是突出宜昌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城市窗口,是宜昌市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文化的象征。
一、建设位置:
宜昌东站地处宜昌市未来的双中心之一—伍家岗组团的东北部,距伍家岗中心约1公里,距宜昌市中心区约10公里。规划宜昌东站位于城东大道、沿江铁路、东站路围合的区域,南临宜昌市交通性干道城东大道和桔城路的交叉口,北靠沿江铁路与北部山地丘陵连接,宜黄高速公路从南侧经过,分别与桔城路、城东大道立体交叉。车场设计轨顶标高82.4米,城东大道地面设计标高66.7米。
二、建设规模:
根据铁路部门预测,宜昌东站按照车站日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标准建设,规划设有9条客车到发线,一座基本站台和4座中间站台。规划范围用地约75911.3平方米,客运主体站房建筑面积约32000平方米,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
三、功能定位:
宜昌东站是宜昌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规划依托火车站交通枢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能力,促进地区商贸及居住配套设施的完善。四、设计指导思想:
强化铁路客运站的城市门户作用和城市名片、城市文化的象征地位;深入分析功能要求,突出“以人文本”的思想和尊重自然、尊重文化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新的交通中心、景观中心和城市的重要发展节点;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流线,建设一个舒适、快捷、高效的铁路交通枢纽中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塑造一个绿色、舒适、美观的城市景观环境。
五、总体布局:
规划本着结合独特的场所条件,力求把宜昌东站建设一个新的交通中心、景观中心和城市的重要发展节点。
1、功能布局:
规划充分考虑铁路轨顶标高与衔接城市干道城东大道高差达15米的现实状况,采用了进站线路与基本站台分离的“下进下出”组织方式,利用场地高程进行了合理的垂直交通组织。
规划自南(城东大道)向北(铁路线)将场地分别划分为站前广场—主站房—站场三部分。
规划站前广场南侧面向城东大道,规划功能包括出租车停车场、社会停车场、市民广场、公交停车场和长途枢纽及停车场用地。规划在城东大道仅设置2个车辆出入口,以减少对城东大道交通流的干扰。
主站房集中设置在用地中部,位于站台及线路的南侧;利用站场与城东大道近15米的高差采用了“下进下出”的交通流线组织,方便交通流线转换。
最北侧规划布置铁路站场,分别与站房直接相连或通过地下通道与站房相连。2、交通组织:
用地范围内规划道路采用单向右行停靠的方式,并按照大小车流根据不同车流的出入停靠方式考虑道路的单向行驶线路。站场的交通出入口控制为3个,其中两
个设置在城东大道上,为城市公共交通出入口,另1个设置在东站路上,为长途车站出入口。并在城东大道上设置高架路匝口,引导车流进出。通过高架桥和广场合理地组织了各种交通流,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高站区内部交通的完整性和高效便捷性。
各类停车场以人行广场为对称轴设置,尽量靠近站房出站口及行包出口,交通转换流线便捷。
公交车:公交车停靠点位于广场西出入口处,紧靠出站口设置,利于出站人流零距离候车。
出租车:进站出租车通过城东大道高跨桥匝道在站房高架平台上下客,并经辅助匝道进入站前出租车停车场或者离开站场;出租车停车场设于广场西侧,靠近出站口,利于出站人流零距离候车中转。
社会车:社会停车场设于广场东侧,交通流线与出租车相似。
行包车:行包车停车场位于主站房东侧,靠近行包房设置。
长途车:长途车停车场设于站场南广场东侧,其出入口开向东站路。
贵宾车:站场西侧设有直接进出基本站台的专用高架道。
六、建筑方案:
建筑方案设计中既充分考虑了功能运转的高效性,也全面考虑了整体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强调了布局空间的可读性。
1、方案一:“城市之门”
本方案重点立足铁路客运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的出发点。充分研究并吸收了中国的城门是在一个巨大的城墙上设置上层建筑,并在城墙上开启通往城市内部的通道的思想。
方案通过对架空停车层及高架道路、平台的整合,塑造了一个坚实的、气势恢宏的“城墙”,车站站房至于其上部,广场人流通过“城门”进入“上层建筑”。建筑风格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建筑围绕两个院落组织内部空间,根据空间的需要组织高低错落的坡屋顶,形成对称工整的建筑格局,功能和形式结合紧密,传统的建筑元素体现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色。
走进宜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长江南岸此起彼伏的绿色群山,犹如长江三峡两岸秀丽的山景。车站周围也为丘陵山峦所包围,车站起伏的屋顶形式与城市周围天际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方案二:“简练的几何体”
本方案重点突出现代化气息,体现现代城市特色。
站房造型采用若干个高低错落的梯形几何体组成,以跨在高架进站桥上的倾斜雨篷斜面作为主要立面形象。雨篷斜面用可转动的百叶组成,可根据天气变化调节透光量。整个建筑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同时兼顾节能、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特点。
七、车站功能布置:
主要功能区大致分为三层:最上层为站台层(15.00m,绝对高程82.40m,轨顶82.40m),中层为出发到达层(7.00m,绝对高程76.65m),最下层为交通转换层(±0.00m,绝对高程68.65m)。
1、15.00m—站台层
设有候车亭、服务设施、软席候车以及贵宾候车等,可直接与基本站台连接。通过专用车道,贵宾车可以直接将贵宾送至站台,候车空间与到达层大厅上空形成共享。
2、7.00m—出发到达层
设有候车亭、售票厅和团体候车室,通过站场下的进出站地道与站台联系。出站厅可通过宽大的楼梯和自动扶梯与交通换乘厅联系,方便出站旅客换乘城市公交。
3、±0.00m—架空层
设置广场进站厅、出站空间、商业及设备用房,并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功能服务。
八、主要技术指标:
宜昌东站规模按照车站日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标准设计。设计方案中铁路客运用房建筑面积31440平方米,辅助生产生活用房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交通转换层建筑面积20360平方米,站台雨篷面积33770平方米,地下通道面积384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2518平方米(设置公交停车位20个,出租车停车位80个,社会停车位279个。
八、其他设计:
方案充分地考虑了站场的功能要求,布置了车站主体功能及商业等完善服务功能和水、电、通信、消防、安全等齐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并全面考虑了自然通风、顶棚通风采光等各种要求,纳入了无障碍设计要求。在材料上屋面使用钢结构、铝合金等现代科技材料,墙面结合本地特点使用了石材等本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