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结构调整、
改造、建设研究与实践
成果负责人桂和荣
推荐等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推荐单位宿州学院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改造、建设
研究与实践”总结报告
桂和荣刘宁李鸿蔡之让张英彦
宿州学院
一、成果的背景与现状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整体竞争能力,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专科院校先后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名称大部分为“地名+学院”形式,这类学校一般称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历史的原因,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前身多数是师范专科学校,中小学需要的学科专业,在这类高校应有尽有,而且都几乎是一个模式,“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政史地”等。学校专业结构单一,培养模式僵化、封闭。培养的人才既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又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既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学校从本世纪初就着手专业结构调整、改造的教学改革工作,并且成立了由院主要领导和分管教学的院领导具体负责的专业建设调研小组,认真谋划升本以后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改造与建设进行调研和论证,目的是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途径,指导我校专业结构调整、改造,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同时为兄弟院校提供经验借鉴。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实践,取
得丰硕成果:在思想上提高了对专业结构调整、改造和建设的认识;在理论上明确了专业结构调整、改造和建设的目标,在实践上我院专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专业内涵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显着增强。
二、成果的内容与实施
(1)制定了《宿州学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生命工程,对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尤为重要。我们在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深入进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与预测,立足“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于2001年制定了《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1—2005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04年制定了《宿州学院2004-2008年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06年制定了《宿州学院2006-2010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这些不同阶段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当时我校所处阶段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原则、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有力促进了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2)出台了《宿州学院学科专业调整、改造和建设方案》
2005年,我校制定了《宿州学院学科专业调整、改造和建设方案》,包括学科专业调整、改造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步骤和实施措施等方面。其核心内容是:
◆适时进行专业调整。有些师范类专业生源困难、就业不好,缺乏发展前途,应立即进行调整。
◆着力进行专业改造。改造部分师范类专业,促进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向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拓展。
◆积极申办新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工科类专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优势专业特色建设,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加强新办专业内涵建设,确保新办专业教学质量。
(3)开展了专业结构的调整
2004年,我们提出了“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工科类专业和应用型专业,着力调整和改造传统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发展思路,明确了“专业跟着市场走,条件跟着专业走,经费跟着条件走”的专业发展理念。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连续4年每年安排100万元专业结构调整专项经费,加强新设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项目2004年作为院级教研项目立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改造与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2006年获得省级重点教研项目资助。在省教育厅领导及高教处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学院于2006年、2008年召开了两次教学工作会议,2007、2008年召开了两次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就“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改造与建设”的思路、举措及成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由于思路明确、措施得力,我校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专科专业结构调整情况:
2004年及以前,我校专科招生专业2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3个,占62%。经过2008年,我校专科招生专业20个,涉及到13个大类,其中应用型专业上升到77 %;师范类专业下降到23%。从而为发展“地方性、应用型”本科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情况:
2004年我校首批设置6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专业1个,占17%,其余5个为师范类专业。2008年,我校本科专业总数达到29个,涉及到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6个学科门类,其中理、工、管等应用型专业比例达到69%。
(4)实施了传统专业的改造
在专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保留和强化师范专业优势和特色,成立了孟二冬文学院,注重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的教学条件改善。但原有的一些师范类专业如政教、历史、物理等,由于出现生源枯竭、就业困难等问题,我们着力对这些专业进行改造,促进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向应用型专业拓展。
◆以政教专业的经济学方向为基础,新办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生源充足、就业良好,已逐步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
◆以政教专业的政治学方向和历史专业的社会学方向为基础,新办了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等应用型专业,已经形成新的增长点。
◆整合物理专业、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资源,新办了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社会紧缺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显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