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凉山彝族的部分传统艺术与传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题目:初探小凉山彝族的部分传统艺术与传承学院(直属系):艺术学院

年级、专业: 2008 级 2 班

学生姓名:冯钰荃

学号: 312008*********

指导教师:朱燕

完成时间: 2012 年 5 月 20 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浅谈小凉山的部分艺术传统 (2)

(一)小凉山彝族的传统舞蹈 (2)

1、小凉山彝族的传统巫术舞蹈 (2)

2、小凉山彝族节日中的传统民间舞蹈 (4)

(二)小凉山彝族的传统乐器 (6)

(三)小凉山彝族的传统民歌 (9)

二、小凉山传统艺术的传承 (11)

(一)用歌声教育子女 (11)

(二)代代相传的乐器 (11)

(三)学会劳动,先学会舞蹈 (12)

三、关于小凉山传统艺术的传承而引发的思考 (12)

(一)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12)

(二)良好的氛围 (13)

(二)与时俱进,兼收并蓄 (14)

结论 (15)

总结与体会 (16)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面临着一种特殊且复杂的现实。民族文化的建设总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乡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两面徘徊着。一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历史遗产,必须得到尊重和传扬;而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传入,使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这样一种现实之下,传统的文化怎样传承?或者说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传承下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对小凉山彝族的一些音乐文化以及其独特的传承方式进行介绍,并对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保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小凉山;彝族;传统艺术;传承

前言

凉山彝族自治区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而小凉山则属于凉山以东地区。此片区域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各种彝族所独有的传统文化包括其传统的音乐文化在这里被广为传播。彝族音乐起源于劳动与祭祀活动,如今,小凉山的彝族人民并不仅仅将音乐用于劳动和祭祀。如果到小凉山你会发现,小到平常的家庭聚会、客人来访,大到婚礼节日、新官上任等...总是歌舞升平,热闹非凡。平时很难听到的彝族老歌,能从这里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口中传出,让你惊叹。为何彝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各种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仍能在小凉山地区得到如此良好的传承?

一、小凉山彝族的部分传统艺术

(一)小凉山彝族的传统舞蹈

彝族的舞蹈形式繁多、多姿多彩。小凉山的彝族舞蹈既有模仿劳动生产,日常生活,动作简练,朴实大方的民间舞蹈,也有模仿动物,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还有许多热情洋溢,动作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性舞蹈。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祭祖舞、丧葬舞、劳动舞、婚礼舞、游戏舞等,而根据所表现的场合来看,与小凉山当地的节日传统,婚丧礼仪、宗教祭祖等活动息息相关。不仅有群舞,也有独舞,双人舞等。此外,小凉山的彝族舞蹈与其他的音乐形式也有密切的联系,常常以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形式出现,可谓载歌载舞。

1、小凉山彝族的传统巫术舞蹈:

自古以来,无论哪个民族,巫术总是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巫师,被认为是拥有“超能力”的人,是能够“与神沟通”的人,而巫师通过其独特的舞蹈来与神沟

通以祈求达到目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彝族人由于缺医少药,一旦遇病就会认为是鬼魅缠身,于是请巫师前来“施法”,为病者驱鬼治病。小凉山的巫术活动不受节日、时令的限制,有人邀请便上门表演。这样的巫术活动根据祭品大小被分为“大送”和“小送”。若以鸡鸭等小禽为祭品,跳“小送”,一般由巫师手挥刀剑或铃铛,口念咒语,并不跳巫舞。若祭品为牛羊等,视为“大送”,大送则需要设立祭台,唱、念、并跳巫舞,直到仪式结束。巫舞主要在大送时跳,跳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独舞,由巫师一人在天井里搭好的高台上跳。高台用一张大方桌、一张小方桌、一张茶桌和一把品椅逐级搭成。巫师则要用左手握住一面有柄的单面羊皮鼓,并用小指勾住一面小铜锣,右手握鼓棒,并用鼓棒敲击鼓和锣,舞者在有规律的“泼泼呛,泼泼呛,泼泼呛呛泼泼呛”的鼓锣声中起舞。跳到最后一张桌子时,巫师可以尽兴发挥舞技,直跳到“昏死1”为止。第二,集体舞。由巫师领舞,病人家属、亲朋跟随于后,在堂窝香案前围圈起舞。集体舞蹈时唱“诅咒调2”。除打击乐伴舞外,准备祭献时和跳集体舞时,还有歌声相伴,歌词全用彝语演唱,祭献时唱“喂马草3”。[8]

1昏死:在彝族巫术活动中,巫师跳到昏死则表明鬼魅已经被驱散。

2诅咒调:是彝族宗教文化中的一种曲调,用以诅咒鬼魅,不让鬼魅再次缠身。

3喂马草:是彝族巫师准备开始巫术活动的起头语,表明巫术即将开始。

2、小凉山彝族节日中的传统民间舞蹈

火把节,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也有很多,一个流传在小凉山的说法:远古的时候,有一位天神斯热阿比和彝族最有力量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比赛摔跤。出人意料的是,天神斯热阿比输掉了比赛,天神却并不甘心,便施法召唤了无数害虫祸害庄稼。于是,英雄俄体拉巴率领彝族人民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号这一天点燃火驱除害虫,最终战胜了天神。以后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被称为火把节。火把节的时候,小凉山的彝族人民会在广场上竖起巨大的火炬,各家各户都聚在火炬周围,手拉手围着火聚,并随着音乐节奏边唱边舞,音乐有专门的乐队伴奏,主要的乐器有笛、葫芦笙、月琴、扁鼓等,舞蹈主要以脚步动作为主。

虎节,在农历的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是彝族人民的虎节。虎节源于彝族中的一个分支“阿罗人4”,相传远古时候,阿罗人多以打猎为生,但常受到豺狼虎豹的袭击。于是阿罗人猎杀了猛虎,将它的皮披于自己的身上,从此后猛兽再也不敢侵扰,虎节便是为了纪念阿罗人的勇猛精神而来。正月初八这天,由巫师占卜找出八个人,由他们披上老虎斑纹的毛毡,画上虎纹装,模仿猛虎的样子跳舞,以大锣、笙伴奏,

4阿罗人:分布于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地区的彝族分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