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ppt(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月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色。 第5段 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景物。(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朱自清(1900——1948)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 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 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 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 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 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 法”。 原因是什么 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 “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 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 “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 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 “超然”。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 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 照。
2、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 了”?
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 写荷塘月色。它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则容易被 忽略。这句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2、3 段便浑成一体了(再次证明第3段并非“游离”出来 的段落)。
②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 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 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 sè
bó qiàn yuán
❖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 fàn
zhuì shāo xì
❖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mí niǎo nuó 弥望 袅 娜
zhào liǎn jū 櫂 敛裾
hān wǎn 酣眠 宛然
课文字词
❖ 完成“导读”三之释义
整体把握
1、完成“导练”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 的是什么?
----寻找宁静
作者的行踪: 求宁静
小煤
不
宁 静
家
屑路 小煤
得 宁 静
屑路
出宁静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赏失 四宁 周静
出家门 不宁静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寻踱 宁小 静路
文章结构
得宁静 观荷塘
带门 出去
淡淡 喜悦
走在 路上
淡淡 哀愁
月下 淡淡 荷塘 喜悦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制作:苏 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三、找出表达情感的语句,把 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 佩,号弦
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
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 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 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 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 清”。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 宁。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 的画面。
(4-6)集中体现了这点 4.月光下的荷塘 5.荷塘上的月色 6.荷塘四周的景色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色下的荷塘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 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 羞 涩
地 打 着
朵 儿 的
全文分三大部分:
一(1): 观荷缘由(点明题旨) 二(2-6):荷塘月色(主体)
1、(2、3节)荷塘的环境,抒写个人心境,体会 独处妙处。
2、(4、5节)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 3、(6节)再写环境:一幅寂静、朦胧的月色图
三(7-8):联想述志(结尾)
江南采莲旧俗,表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找出文中显示作者情感的句子 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
现实
颇不 宁静百度文库
无法 回避
推门 进来
幽雅 宁静 朦胧
惦记 江南
江南 旧俗
淡淡 塘上 哀愁 月色
无限 慨叹
塘的 四周
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 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 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 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 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 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 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 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 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一 初读课文
解决字词
朗读
课文字词
❖ 生字词:
❖ xiè
pì duó wěng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 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渴求宁静、自由)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宁静)
❖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
❖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
受了。
(心中怅然)
❖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不再宁静)
复述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明线 游踪
暗线 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欣赏课文的结构美。 二、欣赏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
----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文眼
2.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一封信》中这 样写道:“这几 天似乎有些异样, 像一叶扁舟在无 边的大海上,像 一个猎人在无尽 的森林里┅┅似 乎在挣扎着,要 明白些什么,但 似乎什么也没有 明白。”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月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色。 第5段 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景物。(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朱自清(1900——1948)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 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 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 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 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 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 法”。 原因是什么 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 “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 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 “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 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 “超然”。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 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 照。
2、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 了”?
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 写荷塘月色。它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则容易被 忽略。这句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2、3 段便浑成一体了(再次证明第3段并非“游离”出来 的段落)。
②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 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 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 sè
bó qiàn yuán
❖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 fàn
zhuì shāo xì
❖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mí niǎo nuó 弥望 袅 娜
zhào liǎn jū 櫂 敛裾
hān wǎn 酣眠 宛然
课文字词
❖ 完成“导读”三之释义
整体把握
1、完成“导练”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 的是什么?
----寻找宁静
作者的行踪: 求宁静
小煤
不
宁 静
家
屑路 小煤
得 宁 静
屑路
出宁静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赏失 四宁 周静
出家门 不宁静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寻踱 宁小 静路
文章结构
得宁静 观荷塘
带门 出去
淡淡 喜悦
走在 路上
淡淡 哀愁
月下 淡淡 荷塘 喜悦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制作:苏 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三、找出表达情感的语句,把 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 佩,号弦
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
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 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 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 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 清”。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 宁。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 的画面。
(4-6)集中体现了这点 4.月光下的荷塘 5.荷塘上的月色 6.荷塘四周的景色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色下的荷塘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 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 羞 涩
地 打 着
朵 儿 的
全文分三大部分:
一(1): 观荷缘由(点明题旨) 二(2-6):荷塘月色(主体)
1、(2、3节)荷塘的环境,抒写个人心境,体会 独处妙处。
2、(4、5节)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 3、(6节)再写环境:一幅寂静、朦胧的月色图
三(7-8):联想述志(结尾)
江南采莲旧俗,表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找出文中显示作者情感的句子 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
现实
颇不 宁静百度文库
无法 回避
推门 进来
幽雅 宁静 朦胧
惦记 江南
江南 旧俗
淡淡 塘上 哀愁 月色
无限 慨叹
塘的 四周
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 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 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 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 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 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 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 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 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一 初读课文
解决字词
朗读
课文字词
❖ 生字词:
❖ xiè
pì duó wěng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 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渴求宁静、自由)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宁静)
❖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
❖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
受了。
(心中怅然)
❖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不再宁静)
复述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明线 游踪
暗线 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欣赏课文的结构美。 二、欣赏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
----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文眼
2.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一封信》中这 样写道:“这几 天似乎有些异样, 像一叶扁舟在无 边的大海上,像 一个猎人在无尽 的森林里┅┅似 乎在挣扎着,要 明白些什么,但 似乎什么也没有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