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学生学习的五项语言基本技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学生听、说、写、译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提
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就是读者通过文字,经过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对原作者的思想进行解码的过程。阅读时,读者需要对接受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加工处理,并修订自己的预测,以接近原作者的意图。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把阅读的文章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理解是读者主动接受信息,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在语法翻译法理论的指导下,依赖语法分析来理解语义,把获取词汇和语法知识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只重视文章的语言形式,而忽视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它用能否译成确切的母语作为衡量理解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解释句子的语法结构。这种方法虽然分解了难点,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但分解后各部分内容毫不相干,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无法把握,从而造成一种“见木不见林”的尴尬局面,长期以往必将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语篇与语篇教学
语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有逻辑结构且语义连贯、符合语用和认知原则,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的功能语言整体。它不仅包括个体语句的含义,而且涵盖了它们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所有未明确表述但对完整理解必不可少的隐含意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并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用语言表达出来,有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之分。显性语言表达的是字面义,隐性语言表达的是隐含义,而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往往会隐藏在语篇的字里行间,需要通过对句群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通过对句子和段落间的衔接和连贯手段进行分析,利用自身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捕捉得到。
语篇分析就是发掘语篇的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的过程。它是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因此说语篇分析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来解释词、句子的意思和语篇的主要内容。它既包括语篇表层结构的语法手段(照应、替代、省略等)与词汇手段(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等)和逻辑联系语的语言形式分析,又包括从语篇深层人手的篇际分析模式,如叙事分析、语境分析、体裁分析和篇章结构分析等。它强调语言学各个层次、组织及结构上的分析;强调读者对作者语篇生成的修
辞意图的理解。
而语篇分析教学主要按照语篇分析的模式,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语篇为基本单位,立足于篇章整体,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它包括语篇的主题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文体分析,也就是对语篇的中心思想、情节发展路线、段落推进层次、支撑细节的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了解作者所传达的信息及其信息的构筑方式。同时语篇教学围绕语篇的中心思想进行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通过对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语篇文体的特点,掌握常见语篇文体的结构,向学生传授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和其他各种文化知识,使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语篇分析法应用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不应是一个单纯的认字释义的过程,而是一个重视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结合起来完整地理解语篇以及获取信息的过程。”把语篇分析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就在于既要让学生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又要使他们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扩充词汇,认知各种语言现象,进而从语篇上尽量多地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运用语篇分析法进行阅读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1.通过对文章结构和主题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还原作者的经历、情感和思想,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通过对文章文体的分析,可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识别文章的体裁和作者所采用的语篇策略,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另外,语篇体裁所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易于理解那些晦涩、枯燥的术语、语句或段落。
3.运用语篇分析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如根据上下文揣测生词含义,根据标题推断文章大意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的能力。4.对教师而言,合理而灵活地运用语篇教学法,可以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英语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能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把语篇分析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四、语篇分析法在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极为丰富,所选文章的题材和体裁具有多样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不同体裁的语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文章的总体结构人手,重点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通过对相似语篇的篇章结构以及修辞特点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教会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借助语篇衔接手段识别文章的体裁,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以及段落的主题句,预测语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实现与作者的交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学生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者转变为语言的驾驭者。当学生的视野从词汇、句子层次被引导到语篇层次时,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就变得更为有效,阅读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在具体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篇章结构的宏观分析和句群以及段落的衔接与连贯的微观分析来进行语篇阅读教学。
1.设计问题,培养语篇预测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教师可让学生就课文的体裁、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思考;相互交流收集到的与课文有关的的背景资料;根据文章标题推测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相关话题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