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语文初二上册(2019部编版)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版语文初二上册(2019部编版)第4单元第1 6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春色写之。雨之精神写不出?
生〔齐〕: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景、物、人、事写之!
师:好!上节课我吗了解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细读文章,品味〝雨季〞,体会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语言特点。
〔屏显。〕
细读文章,品味〝雨季〞
师:现在再给同学们3—4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细读文章,评析文章语言,自主探究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昆明雨季的景物与人事的。
〔学生开始品读文章〕
师: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注意圈点勾画,把读起来有感觉有想法的句子划出来,批注一番,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生动笔,教师个别指点〕
【二】细读文章,品味〝雨季〞
师:很多同学似乎有想法了,现在请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独特感受。
生:我看到了第8段的句子。〝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突出了火炭梅的体积大与黑红的颜色。同时连用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的惊叹之情,我觉得这些语句非常朴实、自然。
师:外貌描写?〔生笑〕
生:哦!不,是外形!比作火炭!
师:是的!这句口语化的语言既让人通俗易懂,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缩写事物生动形象。我们可以继续看到后面的一句话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生:这句话运用对比手法,让我感觉作者非常喜爱难忘昆明的火炭梅,其他的杨梅都比不上它。
师:分析得很好,我们从中可以还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更热衷于品尝火炭梅,通过描绘火炭梅的形与色,引起读者的想象。刚才这位同学找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准确,那么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我找的句子在第7段。〝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这句话写出了牛肝菌的颜色、味道、口感,我看了后很想吃。〔生笑〕
师:解读得很好,〝滑,嫩,鲜,香〞这四个字让人垂涎欲滴,想迫不及待地品尝它。同学们再注意一下这句话的特点?
生〔齐〕:一字一句!
师:短句!多吗?读一读。
〔学生读〕
师:请举例!
生: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生: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生: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师:通过刚才同学的朗读,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短句朗朗上口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好,再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品读感想。
生:第7段中作者写道:〝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学生读完,师生同笑〕
生:这句话写出了干巴菌长得很丑,让人觉得幽默搞笑,具有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这句话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粗俗却不失真,形象写出了干巴菌的颜色外形,作者的语言幽默、诙谐,生活化接地气,读者爱读。
生:还是这句话。〔生读〕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学生朗读句子,所有学生共同体会〕
师:读得很好,同学们一定听出前后句情感不一样。前者深表怀疑,后者除了惊讶还饱含喜爱之情,作者赞不绝口。
〔教师范读,全班学生再次体会〕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的语言十分接地气,贴近生活。我们知道,作者汪曾祺先生也是位美食家,这些语句中也表达出一种美食文化。
生:我找的是第10段里的句子。〝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我觉得作者的语言比较朴实,平淡,贴近我们的生活。
师:其他同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平淡、自然的语言特点吧?这些平淡无奇的语言,是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雨下大了,走不了,就近找一饭馆踱进去,要酒要菜,慢慢坐喝!
(生:舒服得来)
生:第6段中写道:〝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师: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生:补充说明
师:很好,请继续评析。
生:通过这两句话,我了解到一些昆明当地的风俗,也看到了昆明仙人掌的特点:多且肥大。
师:不错,这两句话体显出昆明当地的民俗文化与风情,我们仿佛看到了用雨季里泛着绿意、湿气的仙人掌为主人驱邪祈福的画面。我们再看后面紧接着的句子:〝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从这几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百姓日常生活很了解,表达出一种农业文化。用仙人掌代替篱笆,表达了昆明当地人……?
生:他们懂得就地取材,让仙人掌的作用最大化。
师:回答得很好,这就表达出当地人懂得物尽其用,就地取材。篱笆院墙不是防?
生:〔齐〕小偷!
师:而是防家畜!昆明百姓?
生:善良、淳朴!
生:我找到第7段里的句子。〝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滴溜儿圆〞有意思,有趣。
师:好,我们一起看到这几句话。短句〝滴溜儿圆〞,同学们可以借此想象一下鸡油菌的外形。同时我们充分感受到语言的口语化,活泼俏皮,极具人情味。
生:有一个笑话!〝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极具家常化,似乎感觉作者正在与外面面对面的交流。
师:找得很好,我们一起看到这几句话,作者通过写一个笑话,写出〝火车之慢,鸡枞随处可见。〞语言脱口而出,让读者倍感亲切、自然。